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阿北 路姍
茶有多重要? 有民諺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被列入生活必需品的其中一樣。縱觀歷史,從唐代烹茶如煮粥,到宋代的點茶風雅,再到明代“改團為散”,茶葉漸漸進化成為今天我們熟悉的樣子。圍繞茶的運用也層出不窮,它將在未來的日子里走向何方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茶已深入人們的生活,不止飲茶,也吃茶、用茶、賞茶。我們找到了幾樣茶在今日的呈現,感受茶在“熱飲”之外的可能性,給生活添幾分靈感。

與茶結合,探索咖啡的無限可能
深受街頭工業風和Hip-Pop、R&B等流行文化影響的BE N?RMAL,把流行元素融入在對咖啡的探索之旅中,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食材大膽地與咖啡進行融合,探索咖啡的無限可能。同時,基于對茶的理解,讓咖啡和茶成為一對好朋友,兩者不爭不搶,融合得自然。
2019年4月花生在上海看展覽的時候,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館喝到紅糖桂花藕粉,便想著能不能把藕粉這個元素帶入咖啡,一開始融合得并不好,以至于中途停滯了很長時間,后面才重新把框架打散重組,并加入了更多茶的元素。龍井茶的加入讓這份甜品有了更多的驚喜,茶香和咖啡的香氣互相融合,入口時有咖啡的香氣,回味又是茶葉的清香,這樣一組奇妙的組合便出現在了BE N?RMAL的菜單上。
推薦單品:青城山下
原料:龍井茶、藕粉、咖啡凍、黃桂花、丹桂、青梅
西湖藕粉是與龍井茶葉、杭州絲綢、杭白菊齊名的浙江傳統特產,龍井藕粉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吃法,卻隨著口味的創新和流量的推動突然火了起來,成為杭州美食必吃榜之一。身處同樣飲茶文化盛行的福建,花生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創新,聯合白鷺茶鋪推出的這款“青城山下”,融入了多元食材,展現了新式茶品的新奇有趣。
經常有人用“香郁若蘭”這個詞形容龍井,龍井的滋味較為清淡,但絕不會寡淡,是藕粉的絕佳搭檔,不喧賓奪主,也能唇齒留香。青城山下以湯感柔軟鮮嫩的龍井茶湯沖泡藕粉,特別之處在于加入青梅粒逐漸攪拌粘稠,待藕粉呈現潤玉透亮之色鋪上咖啡凍,再以黃桂花和丹桂綴之。食材看似毫無關系,但龍井的清香、咖啡的醇厚、桂花的香甜、青梅的酸脆,在相互碰撞中顯得意外和諧,一碗藕粉里充滿了驚喜。

讓喝茶這件事變得有趣
也放,取“野放”諧音,一家以產精品茶和國內外陶藝家手作茶器的茶空間。主理人小惠致力于從風味出發,追溯茶園的風土與管理方式,甄選自然風味的茶,同時挖掘茶的特色和屬性,構建新式的沖飲方式與品鑒系統。茶空間裝修溫潤愜意,塑造出開放、輕松、日常的喝茶氛圍,如小惠希望那般,讓在此喝茶的人能夠找到放松的狀態。
小惠發現,不同于傳統的循規蹈矩和固定的茶禮儀,年輕茶客更喜歡簡單快速地喝到一杯干凈、好“閱讀”、有風味的茶,這讓小惠對新式茶飲有了新的探索方向。根據茶葉本身的發酵度、口味特征和內質進行風味審評和記錄,接著進行風味實驗,通過不同的萃取方式和飲品組合搭配,調試茶飲料和茶酒,進行器具搭配設計后出品。店內的多款新式茶飲,俘獲了眾多新老茶客的芳心。
推薦單品:夜來姜花
原料:桂花香單叢、蟲咬水仙、生姜、菠蘿片
也放的茶酒調飲——夜來姜花,是小惠最喜歡的一款夏日茶飲,不含任何酒精,卻有喝啤酒的微醺暢飲感。以蟲咬水仙、桂花香單叢、生姜、肉桂等原料,復合模擬單叢的單一品種表現風味,浸泡好的茶底,打上氣泡蘇打,特殊的辛辣味中綻放花香,出其不意的排列組合也會有新發現。

