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梅
新冠疫情的爆發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自2020年以來,教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融入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形式。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手段是當前開展教育活動的新趨勢。因為信息技術的投入使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抽象的語文作文變得更加直觀、具體,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和邏輯思維,不斷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的水平。
一、信息技術的融入,創設和諧的教學情景
創設情景是各個學段、各科教學的普遍的授課導入形式。學生需要真實場景激發寫作的靈感。語文作文教學無論是在作文任務還是教學啟發上,都需要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完成作文任務的思考。通過創設的情景深化對寫作要求的理解。學生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刺激自己的思維,激發創作靈感。以往的語文寫作教學,情景教學的設置大多是以口頭表達的形式進行,學生們對情景設置的內容沒有加深理解,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的融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寫作相關的圖片和影像,不斷豐富學生對寫作教學的認知。
如在教學《我的奇思妙想》時,基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特性,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展示“李阿姨的奇思妙想”。李阿姨借助A4紙為家人們種植蔬菜的內容讓學生們感到十分心動,他們也想和李阿姨一樣。家長們為孩子們準備實驗所需的各種材料,孩子們每天記錄種植的效果,將階段性成果以圖片的形式發到班級群里。種植完成之后,孩子們開始文章的創作,在作文中分享種植的經驗和喜悅。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文情境,不斷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二、圍繞寫作的主題,還原真實的生活情境
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體驗,開展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寫作的主題大多是圍繞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為了不斷增強學生對語文寫作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作文寫作的題目,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展現學生生活的實際情境,從而提升學生對生活情境的共鳴。
例如學習《推薦一個好地方》這一內容時,學生以“自己家鄉的手藝人”為題目,上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走街串巷尋找手工藝人,學生們能細心觀察生活場景和手工藝人,但是并不能夠詳細地描述手藝人的工作細節,部分學生只是簡單地幾句話概括。因此,本人通過尋找糖畫達人,制作“游龍糖畫”,并將該過程錄制成視頻,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放慢思維,仔細觀察制作過程,從而更好地進行文字創作。
三、技術深化細節,拓展“個性化”的視野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個性特征,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也需要“個性”教學。借助豐富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可以不斷拓寬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線上教育資源,從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入手,通過直觀真實的生活材料在線再現,有效鍛煉學生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度,讓學生基于多種角度,從不同方面對事物或是相應的社會事件展開描述或者評價。
如學習《觀察日記》的內容時,我要求學生以大東鎮的千畝梯田和高陂鎮陶瓷為內容創作一幅作品,為了讓學生有直觀的思維,我要求他們在假期上網搜索這兩個內容的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認真細致地觀察,用導游的身份撰寫一則導游介紹詞。學生對于這種新穎的教學形式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也激發了討論和寫作的欲望。在觀察的過程中,他們從“個性化”的視角出發,交流碰撞,有的從語言的角度,有的從修辭的角度,有的從感情的角度,有的從家鄉的角度,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既了解了大埔縣的地理文化,也了解了解說詞,還激發了他們家鄉自豪感,可謂一舉多得。
責任編輯 錢昭君09BA541E-CFD6-4C7D-BAFA-AA6E4D5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