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琴 白 燕 張河慶 黎 莉 徐 波 夏 楓
(1,4,5.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農業農村局,四川 廣元 628012;2.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農業服務中心,四川 廣元 628012;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6.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四川 成都 610066)
朝天區是四川省高山露地蔬菜重點縣之一,蔬菜常年播種面積30 萬畝以上,其中,以甘藍為重點的十字花科類蔬菜超過15 萬畝。曾家山甘藍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以口感清脆、略帶甜味聞名,深受消費者喜愛。2020 年,全區甘藍播種面積約10 萬畝,產量36 萬噸,產值3.6 億元,有效帶動菜農致富增收。近年來,甘藍根腫病為害日益嚴重,特別是在曾家山甘藍主產村,有些田塊甚至出現絕產現象,已嚴重阻礙高山甘藍產業健康發展。根腫病是由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嚴重危害甘藍等十字花科植物為主的重大土傳病害,其防治也是一種世界性的難題。據統計,根腫病造成的產量損失在20%以上,發病嚴重區損失高達60%,我國20 多個省、市及自治區均有發生,在西南和中部地區則更為嚴重。蕓薹根腫菌以休眠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一般可存活8 年,條件適宜可達20 年甚至更長,主要侵染植株根部,使根部形成腫大或腫廇,進而導致植株生長發育受阻,植株矮小,葉片由下而上逐漸發黃,嚴重時導致植株死亡。通過風、水、農事操作、帶病菌基質土等均可傳播,夏秋季易發病,偏酸性土壤易發病,一旦發病,便難以控制,發病地塊將不再適合十字花科類作物的栽培。目前主要通過選育抗病品種、農業防治(輪作等)、化學防治(土壤消毒、p H值調節等)、生物防治(篩選生防菌等)等開展防治,其中,化學防治為常見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為解決高山甘藍根腫病為害嚴重問題,本文通過施用威百畝、氟啶胺、土壤調理劑三種方式開展曾家山甘藍根腫病防治效果研究,為曾家山甘藍根腫病防治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設在曾家山兩河口鎮吉慶村拗口壩,根腫病發生嚴重的田塊,試驗田塊土壤pH 值為6.5,土壤類型為沙壤土。
1.2.1甘藍品種:寒將軍(日本選育,為當地常用品種)。
1.2.2 供試藥劑:①50%氟啶胺懸浮劑(日本石原產業株式會社生產);②35%威百畝水劑(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③土壤調理劑(譽中奧公司)。
1.2.3 肥料:①水溶復合氮肥(眉山市東波區金象化工產業園區);②復合肥料(眉山市新都化工復合肥有限公司);③微生物菌肥(石家莊太陽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
育苗方法采用無菌基質穴盤育苗,苗期加強保水、防病蟲等管理,培育無病壯苗。田間試驗共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設置3 次重復(見表1)。生長期間加強甘藍菌核病、黑斑病、黑腐病和菜青蟲等病蟲害田間管理,一次性施足底肥,不追肥。

表1 甘藍根腫病防治試驗田間處理
移栽后分別于生長期和收獲期調查根腫病發病情況。生長期調查發病率,晴天下午葉片萎焉的視為發病。收獲期調查個小區產量,每小區隨機選取30 棵甘藍,測量單果重量。收獲后根據《十字花科根腫病田間藥效試驗國標》調查甘藍根腫病發病嚴重程度,每小區調查50 株。甘藍根腫病發病嚴重程度劃分標準:0 級:根系正常,無腫瘤;1 級:僅須根末梢上有少量腫瘤;3 級:側根上有較小腫瘤;5 級:側根腫瘤膨大,且主根末梢有小腫瘤,植物無明顯病變;7 級:主根全部腫大,根腫表面無龜裂,植物葉片萎焉發黃;9 級:主根腫瘤大部分開始龜裂腐爛,植物萎焉或已死亡。
由表2 和圖1 表明,生長期處理T2 的防治效果最好,發病率8.6%,防效85.03%;其次是處理T1,平均發病率25.7%,防效56.25%;而處理T3 效果最差。

表2 生長期不同處理對甘藍根腫病防治效果

圖1 生長期不同處理甘藍根腫病發病率和防治效果
圖中T1:35%威百畝水劑;T2:50%氟啶胺懸浮劑;T3:土壤調理劑;T4:空白對照
由表3 和圖2 可知,收獲后處理T1 防治效果最好,平均病情指數26.89%,平均防效69.29%;其次是處理T2,平均病情指數56.36%,平均防效35.07%;而處理T3 防治效果最差,平均病情指數62%,平均防效僅為27.81%。

表3 收獲期不同處理對甘藍根腫病防治效果

50 4 6 8 4 22 7 64.00 15.30 T3 62.00 27.81 50 7 6 6 7 17 7 57.11 37.32 50 3 7 7 5 22 6 64.89 30.81 50 0 1 5 15 23 0 75.56 T4 86.81 50 0 0 5 10 35 0 91.11 50 0 0 2 10 38 0 93.78

圖2 收獲期不同處理甘藍根腫病發病情況
圖中T1:35%威百畝水劑;T2:50%氟啶胺懸浮劑;T3:土壤調理劑;T4:空白對照
由圖3 可知,處理T1 甘藍單果重最大(1.56kg/棵),其次為處理T2(1.08kg/棵),而處理T3 甘藍單果重最小,平均在0.50kg/棵以下;T4 對照組根腫病發生嚴重,甘藍絕收。

圖3 不同處理對甘藍單果重的影響
圖中T1:35%威百畝水劑;T2:50%氟啶胺懸浮劑;T3:土壤調理劑;T4:空白對照
試驗結果表明,35%威百畝水劑處理的最終防治效果最好,產量最高。威百畝為當前常見的土壤熏蒸劑之一,常用于蔬菜栽培土壤消毒,其分解產物異硫氰酸甲酯能殺滅各種病原菌、線蟲等,在枯萎病、菌核病、根結線蟲等土傳病害防治上效果明顯,能有效防止作物減產。但是在威百畝使用過程中存在土壤處理不全面、土壤消毒不徹底等問題。另外該種藥劑操作相對復雜,成本相對偏高,往往更適用于在企業、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中推廣。同時,需加大對威百畝藥劑使用技術的研究,以期更好改進和完善該藥劑的利用。
氟啶胺是目前防治根腫病較好的藥劑之一,使用技術相對簡單,更容易推廣應用。使用50%氟啶胺灌根處理,對白菜、甘藍、青花菜等防治效果良好,相對防效可達70%以上。本次試驗中,氟啶胺在甘藍生長期對甘藍根腫病防效達85.03%,但收獲期防治效果降低,可能是該藥劑在土壤中持效期較短,使作物生長后期甘藍根腫病發生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