聶學利
“安全”對于幼兒園教師,它的意義在于幼兒的安全,在于千家萬戶的幸福與歡樂。《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生命是脆弱的,幼兒的生命更是如此。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案例:一周一次的玩具分享日到了,孩子們都把從家里帶來的最喜歡的玩具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突然,聽到“哇”地一聲,扭頭一看,多多的額頭流血了。我及時將他帶到醫務室處理,并第一時間通知多多的家長。經了解,原來是多多和樂樂在一同玩樂樂帶來的“奧特曼”時,多多的額頭被樂樂的玩具弄傷了。兩個孩子沒有爭搶玩具,也沒有拿玩具來故意傷害別人,多多的額頭怎么就流血了呢?原來問題出在“奧特曼”身上。樂樂的“奧特曼”玩具非常地堅硬,拿在手里能明顯感覺到它的重量,外加“奧特曼”的手部和腳部有明顯的菱角,孩子們玩耍時很容易傷到自己或者同伴。幸好多多的額頭只是有一點點小傷,經過校醫的及時處理后沒什么大礙,多多家長也能夠理解。后來,我向孩子們講訴了“奧特曼”的危險,玩具分享日請家長一定要預估所帶玩具的危險性,制止幼兒帶有菱角或太重的玩具到幼兒園。
分析: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好奇、好動、理解力和判斷力差,缺乏生活經驗,危險意識薄弱,安全預設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傷害。玩具——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幼兒身邊最常見的物品,孩子們最喜歡的物品,卻也成為幼兒安全的危險信號,成為傷害幼兒的罪魁禍首。孩子們在玩玩具時,有時會出現自傷行為,即玩玩具的時候自己被玩具傷害。有時孩子們會出現他傷行為。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之間相互玩耍、互相追逐也是必然的,如何提高幼兒的安全防范能力?個人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時刻謹記安全第一位,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安全教育的警繩。
一、及時排查安全隱患,為幼兒創設安全的活動環境
室內活動場所地面要保持干燥,戶外活動場地要選擇平整,以免跌傷和發生碰傷。學習用具剪刀等應放到幼兒夠不到的地方,以免發生燙傷、割傷。不讓幼兒帶體積小、銳利、有毒的玩具及物品。如珠子、扣子、別針、圖釘、硬幣、小刀、剪子等,以免讓幼兒塞入耳、鼻、口中,造成耳、鼻、氣管及食管異物,或引起刺傷、割傷及中毒等。教師應隨時注意留心觀察室內外環境中有無對幼兒身體造成危險的隱患,及時加以消除。
二、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一味的保護幼兒,不如積極的教給孩子避免傷害的知識和方法,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重點在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知識的學習,保護自己,避免受傷害。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時將幼兒安全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內容。采用兒歌、故事、童謠等形式,開設安全教育課,并做到有教案、有教學計劃、有教學總結、有記錄。真正結合實際,讓幼兒系統的學習掌握安全自護教育的內容,使幼兒懂得不應該在游戲設施上開玩笑、哄鬧,以免分散注意力;跳繩時要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玩滑梯時不擁擠,要等前面的幼兒滑到底部離開后才能往下滑;上下臺階時不能打鬧等。同時要注重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安全教育之中,讓幼兒自己了解應該怎樣來注意安全,怎樣來保護自己。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將自我保護的學習內容融入游戲之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鞏固生活技能。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愛惜自己生命的情感。教師對幼兒生活中遇到的不安全行為應及時制止,隨時發現隨時處理,隨即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此外,還要提醒幼兒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因為幼兒一些無意的行為所產生的后果教師根本來不及制止。
三、重視“家園”配合,共筑幼兒安全健康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同樣,要保證幼兒的安全,單靠幼兒園是不行的,只有做到家園配合,才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意識。家長和教師都應時刻將幼兒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有些“幼兒安全知識”是在家中進行的,教師應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專欄等形式告知家長,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掌握一些在家中的安全自護知識。
總之,我們把幼兒安全工作做細致,做扎實,才會對自己的崗位放心。我相信,只有那些正致力于獻身幼教安全這項偉大事業的人們,才會有那么一腔熱情,一種執著,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