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萍
【摘要】美術工作坊活動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開展形式之一,是對班級美工區的延伸,是對班級美術教學活動的補充。本文從幼兒園自主活動中開設美術工作坊的初步探索進行講述,在幼兒園自主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提供不同的美術工具、美工操作材料以及進行相應的工作坊環境創設,形成不同的美術工作坊。通過美術工作坊活動與幼兒園自主活動相結合,讓不同年齡的幼兒自主選擇、自發交流、自主創作。
【關鍵詞】美術工作坊;幼兒園;自主活動
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來,目前的幼兒園普遍辦學規模較大,幼兒入園率較高,美術教育活動深受幼兒和家長的喜愛。在幼兒園自主活動中開展美術工作坊活動,既能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又能促進幼兒在社會、藝術、健康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一、幼兒園自主活動中開設美術工作坊的核心概念
1.美術工作坊
美術工作坊活動特指在幼兒園自主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提供不同的美術工具、美工操作材料以及進行相應的工作坊環境創設,形成不同的美術工作坊。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可以自主選擇不同類型的工作坊,在工作坊中自主選材、自主操作、自主創作,以自己喜歡的美術創作方式用美術表達,從中去發現美、去創造美,從而獲得欣賞美、分享美的體驗。
2.幼兒園自主活動
幼兒園自主活動是指本園內在每周進行的以混齡、自主形式為主的幼兒自主活動。在本研究中,美術工作坊活動與幼兒園自主活動相結合,通過創設不同的美術工作坊,投放不同的材料的活動過程,是一個自我發現自己感興趣領域的過程。
3.幼兒園
幼兒園是專門為幼兒設計和提供保育和教育的地方,對象主要是三至六周歲的兒童,它以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為目標,發展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表的場所。本研究中的美術工作坊活動就是在幼兒園中進行,而且是在幼兒園自主活動中進行。
二、開設美術工作坊的目的
1.為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要求,努力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我們在培養幼兒發現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上選擇了在幼兒園自主活動中設立美術工作坊,這既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不同的工作坊和玩伴,又尊重了幼兒因個體差異而達到的藝術水平。
2.促進幼兒在社會、藝術、健康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通過創設美術工作坊,把室內外不同的區域變成幼兒自主美術創作的表達區,而且在各區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中低結構、不同類型的材料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幼兒在材料、空間環境中進行有效互動,從而獲得社會、藝術、健康領域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3.為突破班級美工區區域活動局限性,打破班級區域限制和年齡限制,滿足幼兒在美術創作方面的個性發展。結合當下幼兒園實際,普遍班級較多,幼兒人數也較多,在幼兒美術教育這方面僅通過班級美工區區域活動和美術教學活動,環境有限,材料也較單一,難以滿足幼兒在美術方面的個性發展的需求。
三、開設美術工作坊的意義
1.理論意義
本研究將視角集中在幼兒園美術工作坊上,使之符合本園實際并進一步推動幼兒園美術工作坊深入開展,豐富了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理論研究。
2.實踐意義
(1)充分保障了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游戲的權利
在我園美術工作坊實踐探索中,以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在不同的美術工作坊投放不同的幼兒活動材料,并對不同的美術工作坊用心地進行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自主藝術創作的舒適環境。
(2)有利于幼兒在美術工作坊活動中游戲水平的提升
在美術工作坊活動中,教師時刻關注對幼兒活動和游戲,并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在幼兒有需要時適時地給予提示和引導教育,鼓勵幼兒大膽地在自由的空間環境中以美術創作的形式充分地進行自我展示。
(3)有助于教師教學觀察能力的提高和教師專業能力及素養的發展
在美術工作坊活動中,教師通過對幼兒在美術工作坊中的活動情況進行觀察,從而發現活動中發生的問題,進而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推動教師尋找支持幼兒活動的指導策略、材料投放策略等。
四、開設美術工作坊的理論依據
1.瑞吉歐教學法
瑞吉歐教學法認為,幼兒的學習是以游戲為主的,這種以“玩”為主的學習是具有哲學依據的,它賦予每個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本園開設美術工作坊就是在繼承瑞吉歐工作室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本園實際進行的一種美術自主活動實踐,它能充分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自由,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和大膽創想的自由。
2.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具有“現有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這兩種發展水平,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每個兒童都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也存在差異。美術工作坊的開設就是在此理論的支持下,重點關注3-6歲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個性發展,同時還尊重教師在指導、材料投放等方面的支持。
3.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通過認知結構的不斷建構和轉換而實現的,每一個結構都有一個發生的過程,都是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因此,所開設的美術工作坊需要為幼兒準備一個豐富的實操環境,為幼兒主動積極創作提供平臺。
五、開設美術工作坊的困惑
1.材料投放不夠合理,投放沒有目的性和引導性,幼兒對材料無所適從,無從下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中給予我們的教育建議是:創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方式是提供畫筆、顏料、剪刀、紙張、泥團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種自然、廢舊材料和常見物品,讓幼兒進行畫、剪、折、粘等美工活動促進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協調。在美術工作坊的開設之初,教師竭盡全力布置豐富的環創。但是當美術工作坊開展時,幼兒好奇心強,并且由于一開始教師缺乏經驗,幼兒缺乏相應的技能和規則,一進來,大家都顯得有些手忙腳亂。“老師,這是什么?”“老師,他弄到我了”等此起彼伏的求救聲令教師顧此失彼。活動結束后,效果不明顯,師生卻都筋疲力盡。
