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態批評視角下的虹影小說分析

2022-06-30 04:50:29陳壽琴
華文文學 2022年3期

陳壽琴

摘 要:從重慶、長江三峽走向世界的女作家虹影,她的小說從不同維度體現出中國生態思想的旨趣。以她的長篇小說《孔雀的叫喊》為例進行分析,該小說形象地講述了三峽工程背景下中國人的生存狀態,發展理念和價值觀念。從生態批評的角度來看,虹影的這部小說通過不同的發展觀念、人生態度、生態思想的互辯互動,在形而上的層面上凸顯了中國生態思想所追求的大和諧觀念;通過自然生態下人與自然的關系、精神生態下人與自我關系的書寫,社會生態下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描述,強化了作家主體精神、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之間和諧共融的生態審美觀。

關鍵詞:生態批評;《孔雀的叫喊》;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精神生態

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22)3-0054-06

享譽世界文壇的英籍華人女作家虹影,她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饑餓的女兒》《孔雀的叫喊》《K-英國情人》等。她的這些長篇小說從不同角度體現出中國生態美學思想的大融合、大和諧觀。其中,《孔雀的叫喊》集中鮮明地體現出中國的生態意識;該小說帶著“重慶的氣韻”,在三峽工程的背景下講述了現代三峽“前世今生”的故事,并將三峽工程與三峽歷史文化記憶并置,將李路生與柳璀、陳月明等人的發展觀、生態觀、價值觀等進行或顯或隱地相互辯駁。在辯駁之中引發關于文明的進步、人的發展與自然生態,以及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的人文生態思考。因此,從生態批評的視角對這部小說進行研究,可以從不同維度分析其表達的生態思想。盡管小說中很少出現“生態”二字,但是卻能讓人處處感受到“生態”思想和中國的大生態觀。為此,小說的思想內涵體現了暫時與永恒,安寧與發展焦慮的辯證統一;進而使得小說呈現出包容性、反思性、矛盾性、和諧性、審美性的繁復調子。

一、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關系本應是親近、和諧的。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與自然的距離貌似漸行漸遠。在改造與被改造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也變得錯綜復雜。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真切地體現了人對自然環境的依賴,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可時代不一樣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人定勝天的思想觀念越來越明顯。在小說中,李路生們建三峽水庫,開創現代中國盛世的信念使他們感到驕傲,感到快樂。人的這種奮發有為的主動性,有力地助推了人類的發展;與此同時,人改造自然的深度加強,程度加大,速度加快,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就需要不斷地進行調適。

小說中,柳璀母親記憶中的1950年代的長江:“江水碧綠透澈,水里漂浮著通體透明的桃花魚。成群結隊,各種顏色都有。”①然而,這些長江里美麗的桃花魚因為水質污染而滅絕了,只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游動在人們的想象里。為此,小說潛隱的關于人與自然的反思:人不能因為自身發展的需要而忽視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承受力!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和發展,人走出了自然生態的家園,奔波和跋涉在觀念性的,技術化的、工具性的自然,甚至是資本化的自然,而“不是那種實存的、本真的、生態化的自然”②。自然也就成了純然人化的自然,甚至是被技術和工具肢解的自然和被利益最大化所左右的自然。萬物有靈的自然不再,萬物共生的勃發的靈性自然不再,天人合一的自然不再。

在小說中,“工程”三峽不僅是技術三峽,而且是“資本”三峽,其價值突然增值,成為一本萬利的衍生物。李路生把三峽弄成了一本萬利的搖錢樹。他說:“也不必靠國家投資,我們自己發行平湖債券,自己融資,完全可以做到借雞生蛋,還能賺錢。”③這樣,“自然”三峽、“工程”三峽成就了“資本”三峽的利潤。如果三峽工程竣工了,那么,基于“自然”三峽的風景淹在水下了,該怎么辦?良縣新城的酒店經理說:“風景?只要開發就會有。”是的,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④正因為人有這樣的主體能動性和精神生命力,所以,更需要人從更高的層面上去調適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各自的生存狀態⑤。

