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文
“雙減”教育政策主張通過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來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來全面發展自己。而“學科”類的校外培訓全部叫停,意味著初中物理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質量提升來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從政策解讀、貫徹“雙減”政策的角度開展初中物理創新教學。
一、認真研究“雙減”教育政策,調整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雙減”教育政策的出臺,其目的是為了將全社會的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實現更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認真研究“雙減”教育政策,逐步調整初中物理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獲得較好的初中課堂學習體驗,通過課堂教學策略的角度來落實物理教學創新政策。
例如,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部分學習內容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自主掌握,而不是以往的教師傳授。當教師能夠通過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的時候,學生可以有效加深自己對聲音的了解,并且有利于學生認知和運用。初中物理教師熟練掌握“雙減”政策,對其教學會產生比較大的指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核心知識,提升物理學習效果和知識運用能力。
二、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導向,做好物理學習減負工作“雙減”
教育政策在初中教學實踐中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這與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實踐情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初中物理教師吃透“雙減”教育政策的本質,就有利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反之,教師的初中物理教學就無法同時起到“減負”和“提質”的雙重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貫徹“雙減”政策導向,就應該持續加深對政策的理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好物理教學“減負”工作。
例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部分學習內容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并不是如何將課本上的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大幅度降低初中物理重復性教學的比重,把課堂上有限的時間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結合課本內容來表達自己對本節課的認知,通過課上互動交流來完成知識的傳授與檢驗,不給學生的課余時間增添課業負擔,真正做好初中物理教學的減負工作。絕大部分學生之所以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并非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潛力存在多大差距,而是因為作業負擔導致學生只能將絕大部分的學習精力放在完成作業上。而“雙減”教育政策的指導下,教師做好學生的物理學習減負工作,則可以幫助學生贏得更多提升學習能力的時間,這對教師創新物理教學實踐也大有裨益。
三、豐富物理實驗教學課程內容,持續保障物理教學趣味
物理課程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而物理實驗的實踐則是物理知識和相關定理的知識來源。在“雙減”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物理實驗教學課程內容的方式,來持續保障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物理課堂教學互動,促使學生可以通過物理實驗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物理實踐認知能力。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汽化和液化”這部分學習內容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先開展“汽化和液化”的實驗。事實上,“開水”的過程就是“清水”汽化的一個過程,而用蓋子蓋到杯子上進行冷卻,就會形成水蒸氣的液化過程。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汽化”和“液化”的實驗來幫助學習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大量教學實踐證明,絕大部分學生都對“水”的“汽化”過程和“水蒸氣”的“液化”都有過生活經驗。初中物理教師通過這個實驗,將很好地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這節課的核心內容,這對初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將會產生很大的幫助。
四、鼓勵學生“自評”學習效果,提升學生自身總結能力“雙減”
教育政策貴在幫助學生減輕課業學習壓力,提升自身學科素質。而初中物理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學習自評”的方式,讓學生在周期性的自評學習實踐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學習問題在哪兒,然后對學生的自評結果進行客觀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自評實踐過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總結能力。
例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光的折射”這部分學習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現象,然后需要幫助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探索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律,知道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最后,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自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不足,然后給出科學的學習指導意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持續提升自己的物理總結學習能力。學生學習總結能力的有效提升,也是學生學習素質提升的一種表現。
總得來講,初中物理教學的創新需要一個“破而后立”的蛻變過程,而“雙減”教育政策則是相當于一個外力,為物理教學的創新教學創造了一個政策環境。初中物理教師需要通過對“雙減”教育政策的深入理解得到物理教學改革的啟示,然后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條件,與學生一起完成初中物理教學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