2.美術工作坊環境的布置以教師準備為主,缺少幼兒發揮的空間,幼兒容易被“繁復”的裝飾分散注意力。美術工作坊環境創設主要以教師的作品裝飾為主,以至于活動開展時,幼兒的注意力易被美麗的作品吸引,喜歡用手去觸摸和探索。
3.幼兒比較缺乏獨立自主,習慣性地依賴教師,缺乏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美工坊作為一種教育載體,目的在于培養幼兒做事的計劃性、堅持性、創造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在活動中,很多時候常聽見幼兒脫口而出“老師,請你幫幫我”“老師,這個顏色我涂不了”“老師,怎樣才能鹽粘到紙上” 。
4.幼兒在活動中缺乏有效的教師支持與引導。結合幼兒園美術工作坊實踐,很多教師的支持與引導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為幼兒直接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在如何引導幼兒主動解決問題,支持幼兒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
六、幼兒園自主活動中開設美術工作坊的策略
(一)結合幼兒園實際,合理規劃場地,創設多種類型的美術工作坊
針對材料“一股腦”投放的現象,可以根據幼兒園活動場地進行全面的規劃,充分挖掘幼兒園現有場地的優勢,合理使用活動室、功能室、戶外活動場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水平,從繪畫、手工、欣賞三大類型入手分別創設20個不同種類的幼兒工作坊,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1.繪畫類工作坊
繪畫是以色彩和線條來描繪的一種藝術。《藝美畫社》《水墨閣》《創意刮畫坊》《青花瓷》《鹽中有畫》《線條的魅力》《彩繪石精靈》《噴雨成畫》等工作坊除了線描、涂顏色、水彩或水粉這些常見的繪畫方法,更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繪畫方法:如刮刮畫、鹽畫、石頭畫、水墨畫、棉簽畫、黑白畫、噴畫、水果印畫等。
2.手工類工作坊
制作小手工是幼兒最喜歡也最有表現力的一種活動,因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材料變得生動有趣。《醉染坊》《剪中紙有你》《水的魔力》《扭扭樂》《針線小達人》《大自然的圖案》《手指飛揚》《愛泥坊》《皺紙大變樣》《美麗的印記》《魔法玉米》《線上指間》等工作坊涉及到紙工、泥工、珠串、編織、變廢為寶及多種資源的結合。
(1)紙工。紙張是生活中最常見也應用最廣的一種材料。它可以用來折紙、撕紙、剪紙、染紙,除了平面的還可以立體制作,能體現出無限的創意。
(2)泥工。彩泥、輕黏土是幼兒最喜歡的材料之一,它們的組合可以制作出新穎富有個性的立體作品,泥工作品可以粘貼在畫紙中,也可以在畫紙上添加色彩豐富的顏料,繪畫出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花草、紅彤彤太陽等,幼兒通過各種創造性的玩法把泥工玩到極致,這既促進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又樹立了幼兒創作的信心。
(3)珠串、編織。穿針引線和編織掛件給幼兒帶來了手指精細動作的鍛煉和肌肉運動協調能力的鍛煉。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自主探究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幼兒親自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4)變廢為寶。“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是我國倡導的政策,幼兒園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幼兒園要大力踐行,把“物品變變變”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在美術工作坊中可以提供“利是封”把它變成小燈籠、水果泡沫網套可以制作成花朵,廢舊報紙可以做成仙人掌,樹葉可以貼畫等。這既提高了幼兒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幼兒自小樹立環保的意識。
(5)多種資源結合。美術工作坊就是一個藝術暢想的空間,它不局限于單一的表現形式。石頭作畫加上枯木裝飾,折紙添上繪畫、剪紙加上粘貼畫等,幼兒通過這種無邊界的組合,充分運用各種方法對作品加工閏色,既提升了活動的趣味性、創造性,又能持續增加幼兒們在玩的過程中創作和藝術游戲帶來的快樂。
3.欣賞類工作坊
我們重視幼兒的欣賞與感知,工作坊開放實施前會提供國內外名畫欣賞為前提,在現場創作中展示手工作品欣賞、親子作品欣賞等。每一個特色鮮明的工作坊,里外都有與主題相呼應的美育環境,讓幼兒處在美而溫馨的藝術殿堂,提高幼兒欣賞美的能力。
(二)提供學習平臺,通過外訓內培,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
1.成立教研小組。小組內教師互相交流溝通,不斷學習,組織教師觀摩課,課后研討等方式,讓教師深入學習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的理論知識,增強教師的實踐操作的能力和評價的意識,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讓教師成為善于觀察、樂于發現、勤于思考的,幼兒活動的同伴和支持者。
2.加強專業培訓。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和“自學提升”等方法,每位教師定時撰寫學習心得和論文,通過研討、分享,在園內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創造機會給予幼兒自由選擇和能力提升的空間
通過采用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給予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水平和掌握程度自由選擇個人設計、小組合作、全班合作和班級間互動等靈活的參與方式,這也使得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在幼兒園自主活動中開設美術工作坊是幼兒園的課程創新,也是幼兒園的園本特色,對于美術工作坊實施和推廣,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屬于幼兒園的特色發展之路,促進幼兒審美的進一步提升及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孔起英.皮亞杰兒童發展理論與學前兒童繪畫的發展和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1996(4).
[4]范建君.我園美術工作坊活動的起步與行進[J].幼兒教育,2019(11).
[5]杜秋霞.幼兒園美術工作坊教師專業團隊建設[J].山海經,2018(8).
[6]鄧琳.兒童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要求[J].科教導刊,2014(2).
[7]徐俠.幼兒園“混齡式”美術工作坊的構建與實施——以“三室三坊”中造型室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6).
[8]李琳,郭力平,鄢超云,等.幼兒園自由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有效性及其提升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8,5:25-34.
[9]何愛華.淺談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位置”[J].科學教育,2011(9).
[10]高芬.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優化策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