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柳艷
摘 要 森林資源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只有保護好森林資源,才能減少生態環境問題。在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經常被忽視,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加重了土壤污染、土地浪費、空氣污染,森林資源被大肆掠奪。近年來,我國提倡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高度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致力于構建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優化資源保護機制。分析了森林資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并提出完善制度,優化森林資源管理體系;轉變觀念,加大資金管理力度;擴大宣傳,做好森林防火與病蟲害防治的森林資源保護路徑。
關鍵詞 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0.061
相關調查顯示,我國人均綠化面積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說明我國在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還存在較多不足,人均綠化面積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國目前的發展中,依然以經濟發展為主,忽視森林資源保護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會進一步加劇林業資源消耗。完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能夠全面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促進林權管理、采伐管理、資源監督,全面優化森林資源配置,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
1 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介紹
1.1 森林資源監督制度
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家提倡森林資源生產量要遠多于消耗量,全面把控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和監督。森林資源監督制度包括審核簽字制度、調查研究工作制度、聯席會議制度、伐區設計審核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為全面優化監督系統,完善監督效果,有關部門需要秉持“監督與服務并重”的工作理念,加強協調和溝通,利用《森林資源監督簡報》宣傳監督工作的職責,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有關部門需要對木材使用情況作出硬性規定,包括木材的使用數量、用途等,優化相關審核程序;監管部門需要定期對森林資源進行統計、分析,充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在監督制度中,工作人員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檢查實施方案,確保監督與檢查的全面性和細致性,針對伐區清理質量、采伐作業質量、資源利用情況和水土保持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和整改,提高后期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工作
的質量[1]。
1.2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在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中,采伐管理是減少森林資源浪費、優化森林資源配置的有效措施。通過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林木資源能夠實現有序利用。采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采育結合、永續利用,讓森林資源充分發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森林采伐主要包含了主伐、撫育采伐、更新采伐和低產林改造4個部分。林木在生長周期上存在較大差異,采伐管理制度需要結合不同的林木資源開展管理。例如速生桉林木生長速度快、輪伐期較短(輪伐期為3~5年),能夠通過萌芽快速成林,此類林木可以適度放開采伐審批制度,按照采伐蓄積量備案方式進行管理,減輕林農營林的負擔,減少營林環節,降低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1.3 林地林權管理制度
林地林權管理制度是森林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該制度能夠進一步規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林業主管部門需要結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履行林權登記職責,通過初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規范林地林權管理,確保林地沒有權屬爭議,推動林地可持續發展。早在1993年,原國家林業部就頒布了《林地管理暫行辦法》,目的在于加強林地保護,對林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對林地林權的管理,保護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為全面優化森林資源管理,需要對林地林權管理制度進行落實,充分發揮林地林權管理制度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林地資源可以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所以社會各界加強了對于林地開發和利用的重視程度,但是也有部分企業過分看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于林地資源的保護,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也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2]。因此還應加強對于林地分類經營利用的規范化管理,對林地資源做出合理的規劃,明確哪一部分林地可以作為商業性林地來進行使用,這樣才能保證林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在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2 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的必要性
2.1 維護生態環境平衡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能夠避免森林資源受到破壞,有效維持生態環境平衡,順應科學發展觀,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還能優化空氣質量,調節空氣濕度,在夏季降低空氣溫度,在冬季抵御寒流,維持人類居住環境的穩定。如果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森林資源就得不到很好的保護,進而影響到生態環境。
2.2 有效減少水土流失
在林木的生長過程中,根系會不斷向土壤深處蔓延,緊緊抓住土壤,主根和根毛會將土壤固定在周圍,使土壤更加緊實、牢固,整片森林可以固結更多的土壤,避免出現大范圍的水土流失,達到蓄水固土的效果。除此之外,樹木的落葉、枯枝會積聚在地表上,降低雨水在地表的流速,樹木本身也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讓地下水逐漸積蓄起來,成為重要的淡水資源。森林資源保護制度能夠全面維持森林面積,防止森林被無序砍伐,充分發揮森林的蓄水固土作用,減少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3]。
3 健全森林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的有效路徑
3.1 完善制度,優化森林資源管理體系
3.1.1 落實林權證管理制度
林權登記發證管理工作能夠進一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提高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效率,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森林資源的長遠發展。需要完善林權管理制度,優化林權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效用,依法對林業資源進行管理。有關部門需要密切結合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情況,深化林業綜合改革,加快落實林權類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讓林權管理更加科學。通過落實林權證管理制度,林權權利人需要在辦理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時提供林權證、林權登記申請表、林權依法變更或者滅失的相關證明文件,登記機關需要對林權權利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相關法律條例的申請材料予以受理,對于不符合規定的申請材料,工作人員則需要告知林權權利人進行補充或更改。林權證登記機關需要做好林權登記臺賬,公開登記檔案,接受公眾的監督和查詢,不斷落實林權證管理制度。除此之外,檔案管理部門還需要對林權檔案加強管理,確保檔案登記與林地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不斷提高登記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充分發揮檔案的價值。林權證管理制度能夠保護林地所有者的權益,進一步加強林地的地籍管理,對林地信息進行科學登記、全面登記,優化林地信息檔案的管理和統計工作,使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維持市場秩序的穩定。5201FFD8-8CFA-400F-A3C5-4C10FFCBC5BA
