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奎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課時(課本67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能用三角形任意兩個角的度數,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2.通過測量、撕拼、折拼等不同操作方法,去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探索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邏輯美。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難點:探索發現并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新課
1.師:請看大大屏幕(出示課件1)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生: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師:(指著標出的三個角強調)這三個角都是在三角形里面,因此我們把它們叫作三角形的“內角”。
2. 師:三角形是怎樣分類的?
生:可以按角的大小、邊的長短來分。
師:(出示課件2)按照角的大小來分,我們可以把三角形分為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按邊來分可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
3.師:(出示課件3)說一說: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
生:直角90度,平角180度。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課
1.師:出示課件4直奔主題: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都一樣嗎?
生:不一定!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一個新問題:把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2.師:出示課件5: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哪個最大?哪個最少?同學們猜這三兄弟誰說的話是正確的?
生:爭論沒有得出統一的結果。
(一)量一量
1.師:這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就是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相信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探究,我們會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動手量一量大家手中的三角形紙片各個角的度數,第一組量一量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第二組量鈍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第三組量一量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加起來,看一看哪種三角形的內角和最大?
學生動手測量,老師觀察學生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有一小部分學生因為在測量的過程中出現誤差,出現三個內角和為179度、181度、182度,老師分別給予較正。
2.教師出示學生測量的結果:
出示第一組學生測量結果(直角三角形)
∠1=90°、∠2=38°、∠3=52° 內角和等于180°
出示第二組學生測量結果(鈍角三角形)
∠1=110°、∠2=45°、∠3=25° 內角和等于180°
出示第三組學生測量結果(銳角三角形)
∠1=75°、∠2=38°、∠3=67° 內角和等于180°
3.師: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誰最大?三兄弟相爭,誰贏了?
生:三兄弟的內角和是一樣大,都是180°,沒有誰贏。
師: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生:疑惑不敢回答
師:同學們自己在草稿紙上任意畫一個三角形,然后測量它們的內角和,看是否也是180°?
生:動手畫三角形并親自測量。
師:它們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度?
生:也是180°
師:(出示課件6)把一個三角形剪成兩個小的三角形,量一量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動手測量)小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
師:出示課件7:
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與三角形的形狀、大小無關;∠1+∠2+∠3=180°。
(二)撕拼、折拼法
師:如果我們不帶量角器或是不給用量角器,大家是否能夠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同學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留學生自由分組討論。
生1:我把三個角撕下來,然后拼在一起,正好成一個平角180°
師:投影生1的撕拼過程,其他學生跟著動手操作。
生2:我把三角形三個角折起來也是一個平角180°。
師:投影該生2的折拼過程,其他同學跟著動手操作。
三、解決問題
拋出問題,讓學生探討解決方法,出示課件7。
1.師:給你們一個任意三角形,只能測量兩次,你能分別標出三個角的度數嗎?
生:先量出兩個角的度數,∠1=65°、∠2=70°,因為任意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所以可以用180°-∠1-∠2就可以得出了第三個角的度數。
2.師:給你一個直角三角形,只能測量一個銳角,另一個銳角多少度可以算出來嗎?出示課件8,
生:一個直角90°,三個內角的和是180°,那么兩個銳角一共90°,量出一個銳角,就可以算出另一個銳角的度數。
四、課堂強化練習
師:出示課件9:
1.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是銳角,則第三個角是( )
A:一定是直角
B:一定是鈍角
C:一定是銳角
D:可能是直角、鈍角或銳角。
2.已知三角形∠1=45°、∠2=80°,則∠3=()°
3.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1=56°,另一個銳角∠2=(???? )°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風箏,一個底角70°,頂角多少度?
五、課堂小結(出示課件10)
師:這一節我們學會了哪些知識?
1.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可以簡單說成:三角形內角和是180°;∠1+∠2+∠3=180°
2.知道任意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可以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3.根據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如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靈活求出相應角的度數。
六、課后練習:同步學習第51頁第1、第3、第4題
課堂評析:
這一節課韋老師的課堂設計思路清晰,找準教材的知識脈絡,挖掘教材資源,創造性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教學環節緊湊,她將整個教學思路擬定為“提出問題(猜想)——驗證(操作探究)——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運用結論”。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研究,課堂中有學生自主學習、有學生合作探究,教師較好的運用信息技術課件、動畫輔助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努力構建探索形教學模試,從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內角和為主線,通過圖形的不同變化,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運用演繹推理的數學思想,從而得出一般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課堂上不僅僅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從“學會知識”轉變為“會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