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鵬飛 翁文菁
一、名著索引
王崧舟著;聽王崧舟老師評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
二、作者介紹
王崧舟,1966年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級教師,國家級學科帶頭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小語會會長。王先生積極倡導和實踐詩意語文、詩意課堂、詩意教育,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言語生命為核心,深化語文教育改革,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曾應邀赴全國29個省份160多個城市開設觀摩課近千節次、講座300多場次。著有《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小學作文教學改革與流派》《王崧舟語感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的構建》等,在省部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
三、經典語錄
(1)評課就是評自己。
(2)因地評課、因時評課、因人評課、因材評課、因境評課,才是科學的、富有生命力的評課。
(3)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語文味”;第二味是“人情味”;第三味是“書卷味”。
(4)語文課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重佳境。
(5)語文存在就像一只手,手心是內容,手背是形式;手心是思想情感,手背是語言表達;手心承載人文性,手背體現工具性。
四、寫作背景
王老師長期醉心于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憑著不懈努力和堅實功底,在全國小語界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詩意語文”教學流派。從2004年主張“詩意語文”開始,他就一直在追求詩意的語文教育,他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不管是坦途還是荊棘,始終在詩意語文之路上行吟。王老師以“詩意語文”為核心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詩意語文從提出、發展到批判、成熟的階段,最終在詩意語文理念的影響下建立評課觀,著出了可謂與“詩意語文”一脈相承的《聽王崧舟老師評課》。
五、主要思想
《聽王崧舟老師評課》思想光輝閃爍,王崧舟認為:“評課就是評自己”,評課的目的“不為點綴而為自省”,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真實的課堂情境問題”,所以“評課不僅要讓執教者有收獲,也要讓自己有進步,要讓所有的參與者都得到專業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教師評價的課是一面觀照自己靈魂的鏡子,教師在對課的價值取向做出評價時,實際上就是在掂量自己秉承的課程教學宗旨;在對課的教學實施策略做出評價時,實際上就是在反觀自己具備的教育教學智慧;在對課的生成效果做出評價時,實際上最終是在檢驗自己信奉的教學質量內涵。評課在讓執教教師有所收獲的同時要讓自己有所改進,讓全體參與者都能獲得專業成長、專業發展。評課者要把自己置身于真實的語文課堂情境,換位思考,移情體驗,并在理解和感悟課堂情境的過程中持續融入自己的專業經驗、職業經歷。評課者的大境界、大智慧在于“推己及人,由人返己”。
六、內容簡介
《聽王崧舟老師評課》的內容主要分五個部分:第一輯:悟課,所評之課便是觀照自己的一面鏡子,評課就是評自已,由評《月跡》《猴王出世》《凡卡》《驚弓之鳥》《我盼春天的薺菜》組成;第二輯:鑒課,由評《溫暖我一生的冰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古詩兩首》《秋天的懷念》《詞串識字8》組成,告訴我們通過評課可以為解決課堂問題指明方向、指點迷津;第三輯:析課,評課者所處的位置、所持態度之不同,析課也不同,包含評《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古詩詞三首》《灰雀》《假如》《淺水洼里的小魚》等內容;第四輯:品課,課堂是由具體而豐富的教學細節構成的,細微處彰顯課堂教學本質,由評《牧笛》《絕對ok—校園版<貓和老鼠>》《亞馬遜河探險記》《橋》《生命的壯歌》組成;第五輯:賞課,評課者的智慧在于“推已及人,由人返己”,包含評《燕子過海》《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鳥的天堂》《為人民服務》《伯牙絕弦》等內容。本書一共收錄了全國25位名師的經典課堂實錄,囊括了小學階段眾多常見課型,如散文教學、寓言故事教學、經典名著教學、古詩文教學、識字教學、講演稿(議論性文章)教學以及習作教學等。
書中提到評課要明確主題,不同類型的課分別承擔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任務,評課的關注點要不同。如評展示課要重點考察該課展示了什么、展示得如何;研究課要重點分析該課研究什么、是否體現了研究主題的特定內涵和主張;參賽課要重點琢磨賽課的具體標準和特殊境況,要依據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賽課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課,關注賽課的導向作用和標桿作用;家常課要重點關注教學常規、教學進度、教學效果等的落實情況等。
書中對每堂語文課的教學都進行兩個層次的評點——總評和教學環節評價,指出評課要評“學”,一評“學”的起點,再評“學”的過程,終評“學”的效果。王老師以傾聽、理解為基礎,堅持因地評課、因時評課、因人評課、因材評課、因境評課,提出對不同的教師,要有不同的教學期待和不同的衡量尺規,促使執教者們從評議中找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具備的專業激情、職業尊嚴,同時讓自己在評議中不斷進步。
七、社會影響
理論最終指向實踐,實踐確證理念。《聽王崧舟老師評課》能夠讓教師基于教育發展價值分析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的評課理念、教學思想,這些教學評價活動最終指向教育質量。一線教師結合王崧舟評課和經典課堂實錄,探究正確的價值取向、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水平,對樹立正確的、有效的教育教學理念具有重要現實影響。
王崧舟的評課理念指向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價值觀的選擇、教師職業認同等。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統一了工具性、人文性,王崧舟則指出價值觀問題是語文教育問題的根本,他主張語文課程要以言語表達為價值取向,基于人的發展實施語文教育。所以,王崧舟提出教師要擁有課程思想、課程技術,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具備宏觀課程標準理念和意識,還要有效掌握教學策略。對于評課教學實踐而言,語文教師要擁有評課的正確原則、目標,切忌一味應付工作。研讀《聽王崧舟老師評課》有助于一線教師按照實際教學活動總結理論經驗,掌握好課的標準,了解評課的原則、評價體系以及學生在課堂的收獲與既定教學目標的距離、教師專業水平等。
八、推薦理由
王崧舟說過“評課就是評自己”,從某種意義上看,評課比聽課更重要。王崧舟的評課體現“語文味”“人情味”和“書卷味”。“語文味”對應語文教學的本質,即語文課應當教些什么;“人情味”對應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即語文課應當充滿趣味,注重熏陶、滲透人本主義;“書卷味”對應語文教學的品味追求。廣大教師閱讀《聽王崧舟老師評課》一書,分析王崧舟如何評價一線教師課堂實錄,思考語文評課理念以及語文教學中潛藏的教學理念,思索目前語文評課的主要問題,思索好的語文課要達到哪些標準,思索合格的、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擁有什么樣的專業能力與素質等。這些對于一線教師更新教學思想、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專業水準、有效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乃至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整體改善都有重要作用。
書中精彩的課堂案例和精辟獨到的點評,能給我們很多啟示,能讓我們找到一個語文教師應有的職業尊嚴和專業激情。《聽王崧舟老師評課》是打開語文教師評課之門的“鑰匙”,品讀這本書既可以了解到語文教學的實質、旨歸,又能在被王崧舟詩意的評課技巧深深折服的同時,推動自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這是一本值得推薦閱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