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通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當前廣大高中生由于自身閱歷尚淺,對黨史認識不深刻,難以真正做到學史增信,學史力行。思政課作為高中生黨史學習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那如何更好地把黨史學習教育更好地融入高中思政課?引導學生在樹立理想信念,培育家國情懷。本文以統編教材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單元教學實踐為例,作了以下探索。
一、黨史教學目標素養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頂層設計,它解決的是教師帶領學生走向哪里的問題。精準清晰的目標定位決定著課堂的高度,也為大單元教學實踐提供可操作的路徑。高中政治課堂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容易把政治課上成歷史課,對黨的歷史進行簡單羅列,無法激發學生學習黨史的內在動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政課黨史學習教育目標站位不高,注重黨史知識記憶學習,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教師把黨史“知識型”教學轉向“素養型”教學,推進黨史教育目標素養化,具體如何定位教學目標呢?以《政治與法治》中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為例,此教學目標的素養化設計,在框架上應體現的是“四位一體”即采用情境條件、行為要求、必備知識、素養導向。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單元中的分課時“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設計中,教師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表述為,列舉近代以來中國各階級救亡圖存的具體案例,探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論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開展紅色旅游,如參觀烈士陵園、革命遺址、革命歷史展覽館等相關教育實踐基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兩個先鋒隊”性質,堅定黨的領導,培育政治認同。
以上面目標陳述為例,“列舉近代以來中國各階級救亡圖存的具體案例,探究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原因”。就是情境條件,“理解”就是對學生的行為要求。而“中國共產黨兩個先鋒隊”是必備知識。“堅定黨的領導,培育政治認同。”則是明確的素養指向。通過以上目標設計,培育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素養,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二、黨史資源選取生活化
歷史細節往往是最打動人心的。黨史資源選取生活化,是指思政課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內在需求的歷史細節,體驗黨的崇高與偉大,提升認知能力,激發愛黨情感,擁護黨的領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課程性質的界定,突出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文件內容多,生活化內容少,廣大師生感受到新教材難教難學,思政課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因此教師要把教材上干巴巴的文件語言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語言,提升思政課的生命力。
如政治統編教材必修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大單元教學中如果教師直接把黨章規定中的“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條文呈現給學生,學生難以深刻理解黨的先鋒隊性質,更談不上培養學生愛黨愛人民的政治認同素養。教師在本教學環節應注重黨史資源選取生活化,教師選取了紅軍長征時遇到緊急情況向當地藏民開借條的紅色故事,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觀看開借條的故事視頻,學生看完視頻后,設計問題:紅軍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割麥的?紅軍對待頭人和普通藏民的青稞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要區別對待?逐層設問,學生看完視頻后能概括回答紅軍在對待頭人和普通藏民是不一樣的,對普通藏民在地里留一部分青稞,因為普通藏民家里不夠青稞,于是又追著設問,那中國共產黨是為哪個階級利益服務的呢,學生油然而生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兩個先鋒隊”性質,學生潛移默化的產生出對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親近感和自豪感。
三、黨史學習設計活動化
在當前新課標、新教材實施的大背景下,活動型學習設計已經成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題中之義,大單元和議題式成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新樣態和新追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大單元活動設計中,圍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大單元,包含了“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3大課內容,每課內容又包含2個課時,因此在大單元設計整體思路統攝下,每個大課中的每個框題可以進行分議題式的活動設計,每個議題包括情境、問題、活動、知識。每個活動設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活動為載體,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如第一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課時設計中,根據課程標準的教學提示,在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框架下,打破單課時的限制,將大單元眾多復雜交錯的黨史學習資源整合成問題鏈: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實現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轉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國的穩步發展的?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富起來、強起來?
教師把問題鏈中的問題(任務)與知識、情境、活動相結合,通過黨史學習任務議題化設計,讓學生在每個任務活動中感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建設的光輝歷程,體驗黨始終堅持不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論證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四、黨史內容提煉單元化
黨史內容提煉單元化是借鑒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圍繞大概念,對單元黨史內容進行整合,實現綜合學習。這里講的單元不一定是傳統課程意義中的學習單元,也可能是基于某項任務需要進行跨單元的“大單元教學設計”。
在大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黨史學習內容從覆蓋了黨的精神、光榮傳統、先鋒模范,紅色故事、紅色文藝等,可以說黨史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每個分課時中以上“四史”均有涉及,如果僅從章節進行選取黨史內容,無疑是進行片段化教學,忽視了黨史發展的延續性和整體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鑒于初高中黨史內容重復較多,如果在黨史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中,按章節進行重復教學,無疑給學生帶來厭倦的情緒,黨史教育目標會大打折扣。教師應大膽重組黨史學習內容,樹立整體思想,挖掘黨史知識的內在邏輯關聯,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整體感,培養綜合思維。
在對黨史內容進行單元化提煉中,首先要聚焦大單元設計中的大概念,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本單元的大概念,然后尋找大概念統攝下的若干基本子概念,概念與概念之間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如圖1,從而在各種子概念中尋找黨史素材。
總之,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教師精確定位教學目標,促進黨史教學目標素養化;精選學習素材,促進黨史資源選取生活化;精準活動設計,促進黨史學習設計活動化;精煉學習內容,促進黨史內容提煉單元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真正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厚實思想政治課紅色底蘊,增強學生對黨、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