一場茶與酒的次元碰撞
Hyde愛酒也愛茶,在他看來,酒和茶都自古以來備受青睞的飲品,這兩者本身就具備一些通性:比如都具有天然風味,也互不排斥,所以在雞尾酒領域,經常會把不同品種的茶與酒進行調和。比如伯爵茶、茉莉綠茶這類風味茶和金酒、朗姆酒其實很合拍,做以茶入酒這件事的初衷,就是單純地想做一款茶味的雞尾酒。
一碰到合適的風味,Hyde都會想融入酒中,當喝到一杯“驚為天人”的蜜蘭香單叢,Hyde被茶香折服,便迫不及待想拿它來做雞尾酒。酒單上所有的飲品都經過Hyde的反復嘗試和搭配,自己滿意之后才會推出給客人嘗試,以茶入酒的多款飲品,現在也受到了大多數人的歡迎。
推薦單品:烏龍莫吉托
原料:①酒精版:烏龍精粹茶、白朗姆酒、青檸、薄荷②無酒精版:烏龍精粹茶、氣泡水、青檸、薄荷
喜歡喝茶、追求浪漫的Hyde將茶香加入雞尾酒中,氣泡水和純茶的組合讓醇厚的茶湯更為清爽,純茶的安靜和氣泡的調皮相融,“動靜結合”。以臺灣高山茶凍頂烏龍為茶底,清純的茶香滲入氣泡水中,飽滿的茶香和一絲絲花香從每一顆氣泡中迸發而出,佐以沁爽提神的薄荷和青檸,入口甘潤,飲后口頰生津,既提神又感受得到酒精氛圍,是夏日的一款消暑佳品。

米與茶,可以得兼
家里就有一片茶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應該很難想象得到,但于栗子而言,這是真切的成長記憶。“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活是在村里的,后山上種著許多茶樹。”栗子回憶起當時,神態滿是輕松自在,“不過跟福建這邊不太一樣,外婆家茶山上主要種的是收茶籽用的茶樹,不是種來收茶葉的。”栗子伸手展示著自己之前回家幫外婆打下手收茶籽、長時間戶外活動留下的曬痕,收茶籽確實是件累人的工作。
論及喝茶,栗子分享了外婆家的特殊“貨源”——自家門前一小片坡地上種的茶。每年明前雨后才舒展開的茶葉,外婆會親自去采收,制成綠茶,產量很小,僅夠自家享用。不是名貴樹種,也沒有大師手作,卻是獨一份記憶里的味道。
推薦單品:出汁玄米茶茶泡飯
原料:玄米茶、昆布出汁、米飯、梅干
栗子自稱是個“不吃米飯會死星人”,每一頓飯都一定要有米飯,否則會覺得“食不知味”。外食也是如此,就算到了像日式居酒屋這樣的店家,也還是會堅持吃米飯。說到“以茶入菜”的料理,那她要推薦最近吃到的一碗茶泡飯。
“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冰的茶泡飯,接下去天氣熱了就很合適。”栗子一邊說著,手上還比劃了起來,“用的是冰鎮的玄米茶,茶湯本身有明確的米香,和米飯就很合拍。”玄米茶湯里還有另一種熟悉的鮮味——茶湯里還兌了昆布出汁,植物性的鮮味在湯水中復合,為一碗茶泡飯默默出力。而且不單因為用冰鎮茶來泡飯很適合夏天,點綴的食材也是與夏天足夠相稱的。酸酸的梅子開胃,再搭配有清爽辛辣味的仔姜、茗荷。一碗純素的茶泡飯,是炎熱酷夏里最適宜的味道,推薦夏天胃口不佳的朋友們學起來。

吃得茶香的別樣方法
阿K曾經做過私廚外送的生意,目前是個自由的料理人,笑稱“哪里需要哪里搬”,過得自在隨性。茶是她生活里分割不開的一部分,但也沒有太多的講究:“從小就被奶奶培養喝茶的習慣,以前怕茶的苦澀味,長輩還會剝龍眼干泡在茶水里給我喝。”閩南人喝茶,多數時候是從家傳開始的,延續一種生活的習慣,并不賦予茶太多的意義。
問及她是否嘗試過以茶入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有用茶葉熏過培根,茶不只可以拿來喝,換個角度來看待它還挺有意思的。”
推薦單品:茶熏厚切培根
原料:豬五花肉、復合香料、粗粒海鹽、黃砂糖、威士忌、茶梗或茶葉
培根的制作主要分兩步:腌漬和熏制。五花肉比較肥厚,想要吃到入味的培根,需要進行2天以上的腌漬。腌料中包含一些復合香料、粗粒海鹽、黃砂糖、威士忌,香料的選擇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調配,打成粉末或是像泡茶一樣將香料味化在少量的水中,再混合上一點威士忌和大量的海鹽、糖,調出濃濃的調味汁用來腌漬五花肉,再放進冰箱腌漬48小時以上,讓香料味慢慢滲透進肉的肌理。
最關鍵的第二部分是熏制,找一口能蓋上蓋子的鐵鍋,鍋底鋪上一層錫紙,而后在錫紙上鋪上茶梗或茶葉以及黃砂糖作為煙熏料。開火加熱至鍋里的茶葉開始冒煙,改至最小火,架上烤網,再把腌制好的五花肉放在網上,加蓋熏制20到30分鐘,就算是完工。這個階段的肉雖然還沒有完全熟透,但已經擁有了濃郁茶香型的煙熏風味,比起一般用木頭碎片作為煙熏料的培根,香氣更清新。做成別的料理還需要另外改刀做熟,搭配芝士用來下酒就很合適。

