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陽
中學共青團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共青團工作的源頭根基。加強中學共青團的組織建設,促進團務工作規范化,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新形勢下中學共青團工作的必然要求。筆者從普通中學兼職團委書記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某鄉鎮中學支教期間的教育教學經歷,研析在基礎薄弱學校開展共青團工作時如何破局。
一、強基礎
1.共青團頂層制度保障
共青團十八屆二中全會提出“全團大抓基層”理念,形成“全團抓學校”的工作格局,隨后團中央出臺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團的基層建設著力提升團的組織力的意見》,從制度文件上確立了中學團干的政治身份,讓學校的團工作者擁有了更明確責任和擔當。
2.學校優化黨建帶團建工作
共青團團章明確指出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中學團委書記應出席或列席學校黨政聯席會和黨委會,團建工作歸屬于黨建工作的總體規劃中,與黨建同規格齊部署,同氣連枝,比翼雙飛。
3.個人教學成績出類拔萃
教師的身份是中學開展團工作安身立命之根本。負責團工作的“明星教師”如果在學科教學業績上沒有兩把刷子,甚至連講臺都站不穩,那么就會失去學生們的信賴,老師們的認可,上級領導的支持,團工作開展時就會挺不起腰桿,講話底氣不足。
二、深發展
1.完善學生團干培養體系
學生團干是中學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的核心人物。培養出一批具有思想政治素質、工作理論水平和工作實踐能力的學生團干,不但是各項基礎團務工作中的生力軍,還會是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心頭肉”。
因此,利用兩周一次的團委委員、初一二少先隊中隊長和初三各團支部書記例會,不遺余力地從工作的態度、辦事的效率、程序的規范三個方面進行培訓。活動有目的,實施有計劃,事后有交流總結,內容言之有物,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團員先進性建設
先進性是共青團最鮮明的特征。始終堅持把政治素質作為發展新團員的首要標準,綜合素質為重要考察內容,嚴格執行“堅持標準、控制規模、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經常性開展“舉團旗、學團章、唱團歌、戴團徽、過團日”等團員教育儀式感活動,少量短時多次地高頻復現,增強團的意識。深化團隊活動的內涵,強化活動思想引領功能。加強團員常規管理,團員在校期間必須佩戴團徽以示團員身份。每年開展年度教育評議工作,開展先進性典型宣傳,發揮先進團員模范引領作用,同時建立約談機制,對嚴重違紀團員依據團章進行紀律處分。
校團委要讓每一位共青團員,無論走到哪里,一言一行都要對得起胸前的團徽,讓共青團團徽成為一種榮耀象征。
三、順時勢
1.立足班級,“班團隊一體化”制度保障
中學班團隊一體化運行是加強團/隊支部建設,推進中學共青團改革落實落細的關鍵舉措,是全面增強中學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構建團隊與德育既分工又合作,配合默契的教育工作體系,其核心關鍵就在于確立團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
通過班團隊干部隊伍建設,理順班、團、隊之間的關系:團支部書記/中隊長可兼任班長;團員身份的班長可兼任團支部副書記/副中隊長;團支部委員/少隊委員可兼任班干部等。將思想引領融入班級日常活動,班級重大事項由團支部/少先隊中隊牽頭。
2.著眼校園,“一心雙環”團學組織建設
以團委為核心樞紐,學生會為主體組織,學生社團聯合會為外圍延伸手臂,組成“一心雙環”的團學一體化組織,圍繞著學校常規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參與學校的管理。
學生會在校團委的指導下開展學生自主管理,如包含考勤、紀律、衛生、跑操等的各項檢查。此外還舉辦體育藝術節、科技文化節,開展各類主題活動月、志愿服務等活動。從同學中來,到同學中去,讓各式各樣有意義的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大力支持學生社團聯合會的發展,校團委利用校內外豐富資源,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努力實現社團活動課程化。隨著社團校園展示區、社團活動日設立,社團嘉年華的興起,校園文化濃厚起來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高了。
“一心雙環”的團學一體化組織成為了學校常規管理工作的參與者,校園文化生活的建設者,為學校教育教學品牌整體提升貢獻智慧和力量。
四、樹品牌
1.制度有保障、課程有實效的啟航團校
結合新時期中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明確中學團校的根本目的,完善中學團校的組織制度架構。由校級領導擔任團校名譽校長,團委書記擔任團校校長,建立相關工作機構。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一支強大的團校師資隊伍,并依據班主任科組長備課組長納入相應的工作量。
團校課程設置上強化全員覆蓋,分類培養,以能否落實思想內涵引領作為檢驗團課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面向不同群體分層分類開展一體化的團校培訓,提高團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創新教學方式,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引領,激發學生興趣和主動參與感,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2.規范化、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隊伍
以團省委“i志愿”服務平臺為依托,校團委組建的志愿服務總隊為抓手,引領年級團總支,班團支部下掛志愿服務分隊,不斷地在團隊組織主題活動月、校園體育藝術節、文化藝術節中融合課程理念,規范化的服務隊伍不斷開展常態化的服務活動。
責任編輯 龍建剛E2E2ABD5-AC73-4F9B-A509-189689B07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