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佳
(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重慶 400054)
慢性糜爛性胃炎(CEG)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數學者認為,此病的發生與攝入酒精、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此病患者可出現上腹部不適、腹脹等臨床癥狀,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1-2]。現階段,臨床上對于CEG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瑞巴派特、艾司奧美拉唑等均為臨床上治療CEG 的常用藥。瑞巴派特為胃黏膜保護劑。此藥具有較強的胃黏膜保護作用[3]。艾司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此藥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4]。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探討用瑞巴派特聯合艾司奧美拉唑治療CEG 的效果及對患者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的影響。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9 年8 月 至2020 年8 月 我 院 收 治 的494 例CEG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經胃鏡檢查被確診患有CGE;近期內未服用過相關藥物;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臨床資料完整。其排除標準是:存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存在重要臟器的功能不全;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不耐受;存在酒精、藥物依賴。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47 例)和觀察組(247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28 例,女119 例;其年齡為27 ~62 歲,平均年齡(46.29±1.84)歲;其病程為2 ~9 年,平均病程(5.26±0.17)年。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30 例,女117 例;其年齡為28 ~64 歲,平均年齡(46.32±1.87)歲;其病程為3 ~10 年,平均病程(5.28±0.19)年。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先對其進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飲食控制、禁煙禁酒等對癥處理,然后讓對照組患者口服瑞巴派特(生產廠家:重慶圣華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10123, 規 格:0.1 g),0.1 g/ 次,3 次/d。在此基礎上,讓觀察組患者口服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生產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6379,規格:20 mg),初始劑量為20 mg/ 次,1 次/d。之后視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將其用藥量調整為20 ~40 mg/ 次,1 ~2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30 d。
1)臨床療效。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胃黏膜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其胃黏膜病灶明顯縮小;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胃黏膜病灶無變化。(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2)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0 d 后采集兩組患者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獲取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標本中前列腺E2(PGE2)的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0 d 后以直觀評分法評估患者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與單核細胞浸潤的情況。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胃黏膜浸潤的情況越嚴重。3)癥狀嚴重程度。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0 d 后對兩組患者反酸、噯氣、腹脹不適、胃部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癥狀越嚴重。4)不良反應。記錄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惡心、頭暈等)的發生情況。
選用SPSS 20.0 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PGE2的水平、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評分、胃黏膜單核細胞浸潤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后,觀察組患者PGE2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評分、胃黏膜單核細胞浸潤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水平的對比(±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水平的對比(± s)
組別 PGE2(pg/mL) 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評分(分) 胃黏膜單核細胞浸潤的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30 d 后 治療前 治療30 d 后 治療前 治療30 d 后對照組(n=247) 568.46±24.57 604.72±26.38 2.68±0.29 1.64±0.19 2.27±0.23 1.57±0.17觀察組(n=247) 568.73±24.68 621.45±27.15 2.70±0.31 1.23±0.14 2.29±0.25 1.26±0.15 t 值 0.122 6.946 0.741 27.303 0.925 24.545 P 值 0.903 0.000 0.459 0.000 0.355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反酸、噯氣、腹脹不適、胃部疼痛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 后,觀察組患者反酸、噯氣、腹脹不適、胃部疼痛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癥狀嚴重程度評分的對比(分,± 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癥狀嚴重程度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反酸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 噯氣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 腹脹不適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 胃部疼痛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治療前 治療30 d 后 治療前 治療30 d 后 治療前 治療30 d 后 治療前 治療30 d 后對照組(n=247) 2.32±0.21 1.56±0.14 2.28±0.17 1.63±0.13 2.17±0.23 1.43±0.14 2.34±0.25 1.59±0.17觀察組(n=247) 2.30±0.19 1.18±0.12 2.31±0.20 1.32±0.10 2.14±0.21 1.02±0.11 2.36±0.27 1.14±0.12 t 值 1.111 32.389 1.796 29.705 1.514 36.191 0.854 33.987 P 值 0.268 0.000 0.073 0.000 0.131 0.000 0.393 0.000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中有8 例患者發生惡心,有10 例患者發生頭暈,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29%(18/247);觀察組患者中有7 例患者發生惡心,有9 例患者發生頭暈,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48%(16/247)。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6,P=0.722)。
CEG 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損傷性病癥。臨床上對此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轉變,CEG 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噯氣等,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部分患者甚至可發生癌變。臨床上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此病患者的病情,緩解其臨床癥狀。現階段,臨床上對于CEG 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瑞巴派特是臨床上常用的胃黏膜保護劑。此藥可清除羥基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從而可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藥理學研究表明,瑞巴派特能夠促進內源性PGE2的分泌,增加胃黏液量和胃黏膜的血流量,促進胃黏膜細胞的再生,改善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的水平,從而可起到促進胃黏膜修復的作用。但有研究指出,單用瑞巴派特治療CEG 的效果欠佳,難以及時控制患者的病情。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 后,觀察組患者PGE2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胃黏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評分、胃黏膜單核細胞浸潤的評分、反酸、噯氣、腹脹不適、胃部疼痛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用瑞巴派特聯合艾司奧美拉唑治療CEG 的效果確切,可有效調節患者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的水平,緩解其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艾司奧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S 型異構體,經口服后其血漿濃度是奧美拉唑的3 倍,故其具有更強的抗酸作用。此藥經口服進入人體后1 ~2 h 即可達到血藥峰濃度。有研究指出,艾司奧美拉唑具有以下作用:1)可彌散進入胃壁細胞,與H+-K+-ATP 酶相結合,從而可抑制胃酸的分泌,減輕胃黏膜的損傷,緩解胃痛癥狀。2)能夠促進新生血管、膠原纖維的生成,改善胃黏膜微血管網形態,加快胃黏膜的修復。3)具有抑制Hp 臨床分離菌株體外活性的作用,且不會對肝臟造成損傷。
綜上所述,用瑞巴派特聯合艾司奧美拉唑治療CEG 的療效確切,可有效調節患者胃黏膜組織學相關因子的表達,緩解其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