如何做到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又尊重自然和愛護自然?這恐怕是一個困擾現代人的難題。小說似乎要在三峽的景物描寫中為自然招魂,“江上熱鬧的游艇駛過,而背景的峽山卻是黑黝黝地毫無動靜,幾乎是天老地荒一直沒人跡似的”⑥。難道作者還想為三峽、為江城良縣復魅?小說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警醒,用“天、地、神、人”的生命體驗和生態結構去體認人與自然的相融相生、共生共榮的“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環境、自然修復與人的生態化存在,共同化育自然大道的生生不息的“動態”性魅力,從而為三峽工程大破大立的折騰給出一個超越性的詮釋。

為此,小說特意寫到主人公柳璀來到三峽,來到她的出生地良縣。良縣是三峽工程建設的縮影,也是想象與現實的結合點,還是自然和人文三峽的聚合點。柳璀離開了大都市,去探尋山水之間的故事。在峽江之間感受了三峽的清新、沛然氣勢,精神的焦慮也變得釋然。由此,她開始不斷地思考關于人的發展帶給自然的復雜影響,并對丈夫李路生的“后現代”綠色旅游工程表示懷疑和擔憂。于是,流淌在小說字里行間的關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焦慮,似一種憂思在文本中彌漫,就像陳月明的水墨畫一樣,要溢出紙張,直抵人的心靈。這是在呼喚對自然的尊重和愛護,也是在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喚起無數人的自然之思,家園之情。小說扉頁上赫然寫著的“獻給母親即將消失的家鄉”應該是對家園的依戀和“即將消失”的家鄉的悵惘。那盛滿記憶的山水將被“淹沒”,人的文化記憶、人的精神家園是否還能完好而沒有任何缺失?可是,“三峽水庫也總是要有人來建的。不然,人類怎么進步?中國怎么才能趕上西方,成為文明的新引導者?”⑦誠然,民族國家、西部發展的現實訴求,可能會淹沒記憶的精神家園;而這種現代,乃至后現代的發展又是一種必然趨勢。與其憂傷悵惘,不如用藝術將生命感悟、自然之美的“記憶”留存下來。畢竟只靠科學技術是不能拯救生態危機的。毫無疑問,現代社會早已經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不過,科學技術與藝術是可以聯袂進步的⑧。0034B99A-E42D-4EC0-A6A1-BAAEFE328D47

清新三峽、技術三峽、工程三峽、資本三峽,都是自然三峽與人文三峽融合化生的形態,都是三峽在不同時代、不同發展語境下的動態化體現,最終應該是生態三峽所顯現出來的人與自然“共體”性的融合、共生之美,即大美⑨。因此,小說中所反思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天人合一”與“人定勝天”這兩種觀念的相互辯駁,更是差異性生態觀念的交流、融通和整合。

二、審視:人與社會的關系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因此,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進而形成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是在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動形成的各種關系的有機系統。在《孔雀的叫喊》中,寫到了諸如家庭、民族等人群共同體,體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演化為人與文化記憶之間的復雜關系。

(一)人與人

人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構成的人際關系十分復雜,要么是利用與被利用,要么是傷害與被傷害、忠誠與背叛、真誠與欺騙、熱情與冷淡、熟悉與陌生。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人與人之間也變得越來越難以相互理解。

從家人之間的關系上來看,家人與家人之間心理距離疏遠,顯得陌生。在小說中,柳璀父母的婚姻帶有政治性、功利性,因為生育孩子而生出罅隙,因為工作而產生距離,母親的揭發是導致父親自殺的重要原因。母親,對她而言,其實很陌生;她從來不知道母親心里想的是什么。她希望那多年做她的哥哥、后來做了她丈夫的李路生能夠懂她,能夠理解她,可是她卻感覺到丈夫離她越來越遠。也許,人與人,哪怕是家人之間都很難真正的相互理解,始終都存在著難以消弭的、令人心冷的隔膜。就像魯迅在《故鄉》中所感受到的人與人“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⑩。所以,人是孤獨的!當人遠離了自然,又在人類社會之中遍尋不見生命的情思、人心的溫暖,人又該何去何從?

