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易明
人生是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
4歲,風景藏在奶奶織的毛衣里。“來,試試奶奶給你織的新毛衣。”聽了奶奶的話,我屁顛屁顛地跑過去。“哇,好漂亮的毛衣啊!我真的好喜歡,謝謝奶奶!”穿上新毛衣,真的好暖和。我攬鏡自照,發現鏡子里奶奶的臉上開出了一朵花。那個冬天,我每天都穿著這件毛衣,每天都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于是我發現,我在奶奶的風景中度過了一個站點。
7歲,風景藏在爺爺的招手里。每天放學,我跟著隊伍走到校門口時,就開始急切地尋找爺爺。他去哪兒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般左轉右轉,這時,我看見有人沖我招手,在那兒,是爺爺!我連蹦帶跳地跑了過去,爺爺一臉慈祥地對我笑。在那揮舞的手臂里,我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意。于是我發現,我又在爺爺的風景中度過了一個站點。
13歲,風景藏在爸爸熬的雞湯里。“來,嘗嘗這雞湯好不好喝。”說著,一股濃濃的香味兒鉆進了我的鼻子里。“嗯,真好喝!”止不住的贊美從我口中流露出來。“是吧,那以后我常燒給你喝!”爸爸開心地笑著,一頭鉆進廚房忙碌起來。那一刻,我分明從雞湯中喝出了溫馨,喝出了關懷。于是我發現,我又在爸爸的風景中度過了一個站點。
……
因為有了太陽光和熱的付出,小草才顯得生機盎然;因為有了親人的關心和愛護、朋友的鼓勵與幫助,我心中才會有永不停息的動力,才有機會去欣賞每個站點的風景。
【江西瑞金市第四中學初一·2班】
◆點評
這是一篇思路清晰、立意巧妙的習作。小作者用“人生是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一句開頭,開門見山;然后從奶奶給“我”織毛衣、爺爺接“我”放學、爸爸給“我”熬雞湯等幾個生活片段中展現出生活中親人對“我”的關心與愛護。結尾寫出了人生路上,家人、朋友給“我”的幫助和鼓勵,很好地突出了習作主旨。
(劉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