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登志
摘? 要:在保護和促進區域自然植被水循環發展、改善地球空氣凈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當前,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人類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價值理念,要求人們在繼續發展地方社會經濟事業的同時,充分保護我們周圍的人文自然環境,確保自然和諧共處的和諧效果。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客觀背景下,農產品出口需求巨大,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大。畜牧業出口作為國內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國內畜牧業市場的健康、快速、健康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各種重要的生態問題。因此,必須重視我國草地生態建設,以保證畜牧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關鍵詞:草原生態保護;畜牧與;可持續發展;對策
草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凈化空氣,為人們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草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開始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1影響我國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困難的原因
1.1人為原因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類經濟的發展,畜牧業得到了發展,但放牧仍然是不合理的。過度放牧將直接影響草地的生長。另外,由于缺乏一定的管理標準,尤其是放牧時間的不合理,使得草地休息時間很少。這將導致草原退化[1]。
1.2鼠蟲害原因
近年來,天然草地上的嚙齒動物和害蟲成倍增加。由于過度放牧和放牧方式不合理,導致天然草地的綜合質量下降,使鼠類和昆蟲更容易遭受大規模災害。嚙齒動物的生命力相對頑強,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導致嚙齒動物和害蟲在草原上的出現,給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一定壓力,增加了工作難度。
2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草原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2.1草場面積退化
畜牧業的擴張直接導致了對草地需求的急劇增加,導致天然草地的更新率低于采礦業,草地面積明顯減少。例如,中國西北地區是畜牧業的主要開發區。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大型牧地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草地退化。捕食性開發減緩了草地的再生,已成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將對草地生態環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2.2減緩草場的更新速度,草場土壤失去活力
草原自然退化植被系統的快速恢復繁殖和正常生長還需要數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應及時停止放牧,并為草地牲畜提供足夠的生長緩沖,并給予草地生長所需的時間。然而,在現階段的畜牧業中,為了有效地提高現代畜牧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畜牧業者在恢復綠化的同時,仍在放牧草地,造成了苗木的消耗和踐踏。幼苗莖葉嚴重受損,根系無法持續呼吸和吸收植物養分,導致幼苗枯萎死亡。廣泛種植的幼苗死亡率的降低也增加了局部土壤水分循環轉化能力,導致土壤缺氧。此外,飼料中通常使用抗生素、金屬微量元素等化學物質,但這些化學物質的殘留如果不在土壤中閑置,會造成土壤固結等問題,嚴重破壞草原生態環境[2]。
2.3自然災害頻發
隨著草地畜牧業技術的飛速發展,草地畜牧業規模不斷擴大。捕食者經濟的過度發展嚴重威脅著草地生態安全的平衡,導致草地退化和土壤固結。以西北地區草地植被嚴重退化為例,由于草地植被過度退化,許多土壤暴露在地表。在我國西北地區,草原風蝕也是由全年大風引起的,裸露的沙土不受草原植被的保護。由于嚴重的風蝕,沙漠化土地問題很容易出現。草地植被水土保持屏障的功能也將逐年退化,增加沙塵暴等一系列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畜牧業技術的盲目發展和草原資本的殘酷掠奪,嚴重威脅著我國草原生態系統的整體自然平衡,引發了一系列頻繁發生的自然生態災害。
3實現草原生態與畜牧經濟共贏的措施
3.1建設人工草場
建設人工草地,緩解天然草地的壓力。人工草地的建設不僅可以減輕畜牧業對天然草地的壓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草地的生態環境。與天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地能更好地滿足牲畜的營養和數量需求。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例,采用人工種草改善草地生態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工種子可以種植在苜蓿、草蜜等優良牧草品種上[3]。
3.2采取輪牧的放牧方式,提高草場利用效率
為了有效恢復全國草地生態功能的平衡,必須重視草地環境保護。根據我國當地草地環境的基本實際利用情況,將全國草地自然保護分為季節性草地保護和牧區保護,實現我國草地資源的長期有效循環利用。同時,草場所有者應嚴格依法采取季節性、集中封閉草場、牧區等應急措施,使退化草地的牧民有足夠的時間緩沖調整時間。減緩退化草地牧民退化調整速度,保持牧區草地資源生態平衡。
3.3 依法治草,加強對草原的環境保護
為了保護草原環境,草原和牧區工作人員必須加強草原管理法的執行。此外,執法人員必須有效地加強執法巡邏,采取最嚴格和必要的法律措施,調查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各種活動。同時,要在實踐中提高對環境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全面認識,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全體人民在努力發展我國畜牧業經濟的同時,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實現中國人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
3.4有效防止病蟲鼠害現象的發生
嚙齒動物和昆蟲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影響了草地的生態保護,對草地造成一定的破壞。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草地病蟲害和鼠害的調查和現場實施,以預測和減少草地病蟲害和鼠害的影響。此外,在草原上使用生物制劑可以減少害蟲和嚙齒動物的發病率[4]。
3.5讓群眾意識到草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草原生態保護的重點之一是宣傳工作,這是個人無法單獨完成的。要從群眾入手,加強宣傳,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提高群眾對草原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逐步重視草原生態保護。在實際的宣傳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為管理者組織宣傳講座,內容可以是草原環境保護戰略和法律知識。但要注意在宣傳過程中,要積極主動,不沉悶,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在環境保護方面,應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草原生態環境保護。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畜牧業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不僅給草地人畜帶來了巨大的間接經濟效益,而且對改善草地生態環境建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經濟影響。草原生態問題與畜牧業的穩定發展是相互依存的。禁止無條件限制擅自開發利用草場植被。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采取季節性草地恢復、休耕建設等管理措施,使退化草地恢復足夠的天然緩沖建設時間,保持退化草地生態平衡。目前,草原植被保護示范區建設面臨著許多嚴峻的環境挑戰,必須及時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生物保護工程措施,確保牧區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均衡有序發展。符合生態放牧輪作和自然規律。
參考文獻
[1]劉銀奎.論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新農業,2022(04):22-23.
[2]蔣玲.淺談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南方農機,2022,53(03):143-145.
[3]劉素蘭.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21,15(36):76-78.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23.
[4]袁春華.淺談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J].南方農業,2021,15(29):118-119.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