從社會交際的角度來看,人對人都太狠心。柳璀的父親柳專員為了自己的利益,私自改寫了他人的命運,剝奪了他人的生存權。在“鎮反”運動中,他為了搞好政治工作,盡快離開良縣這個落后的山區,給妓女紅蓮和玉通禪師冠以莫須有的通奸罪名,還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公審、槍斃了他們。妓女紅蓮和和尚成了他政治仕途的鋪路磚。柳專員的老部下陳營長因為善良,對所謂的“反革命分子”深懷同情,所以柳專員認為其“犯了錯誤”。后來陳營長被降級處分,留在良縣,最后被開除公職,冤死。這里,缺失了對人的生命應有的尊重,人的尊嚴被踐踏,人心變得冷酷。生態批評理論認為,人應平等對待生命,尊重生命存在的權利,要追求共生、樂生、愛生的生命樣態和生態圖景,否則就會生態失衡。很顯然,柳專員對陳營長有失偏頗的處置和對紅蓮、玉通禪師的處決就是其人性異化、精神生態失衡的外化。他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最終也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整體上來看,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人的思想越來越豐富,人心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冷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不確定,變得越來越隔膜,越來越難以理解。從生存論的角度來關照現實存在的人,人不可能總是功利性的;人同時也是一種對利益與功利的超越性存在。愛是人類精神所在,愛的支撐是生命的能量,是生命的多樣性{11}。所以,小說中柳璀一直在呼喚愛,這種愛是一種大愛,是包含著生態精神的愛,即愛人、愛物、愛自然,“三愛”同體。這莫不是中國生態思想在召喚生存之愛,并以精神之愛超越現實生存的狹隘、短視、功利和冷漠。

(二)人與文化記憶

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進步,那是因為人類有文化記憶和傳承文化記憶的意識和能力,并在傳承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何為文化記憶?文化記憶“是人所具有并且只為人所特有的記憶,這種記憶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性、目的性、發展性和整體性”{12}。

小說中的人文三峽、詩意三峽就是三峽的文化記憶,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對自然三峽的認知和感懷,獲得了民族的文化認同。歷代名人吟詠川江三峽的詩句,已經形成了一種抹不去的民族文化記憶。但小說并沒有以這些詠嘆三峽的名詩名句作為三峽文化記憶的載體。而是將文物鎏金孔雀樹、柳璀出生前的故事、陳月明的中國山水畫等作為三峽前世今生的文化載體。

首先,文物鎏金孔雀樹等罹禍,文化記憶受損。三峽庫區大動土木,精美的黃金孔雀燈架“似西漢墓葬真品,巫山楚文化區特征文物。文物罹禍,無由之災”{13}。小說之所以命名為《孔雀的叫喊》,會不會是文物罹難的象征,或拯救珍貴文化遺產和文化記憶的愿望表達,抑或是害怕失去文化家園而無所歸依?三峽工程破土動工,兩千多年前的黃金孔雀燈被挖掘和被盜賣。改造自然可能會毀損文化遺產而遮蔽歷史的記憶。怎樣保護承載文化記憶的文物,大多人是沒有意識的;而有這種意識的陳月明卻又沒有能力拯救文化遺產。這里,有一種無奈、無助和無力的傷感油然而生!

其次,柳璀出生前的故事也是一種文化記憶,只不過是以個人記憶的方式呈現的。柳璀的母親和陳阿姨都講述了1951年的故事。柳璀出生的年代,全國剛剛解放:打土匪、鎮反、鞏固新生的政權,全國的政治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柳璀母親的講述間接、含蓄,陳阿姨的講述直接、懇切。陳阿姨的故事講述,直切革命年代無法避免的血腥與暴力。“鎮反”三峽以一種創傷性的記憶留在兩個不同氣質、不同個性的“女干部”心理,難以抹去。文化記憶是個人的,也是歷史的,更是生命的體驗,深深地烙印著人性的冷酷與溫情的印記。

