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露,孫文斌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 泰州 225300)
復雜性腹腔感染是指感染自穿孔破裂的空腔臟器向腹膜腔內擴散,且合并腹膜炎、膿腫形成的一種感染性疾病[1]。臨床研究發現,復雜腹腔感染患者極易出現膿毒癥,而其一旦發生膿毒癥,其住院治療費用、死亡風險均會顯著增加。有研究指出,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極易發生膿毒性休克。而發生膿毒性休克是導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確感染病原菌的種類、確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有助于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抗菌藥物,從而可提升治療方案的針對性和安全性。臨床研究發現,C 反應蛋白(CRP)、脂多糖(LPS)的水平在膿毒癥的臨床診斷及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2]。本文對我院ICU 收治的70 例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炎癥因子的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
選 擇2019 年1 月 至2021 年4 月 我 院ICU 收治的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70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的診斷標準[3]。2)入住ICU 的時間>24 h。3)臨床資料完整。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慢性傳染性疾病。2)近期內接受過放化療。3)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嚴重膿毒癥組(29 例)和膿毒性休克組(41 例)。膿毒性休克組患者中有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其年齡為42 ~65 歲,平均年齡(51.53±2.77)歲。嚴重膿毒癥組患者中有男性15 例,女性14 例;其年齡為45 ~67 歲,平均年齡(51.85±2.9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構成比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所有患者入住ICU 后,均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監測、CRP、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LPS 的檢測、血培養檢查、血氣分析檢查和床邊X 線檢查。留取患者的血液樣本(包含入住ICU 即刻和入住ICU 后24 h 內的血液樣本)進行培養和檢測。若同一患者一周之內送檢血液標本2 次及2 次以上,以第1 次檢測的結果為準。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RP 的水平,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開展檢測工作。應用全自動細胞計數儀檢測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應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儀(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的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或放射免疫法檢測IL-6 的水平。應用微生物快速動態檢測系統及配套試劑(采用動態比濁法)檢測LPS的水平。應用全自動血培養儀進行血培養檢查,應用微生物全自動鑒定儀鑒定菌種。
1)觀察并統計上述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況。2)統計并分析嚴重膿毒癥組患者和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炎癥因子指標包括CRP、WBC、Neut、PCT、IL-6及LPS。
對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然后應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0 例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中革蘭陰性菌感染患者的占比明顯高于革蘭陽性菌感染患者的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70 例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況
嚴重膿毒癥組患者CRP、LPS、PCT、IL-6的水平、WBC、Neut 分別為(77.94±2.95)mg/L、(0.82±0.07)pg/mL、(1.15±0.38)ng/mL、(144.67±5.87)pg/mL、(9.98±1.36)×109/L、(1.85±0.04)%,膿毒性休克組患者CRP、LPS、PCT、IL-6 的 水 平、WBC、Neut 分 別 為(121.39±5.72)mg/L、(1.43±0.15)pg/mL、(4.69±0.89)ng/mL、(162.49±7.54)pg/mL、(12.64±2.28)×109/L、(1.99±0.39)%。膿毒性休克組患者CRP、IL-6、LPS、PCT 的水平、WBC、Neut 均明顯高于嚴重膿毒癥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嚴重膿毒癥組患者和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s )

表2 嚴重膿毒癥組患者和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s )
組別 CRP(mg/L) WBC(×109/L) Neut(%) LPS(pg/mL) PCT(ng/mL) IL-6(pg/mL)嚴重膿毒癥組(n=29) 77.94±2.95 9.98±1.36 1.85±0.04 0.82±0.07 1.15±0.38 144.67±5.87膿毒性休克組(n=41) 121.39±5.72 12.64±2.28 1.99±0.39 1.43±0.15 4.69±0.89 162.49±7.54 t 值 37.489 5.609 1.922 20.356 20.128 10.642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膿毒癥是由感染所致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此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發生時患者的機體中可產生大量的炎癥介質。這些炎癥介質可激活其凝血及纖溶系統,損傷其多個臟器的功能,誘發臟器功能障礙,從而會提升其疾病的治療難度,增加其死亡風險[4]。有研究指出,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其死亡率在80% 左右[5]。血培養檢查是臨床上診斷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的金標準。但此檢查存在耗時較長的缺點。臨床研究表明,與革蘭陽性菌感染相比,革蘭陰性菌感染的臨床表現更為嚴重,患者發生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的風險更高[6]。因此,盡早明確復雜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的類型對指導醫務人員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7-8]。臨床研究指出,對于疑似膿毒癥患者,在對其進行血培養檢查的同時,應采集其血液樣本進行炎癥因子檢測,以提升診斷的準確性,了解其病情的嚴重程度[9]。CRP 是臨床上評價感染所致炎癥反應常用的炎癥因子指標之一。相關的研究表明,患者在發生細菌感染后會出現CRP水平明顯升高的情況,在其病情改善后1 周內其CRP 的水平可逐漸恢復正常[10]。有研究指出,進行CRP 水平檢測可用于鑒別診斷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Shah 等[11]的研究表明,壞死性胰腺炎患者CRP 的水平可高達250 mg/L 以上。有研究證實,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PCT、IL-6 的水平越高,其病情就越嚴重。LPS 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出現嚴重感染的情況下,人體中可出現LPS[12]。本研究的結果顯示,70 例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中革蘭陰性菌感染患者的占比明顯高于革蘭陽性菌感染患者的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多由革蘭陰性菌感染所致。膿毒性休克組患者CRP、IL-6、LPS、PCT 的水平、WBC、Neut 均明顯高于嚴重膿毒癥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病情越嚴重的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其CRP、IL-6、LPS、PCT的水平、WBC、Neut 就越高。
綜上所述,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多由革蘭陰性菌感染所致。此病患者炎癥因子的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病情越嚴重的復雜腹腔感染膿毒癥患者其CRP、IL-6、LPS、PCT 的水平、WBC、Neut 就越高。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