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落實,英語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習心理和習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制訂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深入分析學生學情、遵循學生學習規律、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重視教學反饋等方式,創建高效的英語課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以學定教;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馮艷(1974—),女,江蘇省南通市啟秀小學。
“以學定教”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在這樣的教學觀念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以體現,其學習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因此,教師開展教學時,應不斷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當中,全面而深刻地領會英語課堂中的重點知識,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積極參與聽、說、讀、寫的實際練習,不斷積累英語詞匯和句型,從而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有效提升,也能助推教師構建英語高效課堂,使教學走向新的“巔峰”。
一、深入分析學情,設計教學方案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較為稚嫩,其生活閱歷尚淺,因而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尋求依靠,故其依賴心理導致其在學習英語時有一定的被動性。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學情,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教材內容,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工作,則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開展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增加英語知識儲備,提升英語能力。小學英語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應首先明確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英語學科的特點開展教學工作,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制訂教學方案,整合教學資源,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s
的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可先出示不同顏色的卡片,引導學生說出相應顏色的漢語,再引入新課的教學。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有關顏色的英語單詞,讓學生獨自練習相關英語單詞的發音。教師觀察學生的發音情況,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這些單詞的英語拼寫和讀法,如red,yellow,blue等,針對學生對單詞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熟悉相關的顏色單詞。然后,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口語練習,掌握“What colour is my shirt? It’ s...”這一句型的運用,加深學生對于顏色單詞的記憶。最后,教師可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訓練,讓學生以對話的形式討論自己喜愛的顏色,使其能夠產生英語語用意識,從而學會正確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英語交流。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制訂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逐步掌握知識點,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遵循學習規律,創造學習條件
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應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規律,并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開展教學活動,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比如,小學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學習時往往會存在速記速忘的現象。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重視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相互關聯,先引導學生通過鞏固練習復習已學知識,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融入新知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新知識之前,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如游戲、唱歌、自主討論等,做好舊知識的復習,銜接好新舊知識,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的學習節奏中。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的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關于水果的單詞和句型,助其在學習新知識時能夠筑起知識網絡。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學習過哪些與水果相關的英語單詞啊?”學生們很快回答,一一列舉學過的水果單詞,如apple,pear,banana等。教師予以補充,并鼓勵學生學會搭建個人的知識體系,以便能夠更輕松地學習新的知識。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復習已學知識,既帶給學生愉快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加深學生對這些單詞的記憶,又讓學生從水果詞匯銜接到當天所要學習的新課程“On the farm”。教師引導學生:“Let’ s go to the farm together.”讓學生學習本單元的重點單詞farm,they,those,orange等,再提問:“Are these apples?”學生回答:“Yes,they are.”教師再引導學生:“What are these? These are...”最后,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農場圖片,組織學生在朗讀和自由學習后,分組描述圖片上農場的情景。如一個學生提問:“What’ s on the farm?”另一個學生回答:“They are some animals and fruits on the farm.”如此,學生們在復習舊知、學習新知和鞏固練習中高效開展英語知識的學習。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開展有效的知識再現活動幫助學生對舊知進行復習鞏固,然后引入新知,并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學生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在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中,能夠發揮潛在的能力,提升英語水平和綜合能力。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日新月異,教師們需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采用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意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發展思維能力,提升英語學科素養。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在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資源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情境深刻掌握和記憶所學詞匯和句型。合理的情境創設,可以使學生在直觀的環境中體驗和感知英語,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進學生深入探究英語重難點內容,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使其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中的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先播放了一組音樂,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讓大家一起欣賞,引導學生從中找出與學校課程相關的一些英語單詞。學生們認真聽,找出了school,subject,time table,Chinese,Maths,Art,PE,Music,Science,playground”等與課程相關的詞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朗讀和拼寫,認識并理解本單元的重點詞匯。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句型:A.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I like Chinese and Maths;B.It' s time for PE.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用的語法,再組織學生進行對話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類似的詞匯和句型。最后,教師組織學生互相詢問同桌最喜歡的科目,并嘗試用所學英語單詞、詞組、句型等進行交流,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邀請其他學生進行點評。這樣的環節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I like...”等句型的掌握和應用,還能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實現“沉浸式”學習。
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注重學生的直觀感受和實際體驗,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使學生深入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究合作中,不斷增強學習英語的動力,以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四、引導合作學習,強化學習效果
為了更好地落實“以學定教”,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還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主動學習的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出各方面發展更具個性、思維更加獨立的學習參與者和主動探究者。教師通過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既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優勢,也能及時發現不足之處,進而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從而在英語學習中做到張弛有度。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注重發揮學生的優勢,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再利用小組合作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讓學生在積極互動合作的氛圍中主動學習。教師還要不斷創新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趣味化的合作探究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先出示了與甜品相關的英語單詞,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朗讀,初步學習a hamburger,a sandwich,rice,a hot dog,ice cream等內容。學生在仔細聽和認真朗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于這些內容的記憶。接著,教師組織學生模擬At the snack bar情境,模擬在餐廳點餐的活動,以“A:Let’ s go to the snack bar.B:OK.A:What would you like? B:I’ d like...”的對話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互動交流,分享自己喜愛的甜品或小吃。例如,“What would you like?”“I' d like an ice cream.”通過互動交流,學生對本單元的重點單詞和句型有了更加深入的學習,并學會了使用所學知識進行日常溝通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生活化的合作探究活動,并采用分層教學、互動探究等方法,優化合作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英語學習,促進學生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五、注重反饋意見,優化教學過程
“以學定教”要求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開展實踐練習。教師應從教學實踐中收集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優缺點,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后,通過問卷調查或課下詢問等方式收集學生的課堂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及時改正,從而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環節。教師及時有效地收集反饋意見,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的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先引導學生一起閱讀和拼寫collect,stamp,many,ship等單詞,讓學生通過讀、聽、寫熟練掌握這些單詞。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一般疑問句的對話方式“Do you have any hobbies?”“Yes,1 do.”“No,I don' t.”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當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時動詞的用法,讓學生能用“He/She likes...”的句型描述他人的愛好和活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本節課存在的問題以及學到的知識進行反饋,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活動加以調整和改善,優化后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使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運用所學句型。
為了促進“以學定教”的順利開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意見,并進行總結整理,不斷發現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完善,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實現高效學習,然后通過實踐練習和復習鞏固,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系統理解,助其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從而創建高效英語課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莉.讓情境教學成為小學英語課堂靚麗風景線[J].文理導航(下旬),2020(12):59-60.
[2]夏燕.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為目標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名師在線,2020(31):21-22.
[3]呂增芳.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0(48):
177-178.
[4]朱小娟.寓教于樂 快樂英語: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游戲教學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20):61-63.
[5]韓阿娣.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44):124.
[6]齊靜.構建趣味課堂提升小學英語教學實效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8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