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
本規范用于指導農業生產主體科學規范建設“安全、先進、適用、高效、宜機”的水稻育秧中心(以下簡稱“育秧中心”),促進農業生產主體培育出適合機械化移栽的秧苗,便于機插、機拋秧技術的推廣,補齊湖南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短板。
本規范適用于指導湖南省新建育秧中心建設,改(擴)建育秧中心可參照執行。
《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規程》(NY/T 1534—2019)、《水稻機插缽形毯狀育秧盤》(NY/T 2674—2015)、《水稻機插秧育秧硬盤》(DB43/T 735—2012)、《農用連棟鋼架大棚技術規范》(T/43NJ 0001—2020)、《水稻有序機拋秧 育秧軟盤》(T/HNNJ 0003—2020)、《秧盤播種成套設備》(DG/T 074—2021)。以上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1.水稻育秧中心 根據水稻育秧工藝流程的需要而建設的生產設施、輔助生產設施、公用配套設施和配套設備的統稱。包括種子處理區、播種作業區、播后管理區和播種輔助功能區等。
2.種子處理區 水稻育秧過程中用于種子準備、稱量、浸種消毒等操作的區域。
3.播種作業區 水稻育秧過程中用于秧盤準備、播種流水線作業生產等操作的區域。
4.播后管理區 水稻育秧過程中用于催芽、煉苗等的區域。
5.播種輔助功能區 水稻育秧過程中用于存放機械設備、工具、配件等的區域。
育秧中心屬于作物種植設施,其建設用地應符合當地相關政策和規劃要求,符合《湖南省自然資源廳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改進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通知》(湘自然資規〔2020〕3號)有關要求。育秧中心建設場地宜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等。適于運輸車輛及其他機械設備進出。避開通信光纜、天然氣管道、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區域。在電力設施附近、鐵路沿線建設育秧中心,安全距離應符合相關部門的要求。
應有充足穩定的電源供應,以便機電設備穩定生產;基礎通信設施良好,保持通信信號暢通。
新建育秧中心應本著集約節約的原則,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和設計,應充分考慮育秧服務范圍合理,結合區域地理條件、資源狀況、氣候因素等,以及適宜的育秧工藝,建設適度規模的育秧中心。
1.工藝流程 典型軟(硬)盤插秧(拋秧)育秧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典型軟(硬)盤插秧(拋秧)育秧工藝流程圖
2.育秧生產制度 ①育秧中心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可參照有關規定科學制定種子準備、稱量、浸種消毒操作規程和營養土制作操作規程,以及播種操作規程、催芽操作規程、煉苗操作規程等,做到育秧程序、技術規程、機具管理等相關制度上墻。②育秧中心應合理配置管理、技術、其他服務人員,其中技術人員1~2名;應制定運維管理手冊,落實好管理人員、技術及其他人員的職責。③育秧中心使用過程中應注重維修保養,充分利用不同農時開展不同作物種植,提高利用率。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