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瑤 冉明亮
摘? 要:本文從存貨的基本概念、規章制度與體系建設、采購計劃管理、庫存存貨管理、生產工序在產品管理等方面系統闡述了制造業存貨管理與控制方法和獨特見解。
關鍵詞: 存貨;管理;控制;方法
一、基本概念
存貨是指存在倉庫里的物料、生產工序的在產品、產成品等。物料是指采購未加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在產品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還沒有完工的產品和半成品;產成品是指已經生產完工并驗收入庫的產品。
存貨是企業重要的流動資產,是影響企業流動資金的重要因素。降低企業平均資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貨的流轉速度和總資產周轉率對提高企業的效益顯得尤為重要。存貨一般情況下變現能力較弱且容易貶值,存貨較多會造成資金的沉淀積壓,當存貨占有金額過大時會導致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
存貨管理與控制是制造業的管理難點,隨著科技創新能力迅速提升、國際貿易霸凌主義的垂死掙扎,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多,存貨管理與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如果管理不善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良性發展,甚至威脅企業的生存。
二、規章制度與體系建設的重要作用
存貨管理與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僅是物料計劃部門和倉儲部門的事,它是全員參與的全過程的管理活動,不僅要有企業高層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正確決策,而且要有中層領導、專業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的基層員工普遍參與。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控體系作為組織保障,以企業文件化形式規范并固化各級領導和員工的崗位職責,將存貨管理與控制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和常態化,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協同提升存貨管理能力。
最基礎的管理制度應該包括:存貨管理與控制的公司例會制度、物料計劃與審批制度、庫存物料保管與使用管理制度、庫存物料定期盤查與審核監督制度、在產品管理與清查制度、入庫產品質量檢驗與監督管理制度、物料配送管理制度、生產現場5S管理制度等。
規章制度和體系建設文件化以后,制度或體系編制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制度或體系文件規定的相關職責和要求能夠充分執行與落實,定期對規章制度或體系文件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規章制度和體系文件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
三、如何提高采購計劃的合理科學性
1、對庫存存貨實施ABC分類,并按照分類編制采購計劃
根據存貨占用的庫房空間、數量以及成本之間的關系將存貨分成A、B、C三類進行管理和控制。物料采購計劃要按照存貨ABC分類法,同時根據日生產用量、供應商的供貨距離、供貨方式、存儲時間期限、入庫檢驗收方式等情況綜合制定:
A類庫存存貨:是指貨物占用庫房空間和采購金額比較大的物資,存貨單元累計在10%左右,但是成本卻約占總成本的70%;
B類庫存存貨:是指存貨單元累計在20%左右,成本也占總成本的20-25%;
C類庫存存貨:是指存貨單元累計在70%左右,但是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卻比較小,只占5-10%。
對A類存貨的管理與控制,在編制物料采購計劃時要計算每種物料的經濟訂貨量,盡可能適當降低采購數量,增加采購批次,以減少庫存存貨積壓,也就是減少昂貴的存儲費用和大量的資金占用,同時降低存貨儲備和報廢風險。
對B類存貨的管理與控制,在編制物料采購計劃時也要事先計算經濟采購量,但可以不必像A類那樣嚴格。
對C類存貨的管理與控制,由于它們為數眾多,而且單價又很低,存貨成本也較低,因此,可以適當增加單批采購數量,減少全年的采購次數,降低采購難度和采購成本。
2、零存貨管理理念
零存貨管理理念也是最常見和最有效的存貨管理與控制手段,但零存貨管理與控制手段是一種高層次的管理,管理的難度比較大,它使庫存存貨趨近于零的方向將存貨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沒有存貨。也就是說,只有當有了客戶訂單或試生產安排等情況下才進行生產和經營,只有生產需要時才編制采購計劃購買材料和零部件。這種方法的實施對存貨的控制最有效果,適合于一次性訂單合同的新造產品、試生產項目、需求數量較少并對生產組織及交付時間要求不高等情況,對經常性項目不建議實施,否則就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生產組織活動,降低生產效率。