簡單食材的別致茶魂
“我現在就在喝八寶茶,昨天喝了正山小種,前天喝的是五峰毛尖。”小懶大概是個“小老頭”,這樣的喝茶“閱讀”量,確實與印象中的年輕人大相徑庭。“咖啡我是喝不來的,一點也不喜歡,茶我就不挑了,目前最喜歡的是祁門紅茶。”祁門紅茶飽滿溫潤,不僅適合單獨熱飲,用來制作甜品、菜肴也都非常合適。
關于家中喝茶的習慣,小懶給了我一個很平常的答案:菊花。“我爺爺奶奶總是會丟幾個進去,現在喝到菊花的時候就覺得很安心。”菊花于小懶來說,就是能憶起從前的味道。
推薦單品:大紅袍溏心蛋
原料:大紅袍、可生食雞蛋、八角、香葉、桂皮、醬油
小懶是個特別愛吃雞蛋的人,一天吃上五六個都算是正常情況。鑒“蛋”無數的她,在眾多雞蛋料理中有一樣是心頭好,“人家起的名字挺高端的,大紅袍溏心蛋,其實算是茶葉蛋的一種形式。”
茶葉蛋算是國民小食,香料、茶葉在同一口大鍋里翻涌,煮著雞蛋,滋味和顏色都順著蛋殼的裂縫往里滲透。如何把這樣“粗鄙”的美味改進成“高端”的模樣?雞蛋要是生食級別的,以茶水煮至半熟,過冰水去殼后,浸泡在以大紅袍茶水為主的復合香料調味汁中,浸泡24小時左右。切開時,蛋黃還呈半流質狀態,入口茶香濃郁,回味無窮。

可持續的綠色美學
“我不能給你無盡的財富,但我可以給你無盡的花朵。”這是云南西雙版納女孩與德國才俊間的浪漫愛情故事,他們是環保工作者李旻果和德國生物學家Josef MARGRAF馬悠。出于對熱帶雨林原始自然的沉迷,志同道合的兩人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守護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也是Chaling茶靈品牌的誕生由來,借由茶葉養膚的商業價值來反哺這片土地。
推薦單品:滋養面霜
經常飲茶的人大約都知道,云南得天獨厚的氣候及土壤條件非常適合普洱的種植。Chaling茶靈將古樹普洱茶林作為純粹的原料,用自然之物調配護膚品,再用護膚品所帶來的創收恢復并保護著這片古老的云南森林。滋養面霜擁有高度普洱精華萃取成分,質地清透溫潤。普洱茶的香氣獨特,并有清濁解毒之功效,為其賦予了天然的凈化功能和天然茶葉的香氣,能夠在滋養肌膚的同時感受茶香帶來的清新與治愈。

兒時記憶中的茶香
近幾年來,室內無火香薰已然成為眾多消費者的新寵。除去香薰本身所呈現的多元氣味,香氣所打造的“微環境”更是令人傾心。YIWEISCENT依味的一群年輕人皆來自閩南地區,“不急,先喝茶”是生活在這里的人的口頭禪。他們從小在茶香中長大,保持著對茶葉的敏銳嗅覺,也希望將成長中的回憶存于這份香氣中。
推薦單品:烹茶
關于茶的美學在不斷延伸與沉淀,綠茶、紅茶、黃茶、鐵觀音皆可與花令季節的各式花卉拼配出香氣清裊的茶湯,如何將這抹香氣提煉并搭配融合,成為香氛調制的關鍵。YIWEISCENT依味這款名為“烹茶”的無火香薰,成功地還原出烹茶時散發出來的清新茶香。聞香之際,仿佛親臨茶園,滿眼都是綠色,倍感神清氣爽,香氣如同大自然與禪意之境間的橋梁。

治愈日常生活的“茶”香氛
Chillmore且悠,意為“且慢,悠閑”,是用香味締造新生活方式的品牌,致力于通過香氛日用品為使用者打造自在、放松的片刻。香氛的調制靈感來源于生活的點滴,再將快樂時光通過香氛呈現。與法國ROBERTET合作研發的香型沒有選用大牌香型,而是更“悠然自在”的氣味,像是西汵松舍香型以“十里西湖九里松”為靈感,使用松針、橙花油、雪松等香料進行調制,還原了深秋時西湖深處的松林味道。
推薦單品:茶歇
茶歇,Chillmore推出的一款馥郁茶香沐浴露。創作者回憶起周末約上朋友躲到山中,一坐到天黑的悠然啜茶時光,生活的點滴趣意隨一盞茶回轉留香,便想留下和朋友談天說地時氤氳的茶香。通過沐浴和茶香相融,沐浴后存留在肌膚間寧神的淡淡茶香讓一天的疲憊得到放松,如同飲了一杯不會讓人失眠的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