再次,中國山水畫是中華民族文化記憶的彰顯。通過柳璀的視角,小說兩次寫到陳月明創作的山水畫。柳璀第一次看到他“畫廢了”的奇異之作,就被畫中山川的肌理、云氣的浮動,那種世界之外的某種氣勢的靈動,想象力的遙遠、超然所吸引。當她再次看到陳月明以“大筆揮灑,不守繩墨規矩”的筆勢畫出了三峽最美的“風奔云走的大起大合”。她驚喜至極,嘆為藝術神品,并感到安慰,因為她覺得“當三峽沉入那大平湖里,只有這樣的畫作為記錄存在下來”{14}。用山水畫這種民族藝術形式“留住”三峽水庫儲水前的自然三峽美的記憶,留住“像鴻蒙初開時的清純”氣韻。于是,這些畫就整合了民族記憶、文化記憶、現代三峽的文化“顯魅”,上能銜接古代三峽的人文魅力和歷史記憶,下能傳承現代三峽的沛然氣勢和生態體驗。文化記憶理論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藝術作品的演示不局限于個體記憶,而是往往也將個體記憶納入民族文化記憶的框架之中,對個中反映出的包括價值體系、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同一性問題等進行反思和觀照。”{15}這些畫作凝聚了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具有一種精神家園的蘊含。0034B99A-E42D-4EC0-A6A1-BAAEFE328D47

如果說因三峽工程而損失的三峽文物是文化記憶的傷害與拯救的吶喊,那么柳璀們的前世故事則是民間記憶的顯現,而陳月明創作的中國山水畫則承載著中華民族藝術審美的記憶、傳統文化記憶、三峽的記憶、現代發展的記憶,他的畫具有一種古今縱橫的融通性,具有一種生態美學意義上的超越性與和解性。

三、找尋:人與自我的關系

精神生態,是處理人與自身的關系。社會生態危機會加速人的精神生態危機,在《孔雀的叫喊》中,信仰危機、婚姻危機、精神焦慮、精神疏離、精神困惑等形成了人的精神生態困境;如果人類缺失了真善美,人性的扭曲就暗示了一種深層次的精神生態危機。

(一)迷失與“失衡”

柳專員、李路生等在追夢中迷失與“失衡”。其實,他們并不是邪惡、偏執的代表,充其量也就是在不同的時代,用自己的方式追逐夢想或理想信念的人而已。他們也有愛。柳專員曾經在戰場上背回負傷的戰友,對女兒也疼愛有加。李路生一直愛護柳璀,對她的照顧也很周到,顯得溫柔體貼,既是丈夫,又似兄長。但他們免不了人性的自私、自大,也難以丟掉虛榮心和名利心。他們都是從政的男人,有政治仕途的長遠規劃,也有事業發展的焦慮和困境;如果精神生態失衡,也即當發展和升遷的欲望過強,過盛,過旺。任何以強勢權力促動自身的生存欲望的一方,都會在非和諧、非生態化的境遇中傷及對象,更重要地還在于傷及自身。{16}所以,柳專員最終自食其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李路生在三峽工程的耀眼成功中失去了“圓滿”的婚姻。如果他們能清除功利、制約欲望、限制畸形的自我認同,承認生命存在的價值與和諧生態的意義。那么,他們在創造世界的時候,就能追求生命共同體的共生;于是,紅蓮、玉通禪師就不會無辜枉死、陳營長不會冤死,陳月明不會無辜受牽連。人性的良善與美好、人性的惡毒與丑陋,對與錯的二元判斷,很難說是和諧的生態存在。

(二)困境與找尋

柳璀在對其所信仰的生物技術面前,也有那么點不確信了。由于遷移辦汪主任借改良基因南青三號水稻的幌子做局;一個藥材公司的港商投資醫藥生物技術克隆犀牛,以取犀牛角批量生產“壯陽”藥。柳璀學生物,搞基因工程研究,是為了促進農業生產,促進國家農業的發展;不是為了經濟利益去克隆動物,不是去做大肆屠殺克隆犀牛的幫兇。對生物技術所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她感到憂慮: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將會因為人的利欲熏心而遭到破壞,動物的自由、自然生長與繁衍規律將遭到違背。她用生物技術“改造的世界”會不會一如她想象的世界?走出實驗室的她,深切感受到她所信仰的、所追求的與社會需求似乎產生了疏離。

