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喜歡按照計劃行事的人,這讓我感到安全、踏實,特別受不了計劃被破壞。例如,本來打算周末出去玩兒,突然有客人來訪,我就很抓狂,自己根本不能好好靜下心來去招待客人;又如,工作時間表已經安排好了,突然插進來一件緊急任務,我就會很崩潰,害怕自己既完不成計劃之外的工作,也做不好計劃內的事情了。每次計劃一旦被打亂,我就感覺自己失控了……
其實您已經道出了自己心煩意亂的癥結所在——失控。對待未來,我們喜歡做計劃,這不僅是設定美好的目標,也是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相比“看得見、摸得著”的困難和挑戰,不確定性更能引發我們的恐懼。因為隨著不確定性的增加,我們的大腦會把控制權轉移到邊緣神經系統,而這是產生焦慮和恐懼等情緒的區域。不確定性就像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落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寧愿直接接受電擊,也不愿接受“有50%的機會被電擊”的感覺。但生活并不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中,我們越是想要避免突發狀況,當它真的發生時,就越會感到焦慮不安。面對那些計劃外的事情,或許接納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計劃被打破時,你需要先接納現實和自己的情緒。在接納之前,我們容易糾結自己無法控制的問題,如“會不會出現新的變化”“一切能順利結束嗎”,往往越來越焦慮。你可以試著識別和標記自己此時的負面情緒,比如告訴自己“雖然不希望,但情況的確變化了,我有些擔憂和焦慮,這是正常的。”這樣做,能讓我們躁動的邊緣神經系統安靜下來,從而集中精力去關注真正有用的信息,例如最新的情況、自己能利用的資源和支持。
你需要增加自己掌控感,這一般能夠通過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來實現。新的情況也并非是“全新”的,我們可以在以往的經歷中尋找其影子。當我們發現自己曾經成功地應對過相似的情形時,便會感到心神穩住了。
在面對必須做出的改變時,請嘗試從積極的想法出發,因為負面的想法會增加我們的壓力,而正面的想法則是無壓力的。例如,當我們需要臨時招待客人時,請不要認為“讓我手忙腳亂”,而是想“干脆和朋友來次新的聚會體驗”;又例如,當我們的工作計劃被打亂時,請不要覺得“計劃都白做了”,而是想“我正好試試尋找新的工作思路”。
變化是我們生活的調味品,一旦我們學會接納,便可以體會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妙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