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盛
作為一名年輕的90 后,史曉剛可謂備受矚目。2015 年,25 歲的史曉剛創立了北京梟龍科技有限公司,他研發的AR 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工業、安防、軍工、融媒體等領域。同時,他也收獲了諸多榮譽: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青年五四獎章……2 月2 日,在首鋼園,史曉剛作為第23 號火炬手,站在冬奧會火炬接力的跑道上。他說:“這次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創業者代表被遴選為‘北京2022 年冬奧會火炬手’,當奧運圣火在我手中傳過的那一刻,我感到心情非常激動。在未來的科技創新創業過程中,我們也要持續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在AR‘卡脖子’ 關鍵技術上不斷攻堅克難,向世界展現我們中國科技創新的力量!”

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的史曉剛,是個不折不扣的科技狂人。入學之初就開始提前自學嵌入式軟硬件方面的知識,四年的時間幾乎都放在了科研項目上。擔任學校科技創新基地負責人的他,為了項目研發進度,基本吃住都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那段時間盡管十分辛苦,卻成為了史曉剛十分難忘的一段時光。在大二時由他主導研發的一架可以垂直起降的固定翼無人機,獲得了“挑戰杯” 競賽一等獎。大學期間碩果累累的科研成績,讓他畢業后順利進入了華為,從事智能手機硬件的研發。
“華為是我真正敬佩的一家民族企業,崇尚技術,低調務實。” 史曉剛如是說,在華為近兩年的時間里,他學到的很多關于技術、研發流程與人力資源制度方面的東西對他的價值觀影響非常大,“但在大公司,作為一名普通技術人員很難滿足我的自主研發興趣,我想做一件真正有成就感的事情。”
前幾年Google Glass 的出現,一時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雖然這一巔覆性的新事物終因技術不成熟而告終,但對于年輕的史曉剛來說,Google Glass 雖然只是曇花一現的絢爛,也恰好讓他看到AR 技術的前景,他覺得大力推廣AR 技術的市場機遇來了。“做VR(虛擬現實) 技術的公司有很多,在玩3D 游戲時,VR 的沉浸感強,缺點是帶上VR 眼鏡后看不到現實環境。但AR(增強現實) 鏡片是透明的,是在現實環境中疊加虛擬數據,未來將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等場景。” 史曉剛說,AR 的技術難度更高,市場普及度卻較低。但他敏銳地意識到,AR 有望顛覆PC和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移動個人計算平臺。因此,史曉剛很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創業。

史曉剛在2018 國際創意經濟(北京) 論壇暨“AR 產業發展峰會” 上發言
“現在,我們依賴于手機屏幕、電視屏幕等呈現數字畫面,將來我們只需一個眼鏡就可能隨時隨地,在任何一個空間呈現我們想要的東西。我需要一雙鞋子,不用去商場,不用電商把鞋子寄過來,通過一個眼鏡就可以360 度無死角的實現鞋子試穿;家里要添家具,同樣也可以通過這個眼鏡去實現家具擺在家里的真實效果;在一些影視劇里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在汽車擋風玻璃上呈現前方任何一條道路的實時路況信息,在未來,這種場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會成為現實,所有這一切都是基于AR 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史曉剛認為,AR 將帶來一種全新的顯示與交互技術的革新,并將成為新一代的計算平臺,未來的發展潛力非常大。
創業,是實現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過程,每個創業者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心路歷程,史曉剛也不例外。2015 年5 月,經歷了4 個月的市場調研、尋找投資、招兵買馬,承載著史曉剛愿景的梟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頭扎入AR 世界。
團隊研發的第一個產品,是一款針對騎行人群的AR 智能眼鏡。
產品外觀、硬件、光學……所有系統全部要自主研發,談何容易。在海淀上地一間幾十平方米的辦公室里,史曉剛和研發團隊沒日沒夜地加班,畫原理圖、焊接、調試……史曉剛深知,如果不能盡快拿出過硬的產品,融來的資金會很快花光,梟龍科技就會夭折。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反復測試、調整,梟龍科技首款AR 智能眼鏡問世。這款眼鏡顏值高,功能強,不僅能記錄各項騎行數據、運動軌跡,還能隨手拍攝沿途風景,生成動態游記,而且,運動數據還能透明投射,眼鏡還能3D 導航……這款產品一經推出,馬上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隨后,梟龍科技創新的步伐可謂“一發不可收拾”。發展至今,梟龍科技擁有多項AR 核心技術及國家專利,成功研發出消費級運動AR 智能眼鏡、AR 工業智能眼鏡、AR 警務智能眼鏡、軍用AR 單兵頭盔等重量級產品。同時,公司通過強大的軟硬件整合能力,將AR 技術和傳統行業相結合,研發出針對工業、安防、軍工等多領域專屬解決方案,幫助行業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
其中,“全息光波導顯示模組” 是史曉剛很滿意的作品。“帶上透明鏡片,如同在3 米外看清晰的85 寸電視,內置攝像頭還能識別手勢、隔空操作……” 史曉剛滔滔不絕,“當所有飛行參數近在眼前,且無需手動操作時,軍隊作戰效率將大大提升。” 這項技術用在工業和安防上的終端產品已實現量化生產,比如警用智能眼鏡,結合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在人流密集的場所,迅速發現可疑人員。
“相比手機的有限空間,AR 技術可以呈現給人們一個無限大的世界。” 史曉剛預計3 至5 年內,成熟的AR 技術將大規模走入人們生活。“比如開車中,司機不用瞥眼看導航,在轉彎時,屏幕上的箭頭會直接虛擬顯示在路口處。比如在選購家具時,可以戴AR 眼鏡坐在客廳里,看到虛擬沙發的位置和顏色是否適合。” 史曉剛也期待著,公司的AR 產品能幫助大家享受新穎便利的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90 后的創業者,史曉剛一直致力于幫助和支持更多青年人創新創業,希望通過他的經驗能夠激發青年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他說,對創業者來說,學習力跟成長力非常重要。“雖然我的年紀趕上了90 后的尾巴,比較容易被樹立成一個典型,但是商業其實很殘酷,沒有人會因為你年紀小,就去買你的產品,或者就給你投資。你競爭的對手中有“80 后” “70 后” 甚至“60 后”,所以要求你有極強的學習力跟成長力,對技術跟行業有深刻的見解。要不斷地快速地學習,才能跟年長的人去競爭。”
此外,決心跟堅持同樣重要。摩羯座的他就是認準的事情堅持到底,要做到最好,甚至有些偏執的性格。他沒什么娛樂和愛好,也不了解時下的潮流和熱點。在旁人看來,他的生活枯燥簡單,可以說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在他看來,在這樣一個很燒錢的技術和行業中,創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能堅持下去的公司才是最后的勝利者。“能走過冬天的人,更能在春天跑起來!”
最后一點,是興趣和熱愛。史曉剛說,就像現在的工作狀態,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自己根本就不覺得苦,反而會覺得很快樂。能夠支撐自己不斷走下去的根本點,就是興趣和熱愛。“如果創業只是為了錢或者只是腦袋一熱跟隨潮流,那是難以走到最后的。所以,如果說我對同齡的創業者有什么建議,那就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他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去大學開設講座,樂于與青年人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為他們答疑解惑。史曉剛說:“希望用我的智慧去點亮更多人的智慧,與更多有志于科技創新的伙伴一起創造出讓更多人受益的中國技術,讓中國的自主創新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我愿意以此來回報黨和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