柳璀的事業出現價值危機,同時她的婚姻也處于危機之中。她失去對婚姻的信仰,一時又找不到新的精神支撐,丟失了心樂、情樂,出現了情感焦慮與精神支撐的臨時真空。婚姻的危機使得她離開風沙漫天的北方,離開心愛的實驗室。在她出生地良縣,她看到了百姓生命力的鮮猛,看到了青山綠水,看到了雄偉壯觀的三峽,感受到清新的自然。她用赤子之心尋找生命的自由、回歸本真的自然。她在自由鮮活而恬淡超然的草根生活中、三峽的美麗自然中消釋了精神的困惑、婚姻的危機與痛苦的情感,超越了現實的各種考量與計較,精神生態暫時處于自由、和諧、平衡的狀態,所以也就找到了一種歸依精神家園的感覺。人的精神唯有在自由自主的狀態中,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將一切的面具、理性的分析、技術的應用、利益的糾葛等等一切進行剝離,在關注世界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回到對自我、對每一個生命的關愛。因此,雖然她覺得丈夫變得很陌生,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愛著他,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恨他。顯然,她已有了一種平和、超然的心態和寧靜、祥和的心境。

(三)生態顯現

陳月明這個人物是一個具有澄明之境的“生態人”形象。他是小說中一個特異的存在,又像是一個生態意象或生態符號,更代表著一種生態境界。虹影在他身上寄寓著中國的生態思想或生態智慧。那個每日在水月禪寺為禮品店臨摹山水畫的陳月明雖則貧窮,但他的微笑“使他的面容變得出奇的祥和寧謐,尤其是眼睛一塵不染,非常潔凈”{17}。因為陳月明心里干凈,精神潔凈,對自然充滿愛,擁有空靈的精神世界,所以他才能畫出三峽特有的神韻,其水墨山水才能盡顯三峽之美,自然之美。就算生存面臨挑戰,他始終沒有丟棄人的真善美和價值信仰,也沒有讓構成他自己精神內部生態環境的信仰、動機、情感和人生觀等因為外在的不盡如人意的環境而失衡錯亂,維系了精神生態的平衡、和諧,從而實現了對作為一個人的情感、責任、價值等的肯定。所以,他認為:“光指責別人沒有用,每個人首先要了斷自己的罪孽。我們只有從根上做起”{18}。如果說,他也有精神的憂慮,那應該就是文化記憶即將丟失、自然之美即將被改寫的擔憂,他擔心兩千年前的文物罹難,他憂慮兩千年后的生態,這表明他是一個有大勇氣大眼光,甚至大智慧的人。

陳月明的生命存在和諧而自由。他精神處于一種超越功利的純凈的狀態之中。柳璀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精神的契合點,找到了人與世界和諧共生的精神原點,從而使得她與他有一種相知、相互理解的感覺,進而擺脫了她的情感痛苦和精神焦慮。只有當她進入了陳月明的精神世界,才感受到一種熟悉的信任和內心的安寧。三峽的氣韻賦予陳月明精神力量和更高層面的精神境界,同樣也賦予了柳璀精神力量,以及和諧與圓融、循環與回歸的生命之境。人與自己內心世界的疏離“表現在信仰的喪失、理想的喪失、自我反思能力的喪失”{19}。所幸,柳璀在長江三峽的自然山水中,在陳月明的精神世界中找回了自己內心的自由、和諧,找回了精神信仰的力量、自我主體精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總之,虹影的《孔雀的叫喊》由長江三峽的自然景觀、人文、三峽工程的文學書寫深入到自然生態的反省、文化生態的理性思考、精神生態的追問,“唯有當我們以平等、尊重以及審美的方式來看待身外一切存在的時候,才可以找到自己精神的故鄉”{20}。陳月明及其山水畫,在歷史與現實的邏輯鏈條中,演奏人類自身由自然及詩意生成的交響曲,同時又不斷地超越人的自然之聲,詩意化的歸復未來{21}。《孔雀的叫喊》是一種對人心的溫情觸摸,一種為精神祛除污染的清新劑,一種生態眷戀、一種精神生態和文化生態的信仰,體現了文學藝術對天、地、神、人有機系統內在和諧的生命書寫、以及作者的生態人文主義思想與理想。如果這部小說是一部寓言的話,那么寓意應該就是將自然生態、生命共同體、人類文明進行整合、融合、復合,進而追求共生、樂生、愛生、創生,生生不息,萬事萬物必然“和”且“美”。這是大美之“和合”及“生化”神韻之境的顯現,是化解生態保護與人類文明發展、社會進步駁難的綠色之思,是一種超越性的人文情懷。而虹影的其他長篇小說代表作則側重人的精神生態:《饑餓的女兒》以個人記憶的方式承載歷史文化記憶,將人的精神危機與歷史文化記憶相容;《K-英國情人》則以中國傳統文化(道家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沖突與和解來展示現代人的婚姻危機、情感危機與精神焦慮;均具有一定的“反思”和追尋意識。0034B99A-E42D-4EC0-A6A1-BAAEFE328D47

