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玉
雙減政策對寫作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寫作作業時,教師要做到“精而巧”,提高寫作作業的質量,減少寫作作業的數量,實現寫作作業的提質增效。
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主要包括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兩大部分,教師要立足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合理設計生活類寫作作業的主題。
例如,在完成《慈母情深》《父愛如山》等課文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將“親情”作為寫作作業的主題為學生設計生活類的寫作作業?!坝H情”是學生家庭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每一個學生都是在親人的關愛下成長起來的。每個人都有自身表達愛的方法,每一個學生眼中看到的以及自身親身體驗到的親情也是不同的。以“親情”為主題,學生一定有很多的內容可以寫,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問題。然而,“親情”屬于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需要學生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去體驗與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親情。小學生受年齡限制,對親情的理解與感知十分有限。為了將寫作作業設計得精而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設計更具體、精細的寫作主題,比如“我的襪子誰洗了”“奶奶的手搟面”等寫作主題。這樣一來,學生透過寫作主題,可以回憶生活的點點滴滴,從中感受親情的可貴。

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已有的實踐經驗為基礎,設計相應的寫作主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寫作作業的趣味性。
如在寒冷的冬天,學生放學走出校門,雖然穿著厚厚的棉衣,在寒風中還是會感到冷。校門口的烤地瓜攤冒著熱氣,還飄著陣陣香氣。路過地瓜攤的學生都不禁放慢了腳步,望著冒熱氣的地瓜,聞著撲鼻的香味,揉一揉咕嚕嚕叫著的肚子。此時此刻,學生多想手捧一個香甜的大地瓜,咬上一大口,抵御寒冷,填飽肚子啊……教師可以“地瓜”為主題,設計實踐類的寫作作業,題目可由學生自行擬定,具體的寫作要求如下:1.放學后與同學一起在地瓜攤上買地瓜,將自己挑選的地瓜用手機拍下來。2.走出溫暖的教學樓,刺骨的寒風吹到臉上是什么感覺,走出校門口看到冒著熱氣的烤地瓜攤有什么想法,挑選烤地瓜時看到一個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烤地瓜產生了哪些聯想,手捧自己精挑細選的烤地瓜咬下第一口時有哪些感受?3.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錄制視頻或者錄制語音的方式,以口述的方式完成一篇習作。4.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按照習作要求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這種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寫作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有意識地積累寫作素材。比如,按照實踐類寫作作業的要求,學生在挑選地瓜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觀察每一個地瓜的形狀、顏色、特點等,產生相應的聯想,然后根據自己內心的標準選出一個自己認為最好的地瓜。這些細節上的實踐體驗都會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設計這種精巧的寫作作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寫作與閱讀是分不開的。在設計寫作作業時,教師要對習作單元的板塊結構特點進行深入解讀,將讀與寫結合在一起,根據單元導讀確定作業設計目標。
比如,在完成《貓》《母雞》《白鵝》等課文的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以“動物描寫”為主題的寫作作業:仿照課內閱讀材料中作者描寫動物的方式,完成一篇描寫動物的作文。再如,當完成《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對這篇課文中的故事進行改寫。學生可以融入自己喜歡的卡通角色,或者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自己編創故事情節,完成改寫任務。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課內的閱讀材料外,教師通常還會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因此,在進行課外名家名作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寫讀后感的作業。寫讀后感是一種提質增效的寫作作業形式,既能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材料。
綜上所述,在設計寫作作業時,教師要以提質增效為原則,為學生設計靈活多樣的、精巧的寫作作業,提高學生寫作作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