3、如何降低訂單及技術變更風險
在市場環境風云變化和中國科技創新廣泛深入發展的新時代,訂單和技術方案發生變更的可能性增大,而且變化的頻次增多,營銷和技術部門提前預判掌握并發布相關信息給物料計劃和采購部門,可以及時有效杜絕或降低變更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是有效避免新產生庫存存貨積壓和增加存貨數量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或措施。與此同時物料計劃和采購部門也要采取措施,對變更可能性較大的物料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采購批次,減少采購到貨數量(經濟批量),實現與物料供應商風險共擔和降低存貨的目標。
4、如何制定庫存存貨期量標準
按照精益管理理念并結合庫存存貨的消耗量、供應商供貨距離、采購難度及成本占比等情況制定庫存存貨期量標準,并根據產品變更、技術變更和存貨實際消耗量變動情況適時對期量標準進行調整。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自動對庫存存貨數量進行管理,當庫存數量低于最低期量(安全庫存)警示值時,信息系統自動提示采購需求信息,計劃編制人員及時編制下達采購計劃,避免庫存數量不足影響生產,當庫存數量大于最大期量標準時,信息系統同樣自動提醒計劃人員,建議計劃編制人員停止采購,避免產生存貨較高的風險。
四、如何做好庫存存貨的規范管理
1、按照ABC分類與生產工藝流程分類
首先,對企業全部存貨按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訂單難度等為標準,劃分出ABC類,對貴重物品、危險品、有儲存期限要求的物料等存貨采取特別控制措施。與此同時按生產工藝流程分類進行分區管理,這種分類管理的優勢是充分利用專業管理、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并有利于物料的配送。
2、做好庫存存貨的防護保管與發送
制定庫存存貨的防火、防潮、防銹蝕、防超期等措施,物料發送應堅持遵守“先進先出,后進后出”原則,對有儲存期限要求的存貨,建立信息化預警系統,按照入廠時間和入庫批次的先后次序提前預報警示并辦理發送,防止存貨超期報廢或裝用質量風險。
3、庫存存貨的定期清查盤點與監督管理
首先,倉儲保理人員要保持存貨的日清月結,主管部門要建立庫存存貨的定期清查盤點制度,確保庫存存貨賬物相符。與此同時運營、財務、合規等監督管理部門要對庫存存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監督抽查盤點,如有盤虧和盤盈,應分清責任并及時處理。
萁次,技術和訂單變更存貨,計劃部門要及時組織對庫存存貨和生產現場存貨(在產品)進行清查,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對清查的存貨進行整理分析,提出處理建議并及時處理。
第三,長期無動態變化或賬齡較長的存貨,計劃部門要定期組織倉儲管理、采購、技術、質量保證、財務等部門進行清查和統計分析,提出處理建議并按照管理制度規定的流程及時處理。
第四,質量問題存貨,質量保證部門對采購到庫的產品質量問題物料通知倉儲管理部門進行分區存放并做好標識。倉儲部門及時通知使用單位將問題物料及時返庫,并通知和督促采購部門及時對存貨進行處置。
五、如何做好生產工序在產品管理
1、編制好生產工位物料清單
生產工位上的物料必須全部整理出來,明細應包括:物料代碼、物料名稱、規格型號等內容,并隨著工位作業內容的調整以及生產線平衡的調整而同步變化。
2、做好物流配送方案設計
以工位節拍化生產物料需求信息為配送目標,持續不斷地改善配送方式,以最佳配送方式確保工位物料及時、準確配送,有效避免生產工序在產品存放混亂現象和積壓風險。
物流配送方案設計應遵循:以現場需求為中心、準時配送、準確配送和配送經濟性。生產工位的物料需求才是生產所必須的,不需求的物料不配送;準時配送是保證物流系統整體優化方案能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準確配送包括準確的物料明細、物料名稱、規格型號和配送數量等配送信息傳遞,經濟性是指通過合理配置基本資源,充分合理地運用優勢,消除浪費,保障物流服務的低成本。
3、做好現場“三定”管理
制定標準,對現場實施整理、整頓,將不要的東西清除,并按照不同物品的類別進行規范擺放,做區域標識和數量標識,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糾正,實現生產工序在產品的有效管控。
4、做好物料需求與配送信息化建設
通過信息化及時將現場生產信息與物料需求信息有機結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配送準確性和及時性,提高生產效率,有效減少在產品數量和金額。
參考文獻:
[1]中國中車集團公司劉化龍、奚國華主編的《精益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