同為新移民女作家的嚴歌苓,她的長篇小說《雌性的草地》《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一個女人的史詩》《陸犯焉識》等,也體現出鮮明的生態思想。嚴歌苓的這些長篇小說與虹影小說中的生態意識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國文化”的印記,所不同的是,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展現了中國道家“貴柔守雌”的生態女性主義意識:由于女人的善良、寬容與包容、愛,乃至柔弱,才使得生命能生生不息,進而才可能“實現男性與女性、人與自然以及整個生態圈的和諧”{22}。她的小說在感性呈現中雋永、淡遠,其人文生態思想凸顯的是“男女之間的相互補充、適應、協調、穩定的狀態即人類自身的生態平衡”{23},鮮明地體現了道家“負陰而抱陽,知雄而守雌”的和諧觀。相較而言,虹影長篇小說中所體現的自然生態或人文生態意識則捎帶了理性“追問”的意味。

①③⑥⑦{13}{14}{17}{18} 虹影:《孔雀的叫喊》,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頁,第207頁,第148頁,第231頁,第210頁,第247頁,第121頁,第252頁。

②⑤⑨{11}{16}{21} 蓋光:《文藝生態審美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頁,第411頁,第424頁,第39頁,第49頁,第43頁。

④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頁。

⑧ 韋清琦:《綠袖子舞起來:對生態批評的闡發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74頁。

⑩ 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同心出版社2014年版,第197頁。

{12} 唐少杰:《從文化記憶到記憶文化》,《河北學刊》2007年第2期。

{15} 馮亞琳:《德語文學中的文化記憶與民族價值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頁。

{19} 魯樞元:《生態文藝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頁。

{20} 葉筱瑩:《三峽的前世與今生——〈孔雀的叫喊〉的潛文本與景物書寫》,《安徽文學》2008年第7期。

{22} 楊帆、楊亞麗:《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下嚴歌苓作品解讀》,《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第5期。

{23} 易崇輝:《論嚴歌苓雌性寫作中的生態學敘事》,《華文文學》2016年第3期。

(責任編輯:黃潔玲)

An Analysis of Hong Yings Fiction in an Ecocritical Perspective, with the Example of Her Peacock Cries

Chen Shouqin

Abstract: Fiction by Hong Ying, a woman writer that went overseas from Chongqing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ws an interest in the ecology of China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An analysis of her novel, Peacock Cries, shows that the novel gives an imagistic account of the living status of the Chinese, their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valu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From an ecocritical angle, this novel of Hong Yings reveals, on a metaphysical level, the concept of greater harmony pursued by Chinese ecological thinking through th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al concepts, living attitude and ecological thinking.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in a natural ecology, the writing of peoples relationship to their self in a spiritual ecology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at of theirs to society in a social ecology, ecological aesthetics of a harmonious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auth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is strengthened.

Keywords: Ecocriticism, Peacock Cries,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spiritual ecology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生態批評視域下的重慶當代文學研究”,項目編號:17SKG239。0034B99A-E42D-4EC0-A6A1-BAAEFE328D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夜夜操狠狠操| 亚洲自拍另类|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夜夜操国产|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婷婷综合色|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青涩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香蕉|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无码免费视频|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毛片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成人夜色91| 国产91丝袜|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欧类av怡春院|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91视频观看|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狠狠干|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97se亚洲综合不卡|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欧美笫一页|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狠狠干欧美|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