3.1.2 構建森林資源績效評估制度
我國各區域的自然條件有較大區別,森林分布不均勻,呈現出區域性集中的特點,需要做到以點帶面,推動各區域林業資源保護工作協調發展,提升整體森林資源保護水平,滿足現實需求。在以往的評價指標中,大部分的評價標準與林場生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關,忽略了森林資源管理,難以對森林資源的管理結果進行全面檢驗,森林資源績效評估制度停留在理論層面。為全面提高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水平,對相關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進行評價,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各地黨政機關及其主要領導年度政績中對森林資源管理的考核,嚴格黨政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及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構建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增強主要領導對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視,發揮績效考核的實際作用。另外,績效考核還能對森林資源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全面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評估機制的設立需要與本地區森林資源的蓄積量、采伐量、林地面積緊密結合,實現科學采伐、合理利用,保證評估機制的準確性,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進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通過設置績效評估,森林資源能夠實現合理應用,不同區域、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夠提高工作積極性,嚴格要求自身,全面提高森林管理的實際效果。
3.2 轉變觀念,加大資金管理力度
3.2.1 邀請專家進行考察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只有投入充足的資金,制定資金使用的規章制度,才能確保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協調分配,有序開展森林保護工作。在森林資源保護的科學性方面,有關部門需要邀請專家和學者深入到森林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現場,開展全面的考察,提高森林保護工作的合理性[4]。
3.2.2 提高工作人員薪酬待遇
為加強監督管理的實效性,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有關部門需要分層次地提高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讓基層工作人員認識到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執法監督的作用,使林業資源保護工作順利實施。除此之外,領導者需要制定科學的獎懲措施,設計梯度型的薪酬待遇,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3.2.3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
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需要建立系統化的保護機制,設定專門負責森林資源管理的部門,將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讓專門人員負責相關的管理事宜。森林管理部門能夠對林區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管,杜絕亂砍濫伐的現象,引入森林管理的基礎設施,創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加強對森林資源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包括林區的樹木種類、砍伐量等,提高森林資源管理的有效性。森林資源管理部門可以針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定點設置森林防護站點,加強對防護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工作人員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創新管理方法。
3.3 擴大宣傳,做好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與資源開發
3.3.1 加強病蟲害監測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林業資源除了會受到人為破壞之外,還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例如森林病蟲害等,這些因素會造成大量的林木資源浪費,不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森林資源保護過程中,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要考慮森林病蟲害防治,將其作為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使森林實現健康有序發展,提高森林資源發展的成效。有關部門需要積極做好病蟲害監測防治工作,積極引入新型的高光譜遙感技術,建立森林病蟲害預警機制,全面加強技術人員對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并加強植物檢疫工作,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實現早檢測、早發現、早治療,全面提高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5]。
3.3.2 普及森林防火知識
森林防火方面,管理部門可以制定嚴格的防火措施,在本區域內加強對民眾的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絡等途徑,提高公眾的防火意識,嚴格杜絕火源,使工作人員和周圍民眾認識到森林火災的危害。此外,管理部門需要定期開展森林防火知識培訓,使森林防護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掌握基本的防火和救火知識,并劃分明確的防火職責,優化火災警報機制,全面加強防火管理。
3.3.3 開發森林資源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森林資源的旅游價值逐漸被開發出來,森林旅游的客流量不斷提升,這些旅游資源的開發能夠發揮森林的經濟效益,同時對森林資源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挑戰。針對這種情況,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拓展林下農副產品市場。
4 結語
森林資源保護必須以系統化的管理機制為前提,保障生態平衡,維護森林生物多樣性。為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有關部門需要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制度,加強對林木采伐的管理和監督,落實林權證管理制度,從多個角度降低森林火災風險和病蟲害風險。在實踐工作中,管理部門需要明確當前我國森林資源的保護現狀,認識到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構建森林資源績效評估機制,完善具體的制度條例,在資金投入、技術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確保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機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郭爾慶.健全森林資源管理制度 強化森林資源保護[J].吉林農業,2019(15):99.
[2] 肖喜文.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建設生態文明林區[J].農民致富之友,2019(5):170.
[3] 孫革.完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保障和促進林業持續快速發展[J].林業科技情報,2016,48(1):60-62.
[4] 游昌銀.淺論森林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J].農技服務,2014,31(7):147.
[5] 商安民.完善森林采伐制度、強化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展望,2014(7):73.
(責任編輯:張春雨)5201FFD8-8CFA-400F-A3C5-4C10FFCBC5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