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端 李卓
(河南省鎮平縣人民醫院影像科 鎮平 474250)
腎癌為臨床最常見的泌尿系統腫瘤之一,占原發性惡性腫瘤的85%,且發病率較高,多發于老年男性人群,隨著社會結構逐漸趨于老齡化,其發病人數隨之上升[1~3]。腎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進入晚期,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腫塊、腰痛、血尿三聯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對腎癌患者做出有效診斷,并制定相應治療方案,對防止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4~6]。超聲造影(CEUS)為目前臨床診斷腎癌的常用方法,其可通過超聲波在不同介質下反射強度的不同,準確顯示出病灶處血流動力學,且腫瘤部分新生血管豐富,可有效對腫瘤良惡性進行診斷,但其需注射造影劑,具有一定創傷性且價格昂貴[7~9]。近年來多排螺旋CT(MDCT)掃描逐漸廣泛應用于腎癌檢查,具有操作簡便、檢查時間短、無創等特點,為術前診斷腎癌分期及病理類型提供有效依據[10~12]。本研究選取我院疑似腎癌患者,旨在探討MDCT 多期增強掃描對腎癌患者診斷效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診的132例疑似腎癌患者,其中男86例,女36例;年齡 45~68 歲,平均年齡(59.34±5.72)歲;體質量指數 22.8~29.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5.84±1.63)kg/m2。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經腎臟平均及多期增強掃描;CT 掃描前期均未接受手術或放化療等治療;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有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者;合并心血管、肝及造血系統嚴重疾病者;合并其他原因導致的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
1.3 診斷方法 所有操作由同一名影像學醫師執行。
1.3.1 CEUS 檢查 均采用SQULA 514 型超聲掃描儀,掃描前經外周靜脈注射造影劑(六氟化硫),采用5 ml 0.9%無菌生理鹽水將其調至混懸液,注射后用5 ml 0.9%無菌生理鹽水沖管,探頭頻率調至3.0 MHz,檢查時引導患者處平臥位,控制呼吸節奏,當造影劑經血流灌注至病灶處時觀察3 min,保存圖像及參數。
1.3.2 MDCT 多期增強掃描 均采用西門子64 排螺旋CT 掃描儀,調整管路電壓至130 kV,重建層厚至5 mm,螺距至0.6,掃描前引導患者取平臥位,口服500 ml 1.5%泛影葡胺,使腸胃道充實后,經外周靜脈以5~6 ml/s 流率團注60 ml 造影劑(碘佛醇),注射后25 s 進行動脈期掃描,70 s 后進行實質期掃描,4 min 后進行腎盂期掃描,對掃描圖像薄層重建后進行3D 分析。
1.4 診斷及分期標準 透明細胞癌:平掃期CT值<40 HU,動脈期CT 值>90 HU,呈不均勻強化;乳頭細胞癌:平掃期CT 值>40 HU,動脈期CT值<90 HU,呈不均勻強化;嫌色細胞癌:平掃期CT值<40 HU,動脈期CT 值<90 HU,呈均勻強化。其中腫瘤分期T1:腫瘤直徑≤2.5 mm,且僅位于腎內;T2:腫瘤直徑>2.5 mm,且僅位于腎內;T3:腫瘤侵略大血管、腎上腺,限制于腎周圍筋膜內;T4:腫瘤侵略腎周圍脂肪及腎靜脈或下腔靜脈;T5:腫瘤侵略腎周圍筋膜以外。
1.5 觀察指標 (1)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診斷結果;(2)比較 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診斷效能;(3)比較 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對不同分期、病理類型腎癌的檢出率;(4)分析腎癌影像學表現。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表示,行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診斷結果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132例疑似腎癌患者中,陽性 125例,陰性 7例;T1 期 28例,T2 期24例,T3 期 32例,T4 期 41例;透明細胞癌 35例,乳頭細胞癌42例,嫌色細胞癌48例。經CEUS 檢查,陽性 112例,陰性 20例;經 CEUS 檢查,陽性123例,陰性 9例。見表 1。

表1 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診斷結果(例)
2.2 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診斷效能與CEUS 檢查相比,MDCT 多期增強掃描靈敏度95.20%、準確率92.42%較高,漏診率4.80%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DCT 多期增強掃描、CEUS 檢查診斷效能[%(例/例)]
2.3 兩種方法對不同分期腎癌的檢出率 與CEUS 檢查相比,MDCT 多期增強掃描對于 T1、T4期腎癌患者檢出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種方法對不同分期腎癌的檢出率[例(%)]
2.4 兩種方法對不同病理類型腎癌的檢出率 與CEUS 檢查相比,MDCT 多期增強掃描對于透明細胞癌、乳頭細胞癌檢出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種方法對不同病理類型腎癌的檢出率[例(%)]
2.5 不同病理類型腎癌影像學表現 經MDCT 多期增強掃描顯示,透明細胞癌存在小泡狀結構,經增強掃描呈顯著強化;乳頭細胞癌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多伴有壞死、出血等,大多數細胞呈乳頭狀,質地不均,經增強掃描強化程度較低;嫌色細胞癌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無壞死、出血等,質地均勻,經增強掃描呈輕度強化且密度均勻。
腎癌為近曲小管上皮細胞癌,為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由肥胖、高血壓、吸煙、遺傳、抗高血壓治療等因素引起[13]。早期腎癌癥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大多已進入中晚期,因此,盡早對腎癌做出有效診斷,確定其病理類型及分期,從而制定相應手術及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14]。
腎癌病情惡化程度多體現于供血方面,惡性腫瘤內新生血管較多,CEUS 可通過造影劑成像,清晰顯示出病灶處血流動力學變化,彌補常規CT 檢查及彩色超聲成像精準度不足。腫瘤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向周圍組織延伸,對鄰近組織形成壓迫導致壞死,而CEUS 在病灶周圍表現為環狀高增強,可有效分辨出腫瘤特征[15]。陳寒冰等[16]研究結果顯示,采用CEUS 檢查對腎癌進行診斷,其準確率可達84.35%。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CEUS 檢查診斷腎癌其靈敏度為85.60%,準確率為82.58%,漏診率為14.40%,說明CEUS 檢查可對腎癌做出初步診斷,對早期診斷腎癌及制定對應治療方案具有一定價值。
近年來隨著臨床對腎癌診斷深入研究及掃描儀器改善,MDCT 多期增強掃描逐漸廣泛應用于腎癌診斷中,其在傳統CT 基礎上進行連續增強掃描,短期內可獲得大量病灶信息,減少呼吸偽影,從而有效分辨出不同分期及病理類型腫瘤[17]。與傳統CT 及CEUS 檢查相比,具有無創傷性、便于識別、圖像分辨率高等特點,為早期診斷腎癌提供可靠依據[18~19]。湯雷軍等[20]研究結果表明,采用MDCT 多期增強掃描診斷腎癌,其準確率可達94.32%。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MDCT 多期增強掃描診斷腎癌其靈敏度、準確率均顯著高于CEUS 檢查,有助于臨床降低漏診率,盡早做出相應治療方案,提高診斷效能。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對于T1、T4 期腎癌及透明細胞癌、乳頭細胞癌,MDCT 多期增強掃描檢出率均高于CEUS 檢查,說明MDCT 多期增強掃描可更加準確對不同分期及不同病理類型腎癌做出診斷,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MDCT 多期增強掃描診斷急性闌尾炎,可有效提高診斷靈敏度、準確率,為早期判斷腎癌分期及病理類型提供有效手段,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