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嬌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了,社會主義憲法的制定和實施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治理好一個國家,需要一部成熟的法律,在黨和國家的指導和實踐中,國家法制建設也在長足進步,法制建設與倫理道德在激烈碰撞中逐漸融合。
一部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意志,一旦制定和通過,神圣不可侵犯,全體公民必須遵守。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罰。法制建設和國情息息相關,法制建設與倫理道德在一定時期內發生激烈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公民的法律意識在慢慢的增長,法制建設與倫理道德逐漸融合具有時代特征,也是必然的,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法制史的進步。
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巨大。儒家思想吸收法家等思想學派的精華,形成諸如“以德服人”“以法治國”等規范國家、社會、宗族、家庭和個人的日常行為,這些精華值得借鑒和傳承。?歷朝歷代的在法律制定上,很大程度上,貫穿了這些理念,對于治理國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和地區差異,在中國法制建設上取得巨大的實踐和理論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前,兩千多年的倫理道德在國家生活中的烙印特別明顯,甚至深入人心。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自然經濟,儒家思想的影響,人治色彩尤為明顯。不可否認,我們看到它的積極意義在于一定程度上維護一定時期的社會的安定,但是負面意義特別巨大。法律是維護封建主義的工具。很多事件是對人權的極端漠視和無情踐踏。古代動輒株連九族、滿門抄斬、抄家、車裂、斬首、腰斬、私刑、家法、浸豬籠等法律制裁和鄉約殘暴處理,這是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等權利的強制執行,達到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和規范某些地區行為的目的,其殘酷無情和無比血腥不言而喻。新中國成立以后,這些封建遺留思想和行為隨著國家性質的改變,法制的建設,人民法律意識的提高,逐步在減少和消除。國家執法部門也對這些慘絕人寰的封建余孽和陋習進行堅決打擊,逐漸體現社會主義法制神圣不可侵犯和對公民的生命權、人身權、財產權等權利的捍衛。
古代儒家道德中的三綱五常中的父子關系,倫理道德觀念特別嚴重。父子觀念完全不平等。父親對于子女而言,有著生命、健康和財產肆意剝奪的權利。父親因故殺死子女,如果子女不忠不孝,作惡多端等,父親的行為一般不容易被認為是犯罪,還容易被當時人津津樂道,互相學習;反之,子女如果因故父親害死則為“弒父”,罪行嚴重,臭名昭著。這里的問題集中反映了古代法律在實際執行中,執法機關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在這些案件中正確充當執法者的角色,任由人權受到不公正的踐踏,事后還以輿論方式錯誤導向,形成惡性循環。新中國成立以后,這些倫理道德和法制建設發生了激烈碰撞,尤其是偏遠地區、歲數相對較大的人群、接受現代教育較少的群體比較明顯。國家在法制建設,法律宣傳、公民的教育上下了很大功夫,讓國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逐步走上健康的法制之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在不斷地強化。
沒有受到法律保護和允許下,除國家相關部門或者特殊情況下,任何人沒有借故剝奪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權力,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得以鄉約、家法、私法等非法手段粗暴執行。
任何人不得以個人喜好,個人接受的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個人的性格對法律進行藐視或者惡意挑釁。進入20世紀20年代,80后,90后,甚至極少數的00后,紛紛走上結婚生子的道路。這幾代人,生活的年代,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接受的教育有著巨大的差距。在他們成家立業后,大部分生活總體正常。部分人的生活堪憂。遇到需要法律解決的時候,往往讓人不勝唏噓。80后夫妻的行為,是婚姻法的誤解和對家庭責任的漠視。國家法律不會迎合一些任性的群體,在處理家庭責任方面不會放縱一些頭腦發熱的人的錯誤決定和行為。從教育角度來看,沒有達到法律觀念和家庭責任的培養,這些人群以后在社會社會中的問題多多,遲早容易出問題。倫理道德中的國家、社會和家庭價值觀的積極方面值得推崇。
法律不會因為過錯,無知等對犯罪行為放縱不管。現在有一部分年輕人初為父母,自身尚未成熟,管理教育子女出的問題比比皆是,甚至令人痛惜。不能說是自己生的,就可以隨意處置。
綜上所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倫理道德在新時期的碰撞在很長一定時期內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出現逐漸融合的趨勢,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法律制定部門,執法機關,人民群眾都應該思考和實施的。加大普法力度,利用各種渠道和途徑宣傳法律,人人力爭當守法公民,為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