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雄
“雙減”是通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最終促進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促進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隨著“雙減”等教育政策的落實,當下的家校共育已經成為教育主要趨勢。“雙減”的政策,促使了小學教育與家庭教育重新回到各自的角色,對學校和家庭教育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那么“雙減”背景下的家校如何攜手,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理解“雙減”的本質,明確教育的方向
過重的學業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家長要深刻認識“雙減”政策下的形勢和任務。家長一定要正確對待“雙減”政策,無必要不安排孩子補課,確有必要的,要合法合規進行。學生回家沒有傳統的書面作業,不代表老師就不管了。對于因作業在校完成空出來的多余時間,建議孩子回家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課外閱讀、美文朗誦、手工制作、體育運動、紅色研學、幫助父母做家務等,以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這樣的家庭作業豐富多樣,輕松有趣。
二、健全制度、搭建平臺,助力家校共育
1.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保障。一要認真學習掌握國家的相關政策、法律、規章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家校共育的規章制度。
2.成立領導小組
由校領導、德育、教學負責人、年級組長、優秀班主任、組成的家校同心協力共育領導隊伍,確保此項工作有專人管理,能順利、持續地開展。
3.積極搭建平臺
積極搭建家校合作委員會、新父母學校、新父母俱樂部等家校合作共育平臺,并暢通交流渠道,通過短信、QQ群、微信等平臺,便捷及時地實現信息資源的交互與數據共享,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立體的“愛的朋友圈”。
三、家校攜手共育,共促孩子成長
1.學校層面
學校要積極進行作業改革和作業精準管理,不斷提高老師們的作業設計和管理能力,提高課堂質量。
思政先行,是“作業改革”的先導。通過思政教育,讓學校的每個人都清楚什么是“雙減”背景下的“作業改革”,為什么要改革。從校長到行政、到老師、到員工、到學生、到家長堅持思政教育,當教育教學中所有人觀點一致、方向一致時,“雙減”工作落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提升作業管理水平,控“量”提“質”。為實現作業減負增效,推進學校的作業管理機制的架構,促進教師作業設計能力的提升,學校要按照“一校一案”原則,落實教師作業管理的主要責任,進一步完善以校長為第一責任者的作業管理機制,設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出臺學校作業管理細則,落實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定期評價制度,將教師作業設計、批改、輔導情況與反饋狀況,作為對老師學科素質與教師課堂教學實績的綜合績效評定。
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科融合設計,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閱讀欣賞、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熏陶、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活動融合設計,將德智體美勞特色活動融合起來,明確“雙減”的落腳點引導學生通過綜合性強、趣味性濃的活動進行研究學習;分層設計作業,選定3-6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作業按難度分為A、B、C三個等級,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形成作業分層布置;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跳蚤市場”“書香文化節”“科技節”“智育節”等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豐富的課后托管服務,落實五育并舉;依托家長委員會做好共育溝通,聘請部分學生家長擔任家長委員會委員,協助學校開展家校共育溝通工作,傳達學校先進教學理念,反饋家長教育意見、教育難處。
2.家庭層面
言傳身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成功與否,與家長的教育方法和心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雙減”政策的實施,是考驗父母教育智慧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我們也要不斷提高,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有智慧的家長,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教育有條不紊、良性地推行下去。
親子閱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通過親子閱讀,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開闊視野,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孩子可以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親子運動。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雙減”后學生課余的時間多了,父母可以選擇經常和孩子一起參加親子運動,如周末早晨和孩子一起慢跑,下午放學后和孩子在小區內一起快步走或慢跑,晚上跳繩做游戲30分鐘,周末參加戶外活動。在親子運動中,可以更好地體現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親相愛及情感的互動交流,更能啟發孩子在智力及運動方面健康快樂成長。
親子勞動。“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勞動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一定不會忽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如果在能力范圍,就從孩子做簡單的勞動開始,比如:一起搞家里的衛生,一起做飯、包餃子、洗碗等,孩子在干活的時候就要想著怎么能做好,鍛煉了大腦,還鍛煉了身體,同時還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付出,就會設身處地為他人想,將來做事有責任感,人際關系就會好,能力也會增長……
增強學生的自信。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孩子自我激勵,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成績。當孩子成績考不好時,家長們得看看是孩子真的知識沒掌握,還是一些平時積累的壞習慣拖了后腿,適時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任編輯 黃博彥5069695D-749F-4C6A-9BF9-E77B3E3B6F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