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紅
(重慶市大足區中醫院,重慶 402360)
子宮脫垂是指女性的子宮自正常生理解剖位置沿陰道達到宮頸外口及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完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的一種婦科疾病。此病患者多伴有陰道后壁或前壁脫垂的情況。子宮脫垂的發生主要與患者存在分娩損傷、腹內壓長期增高、盆底組織出現退行性改變或發育不良等因素有關。子宮脫垂屬于中醫學中“陰挺”“陰脫”“陰挺下脫”等范疇,本病辨證多為氣虛、腎虛兩證。研究指出,用中醫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子宮脫垂不僅療效明顯,且治療的安全性高、成本低[1]。基于此,本文將近年來我院收治的64 例子宮脫垂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此病的效果。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選擇2021年1 月至2022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子宮脫垂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子宮脫垂的診斷標準;伴有陰道前后壁脫垂;病程在2 年以內;年齡為25 ~65 歲;首次發病,未經系統治療;各項臨床診療資料完整、真實、有效;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參與本研究前接受過系統治療;病程超過2 年;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疾病、惡性腫瘤或精神疾病;存在嚴重的宮頸口感染化膿、潰瘍;存在盆底肌萎縮或先天性宮頸延長;不能遵醫囑用藥或存在影響藥物療效的相關因素。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有患者32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3.75±4.34)歲,平均病程為(8.30±3.51)個月;其中,子宮脫垂嚴重程度為Ⅰ度、Ⅱ度、Ⅲ度的患者分別有11例(占34.38%)、18 例(占56.25%)、3 例(占9.37%)。研究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3.60±4.51)歲,平均病程為(8.62±3.66)個月;其中,子宮脫垂嚴重程度為Ⅰ度、Ⅱ度、Ⅲ度的患者分別有14 例(占43.75%)、16 例(占50.00%)、2 例(占6.2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支持治療,包括囑其保持大便暢通,盡可能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指導其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等。用益氣升提補腎法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方用自擬的益氣升提補腎方,其組方是:黃芪30 g,枸杞、熟地黃、山藥、杜仲、當歸各15 g,人參、紫河車、白術、川續斷、山茱萸各12 g,鹿角膠(烊化)、升麻各10 g,陳皮、灸甘草各6 g。水煎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4 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無效評估其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自覺癥狀消失,其子宮的解剖位置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自覺癥狀減輕,與治療前相比其子宮脫垂及陰道膨出的程度減輕Ⅰ度。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及最大陰道內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盆底障礙影響簡易問卷(PEIQ-7)評分、盆底功能障礙問卷(PEDI-20)評分及盆腔臟器脫垂/ 尿失禁性功能問卷(PISQ-12)評分。PEIQ-7 包括膀胱或尿道、大小腸或直腸、陰道或盆腔3 個維度,各維度均包括7 個問題,每個問題的分值均為0 ~4 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盆底功能障礙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越小。PEDI-20 共包括20 個問題,每個問題的分值均為0 ~4 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盆底功能障礙越輕。PISQ-12 共包括12 個問題,每個問題的分值均為0 ~4 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盆底器官脫垂、性生活及尿失禁的情況越好[3]。
用SPSS 26.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顯著性水平Q 設為0.05,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0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最大陰道內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患者,其最大陰道內壓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及最大陰道內壓的比較(±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及最大陰道內壓的比較(± s)
組別 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s) 最大陰道內壓(mmH2O)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2) 5.24±2.99 7.31±3.02 56.91±4.97 70.80±7.33研究組(n=32) 5.07±2.18 9.84±4.32 56.50±4.75 75.85±7.67 t 值 0.2598 2.7152 0.3373 2.6926 P 值 0.7958 0.0086 0.7370 0.009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EIQ-7 評分、PEDI-20 評分及PISQ-12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EIQ-7 評分、PEDI-20 評分和PISQ-12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PEIQ-7 評分、PEDI-20 評分及PISQ-12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PEIQ-7 評分、PEDI-20 評分及PISQ-12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PEIQ-7 評分 PEDI-20 評分 PISQ-12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2) 59.20±4.61 32.47±7.76 68.0±6.82 41.1±10.07 68.6±10.78 38.2±3.30研究組(n=32) 58.95±4.46 10.35±2.44 68.8±6.51 14.3±6.35 68.0±10.33 35.4±3.31 t 值 0.2660 15.5004 0.4810 12.8270 0.2285 3.3939 P 值 0.7907 <0.0001 0.6322 <0.0001 0.8200 0.0012
子宮脫垂是一種常見的婦產科疾病。此病多因妊娠及分娩、腹內壓長期增高、盆底組織發育不良或出現退行性變化所致。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經產婦發生子宮脫垂的幾率高達50%[4]。此病雖然不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活質量。目前,西醫對子宮脫垂患者主要是進行常規支持治療或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多用于重度子宮脫垂患者[5]。祖國醫學將子宮脫垂歸于“陰脫”“陰挺下脫”等范疇,認為其病因主要是肝腎陰虧、中氣不足,以致帶脈不固、沖任失約。本病辨證多為氣虛證和腎虛證,其中腎虛證多因產育次數過多、房事頻繁,引起腎氣虧虛、系胞無力所致;氣虛證多因久咳、分娩過度用力或便秘,引起氣虛下陷、系胞無力所致。研究指出,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子宮脫垂可起到補腎固脫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減輕其臨床癥狀[6]。丁長穩[7]認為,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子宮脫垂時,應遵循陷者舉之、虛者補之的治療原則。本研究所用的自擬益氣升提補腎方由黃芪、枸杞、熟地黃、山藥、杜仲、當歸、人參、紫河車、白術、川續斷、山茱萸、鹿角膠、升麻、陳皮、灸甘草組成。其中黃芪為君藥,入脾經、肺經,可補中益氣、升陽固表;人參、當歸、陳皮、升麻、白術具有益氣升提的作用,枸杞、熟地、山藥、杜仲、紫河車、川續斷、山茱萸、鹿角膠具有補腎之功效。諸藥合用,可使清陽得升、元氣內充[8]。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子宮脫垂可對子宮產生良好的興奮作用,提高女性性激素的水平[9]。用本法治療子宮脫垂的主要目的在于溫陽益腎、補氣提升、益氣固脫,符合治療此病時陷則舉之、虛則補之、脫則固之的基本原則。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子宮脫垂時,先通過清濕熱治標,后通過升提固澀治本,標本兼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接受常規支持治療及采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無效的重度子宮脫垂患者,手術仍是其最佳的治療手段[10]。為了提高本病患者的療效,在采用益氣升提補腎法對其進行治療的同時,應指導其多食用大棗、山藥等具有補氣功效的食物,并合理鍛煉身體,做到勞逸結合,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及做一些可增加腹內壓的活動。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盆底肌收縮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患者,其最大陰道內壓高于對照組患者,其PEIQ-7 評分、PEDI-20 評分和PISQ-12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用益氣升提補腎法治療子宮脫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陰道內壓及盆底功能,延長其盆底肌收縮持續的時間,減輕疾病對其生活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