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民辦教育近年來蓬勃發展。作為公辦教育的有力補充,民辦教育為教育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重大貢獻。
廣州市自2020年開始實施“公民同招”的政策,在均衡公辦民辦學校的生源素質的同時,也給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雙減”政策的實施,也對教育觀念、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學校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這也是公、民辦小學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
廣州市白云區王耀佳名校長室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并啟動,是一個具有白云區教育發展特色的工作室,屬于公辦民辦結合,以“共享、兼容、創新、優化”為理念,以“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為原則,以“提升校長創新力,科學引領學校發展”為宗旨。
為了全面了解教師自主發展情況,我們對成員校白云區石湖小學、南村小學、集賢小學、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和白云區廣大附中學實驗小學的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邀請部分教師參與座談,關注教師的需求和動態,并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
一、調查與分析
1.參與調查的教師基本情況
調查106人,其中公辦教師50人,民辦教師56人,主要是中青年教師,其中教齡在10年以下的占19.4%,教齡在10~20年的占62.4%,教齡超過20年的占18.2%。
2.教師的教育觀念
參與調查的教師普遍認為,教師的使命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實施“五育”并舉,而不僅僅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教學生學會學習。
3.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有34.2%的教師走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沿,65.8%的教師認為自身的知識、能力比較能夠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大部分教師認為“自身優勢是課堂教學”。這些數據表明,這5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知識和能力方面有不錯的基礎,在師資培訓方面的工作也頗有成效。
4.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
(1)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每學期參加鎮(片)級及以上教研培訓活動次數為5次以上的教師占5%,3~4次的教師占30%,1~2次的教師占40%,0次的占25%。其中公辦學校教師多于民辦學校教師,大部分民辦學校教師從未發表過論文,一些公辦教師發表論文也很少,因此要高度重視教育科研,給予教師有力的專業支持。
(2)教師的專業發展意向
問卷中100%的教師常有學習進修的想法,78%的教師認為當前最需要提高的三種能力是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實踐操作的能力,82%的教師認為最需要參加的培訓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能力、教學科研能力、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力。這說明無論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的教師都有著較強的自我發展需要和改革愿望,但需要有效的專業引領。
(3)專業發展的條件與要求
95%的教師認為自己通過閱讀書報、參加教研活動與進修培訓等方式,積極學習現代教育理論,50%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得到了學校同伴的幫助和支持,期待能得到更多的前輩或名師的指點。由此可見,構建教師自主發展共同體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可以形成“同伴互助、共同發展”的局面。
88%的教師感覺對自己專業發展較為有效的是“多參加教科研活動”和“前輩或名師指點”,比較喜歡的培訓方式為案例分析、說課評課、研討交流、實踐指導;一些民辦學校的教師認為在課題研究方面提供的幫助相當欠缺。
5.教師的自主發展規劃情況
100%的教師認為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很有必要,具有發展目標意識,對自己的發展有信心、有期望,但是認為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得到落實的教師僅為25%,且主要集中在民辦學校。這說明公辦學校對這一項還不夠重視,管理不到位。
6.教師的自主發展的機制情況
73%的教師覺得學校對教師的管理現狀有人文關懷、制度規范、注重過程精細化管理,學校的考核工作較客觀公正、有激勵性。27%的教師覺得學校對教師的管理現狀是粗放管理、缺乏指導。11%的教師認為學校的考核工作存在人為主觀、大鍋飯現象。100%的教師認為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學校能夠健全適合教師專業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搭建平臺,如校外培訓、校內培訓的開展,教研組活動的參與等。
7.公、民辦小學的教師自主發展管理優勢比較
近幾年來,國家通過提高教師地位、提高工資待遇、完善教師醫療養老保障等政策,有效地促進了公辦學校教師隊伍穩定。公辦學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師職稱等掛鉤,促進教師的自主學習、培訓,教師重視教科研,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高。重視校本特色課程建設,課程教學資源豐富。如廣州市白云區南村小學,雖然屬于農村公辦小學,但擁有一支穩定的教科研骨干隊伍,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小型課題研究的流程指引和小課題管理辦法,開發了特色校本課程,把教科研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方面。2019年以來,南村小學共有市級科研課題1項,區級科研課題5項,校級科研課題5項。再如廣州市白云區的百年老校石湖小學,依托百年文化底蘊,在教師考核評價管理方面實施專業技術考核、年度考核、師德考核等,有效調動了教師工作與自主發展的積極性,成為廣州市體育傳統(武術)項目學校、廣東省足球推廣學校、廣州市白云區心理健康示范校。
民辦學校一般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民辦學校面向全國各地招聘選拔優質師資,師資來源廣泛,教師的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靈活的用人機制優化了教師隊伍,教師的入職培訓、個人成長規劃、考核制度比較完善,在教育理念、管理、教育能力上等超越公辦學校。如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特別注重教師的培訓與成長、職業生涯和專業成長規劃管理。學校有完善的教師成長激勵機制和培養方案,采用教師PD成長規劃、人才盤點——九宮格等先進的管理工具,助力教師的成長。如集賢小學把教師培訓作為最優先、最有投入價值的工作,實施“多層面、多因素”的培訓,成立了教學質量評價研究室和學習方式變革研究室,開展發現教師工作坊,點燃教師熱情,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改革中,成為白云區優秀課改基地,目前60%以上的教師屬于十年員工。
二、應對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和教育均衡發展要求下,要基于公、民辦小學協同發展的視角,挖掘、整合公民辦小學各自的管理優勢,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構建與實踐小學教師自主發展管理體系,打破長期以來公辦民辦管理的“楚河漢界”的割裂狀態,探尋教師發展的新途徑,促進區域內公辦與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的均衡、科學、合理、協調發展。
1.建設具有服務性、導向性、激勵性的教師自主發展管理制度
從教師的人本出發,尊重教師的需要,從制度頂層做好設計,為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條件以及基本保障。制度的內容包括教師們普遍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行為方式和經驗成果等,破除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觀念,確立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強化一線學生工作,通過自主學習、集中宣講、工作實踐,以思想引領行為,以過程保障結果,以機制保障發展。
2.融貫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環節,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管理
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環節包括職業生涯和專業成長規劃、教科研、培訓學習、德育與教學常規、教師考核評價等。通過對這些環節的過程管理,激發教師自主發展意愿,創新傳統的教師評價方式,以教師自主評分、自主記錄、自主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鼓勵教師多元發展,關注過程,主動反思,提升自我,體驗進步,感受成功。
學校為教師搭建形式多樣的活動平臺,研訓聯動,在公民辦小學教師間廣泛開展雙向牽手交流互動活動,組織教學沙龍、業務培訓、公民同教等活動,采取集體備課、異校上課、互動評課,以及組織教師參加公開課、觀摩課等教研活動,互相汲取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總之,基于公、民辦小學協同發展的視角,利用公、民辦小學各自的管理優勢,構建有利于教師成長的運行機制,促進學科、班級、學校相互之間的互動,在共享和智慧碰撞中,提升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責任編輯 羅 峰
實習編輯 李惠霞04E5E286-6D77-49F8-A404-57FCE39D0F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