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
摘? 要:宿豫區是宿遷市主城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全區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宿豫區目前發展基礎,運用定量和定性結合方法提出產業發展方向,并從數字化、開放、創新、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未來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宿豫;產業鏈;轉型升級
宿豫區承載著主城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是引領全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軍、排頭兵。但目前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短板,亟需系統謀劃,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優勢
交通區位逐步改善。宿豫區緊鄰京滬、隴海、徐宿淮鹽等運輸大通道,東西為徐州、連云港兩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新揚高速、宿連高速在此交匯。緊鄰宿遷站,實現高鐵直達全國主要城市。“十四五”期間,濰宿鐵路將成為宿豫區南北向快速大通道,宿連高速公路將使得宿豫與沭陽、連云港聯系更加緊密;宿連三級航道將成為東進出海的便捷水路通道,實現聯河通江達海。
產業規模持續做大。全區已初步形成新材料、食品飲料、電子商務、醫藥制造、裝備制造等產業。新材料產業作為全區主導產業,涉及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新材料、膜材料等板塊;食品飲料產業形成了農副食品加工、寵物食品、功能食品、快消食品、肉食深加工等領域;電子商務實現電商交易額突破850億元;醫藥制造產業主要包括原料藥及配套中間體;裝備制造產業包含節能環保設備、汽車零部件等板塊。
創新效應初步顯現。全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約2.3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2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累計達10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0%。累計各類掛牌上市企業68家,慈星藥業、北斗星通等5家企業入選省瞪羚企業。聯盛科技、景宏新材料、科思化學3家企業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區累計獲得省科學技術獎6項,獲批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387個、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2項。
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全區對外貿易不斷壯大,實際利用外資實現突破,對外經濟合作持續推進。2021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9.7億美元,進出口企業118家,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個,進出口總額9.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01億美元。通過投資辦廠、建立生產基地、設立營銷網絡、參股等投資方式,全區備案對外投資項目12個,中方協議投資總額3.26億美元,主要投資國家和地區有美國、德國、緬甸、印度和香港等,涉及食品飲料、紡織、玻璃、新材料等領域。
(二)存在不足
全區缺乏鏈主型、龍頭型企業產業。內生性不足,未能形成產業鏈上下游有機組合,產業整體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對制造業支撐能力不足。全區科創載體量質有待提升。企業科技創新動力不強。
二、產業選擇
從區域比較優勢、市場需求、產業關聯、綜合效益以及產業規模等方面選取一些量化指標,進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據此定量定性相結合,確定宿豫區未來重點構建“3+3”產業體系,即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新材料和食品飲料三大主導性產業,醫藥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三大先導性產業。
三、重點發展任務
產業數字賦能工程。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智能制造、食品飲料、新材料、醫藥大健康等產業的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推動更多制造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實施新材料和醫藥大健康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1],推廣網絡化制造和柔性制造模式,加快生產全過程數字化改造升級,實現“數控一代”產品普及。推動高新區智慧園區建設,引導高新區、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建立完善數字化建設標準體系。鼓勵金融服務業企業強化數字技術應用,重點培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數字金融等服務業態。加快發展數字化生活服務業,依托宿遷電子商務園區產業優勢,豐富健康養老、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行業智慧化服務供給。
產業“四化”引領工程。推動產業供給高端化發展,積極推動傳統產業向結構高級化、產品高端化、技術高新化轉型升級。推行制造業智能化升級改造,鼓勵企業持續開展智能化改造升級項目,推動制造過程、生產裝備智能化升級,培育一批省、市級示范智能車間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推動產業融合化發展,促進新材料、智能制造、醫藥大健康等領域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探索符合行業發展特點的特色化“兩業”融合發展路徑。引導產業綠色化發展,以關鍵領域綠色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綠色技術為核心,鼓勵園區持續推進化工、醫藥、物流等行業綠色產品、綠色工藝、綠色建筑等綠色化改造。
雙向開放聯動工程。深化區域產業合作。食品飲料產業重點立足時尚精釀啤酒和畜禽加工領域,協同泗洪、宿城、洋河的釀造(酒)產業布局,共同實施特色酒都建設工程;對接泗陽、泗洪食品飲料產業布局,共同打造“長三角中央廚房”。新材料產業深度對接宿遷市機電裝備、高端紡織、綠色家居和光伏新能源產業的產品和技改需求,鼓勵相關企業與宿遷下游制造企業開展合作研發。深度參與長三角區域產業合作,積極承接上海及蘇南地區的技術、資本和人才溢出,推動產業“垂直+水平”聯動發展。鼓勵新材料、醫藥大健康、數字經濟企業深度融入長三角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將宿豫區打造成為長三角北部地區產業協同、創新開放的重要支點。
產業鏈再提升工程。加快引培鏈主企業,瞄準“3+3”產業頭部企業,制定精準招商引資政策,重點打造以“數字+”“新材料+”醫藥大健康產業鏈、“數字+”食品飲料產鏈2條產業鏈,與其他縣(區)共同打造膜材料、金屬新材料2條產業鏈,積極融入全市光伏新能源產業鏈。積極培植優質鏈上中小企業做精做特。實施“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等培育計劃,落實各級惠企助企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持續提升技術和工藝水平。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以“鏈主”企業為引領,建立完善的市場網絡和銷售渠道,走規模化發展道路。引導中小企業“做專、做精”,走分工協作專業化發展道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鏈,在醫藥大健康、數字經濟等前沿技術領域,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支持各園區豐富和擴大應用場景、完善生態,建設未來產業試驗點。
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發揮宿遷國家級高新區平臺優勢,建立健全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培育機制,明確科創項目認定標準、獎補機制、監督管理辦法。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實施分類、滾動、接續培養。加大企業研發后補助支持力度,由區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按企業上一年研發經費支出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持續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推動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以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北斗電子信息科技園為重點,規劃建設5個科技產業綜合體。推進Boot Camp(宿遷)等現有眾創空間完善提升項目路演、投資對接、創業指導等服務。
服務效能增強工程。強化數字政府頂層設計,加快推進一體化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建設人口、法人單位、公共信用、宏觀經濟、空間地理和電子證照六大基礎信息資源庫。拓展網上辦事廣度和深度,實現從網上咨詢、網上申報到網上預審、網上辦理、網上反饋“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嚴格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取消下放行政許可事項的指導意見,簡化、優化和規范辦事程序,明晰審批標準,公開辦理結果。搭建宿豫區產業投資地圖平臺[3],通過網頁、APP、小程序等多種媒介,整合招商項目、招商政策和招商信息等資源。推動國有融資擔保公司參與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設立新材料、北斗電子信息等專項產業發展子基金,大力開展投貸聯動、商業保理、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業務。
參考文獻
[1].鄭瑛琨, 經濟高質量發展視角下先進制造業數字化賦能研究. 理論探討, 2020(6): 第134-137頁.
[2].付全軍, 智能工廠綜述與發展趨勢探究. 水電水利, 2019(4): 第161-162頁.
[3].張志強與俞薦中, 寧波市產業用地云招商地圖上線企業找地不再難. 浙江國土資源, 2020(7): 第37-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