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洗錢犯罪和恐怖融資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強,加之貧困落后地區人們洗錢知識欠缺,意識不強,更不懂得洗錢的危害,因此,洗錢分子開始轉移洗錢的區域重心,從經濟和科技發達地區向貧困落后地區轉移。本文將以兩當縣轄內銀行和保險機構為例,通過開展調查,剖析當前貧困落后地區銀行和保險機構在反洗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貧困落后地區反洗錢防御體系構建的對策。
關鍵詞:貧困落后地區;反洗錢防御體系
一、調查現狀
兩當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東北部,地處陜西、甘肅、四川交界的秦嶺山區,屬于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9月脫貧摘帽并退出貧困縣序列。截止目前,兩當縣轄內共有銀行機構4家,保險機構5家,從事反洗錢工作人員10人。近年來,人行兩當縣支行依照反洗錢法律法規,立足風險為本,積極轉變監管方式,完善風險評估方法,不斷加強對轄內4家銀行機構和5家保險機構的監管,有效提升了全縣反洗錢監管工作的有效性。
(一)開展宣傳,提高反洗錢意識。兩當縣支行積極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反洗錢宣傳活動:聯合轄內銀行和保險機構,以“七一”建黨節為契機,在紅色教育基地兩當兵變紀念館開展了反洗錢宣傳活動;借助“3˙15”“5˙15”“6˙14”“守住錢袋子宣傳月”“金融知識普及月”等宣傳活動,積極開展反洗錢宣傳,營造濃厚的反洗錢社會氛圍。現場接受咨詢人數800余人,發放各類宣傳資料達2500余份,充分利用美篇、微信公眾號、易企秀、微視頻等宣傳反洗錢法律法規、洗錢犯罪活動危害等反洗錢基礎知識,微信推送量3000余次,受益群眾5000余人次,宣傳成效突出,為打擊洗錢犯罪、優化金融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培訓,提升反洗錢能力。2018年以來,兩當縣支行在本行組織開展反洗錢培訓6次,共計對反洗錢部門負責人和業務人員等155人次開展了培訓,并在每次培訓結束后開展了相應的反洗錢知識測試;受邀在4家銀行和5家保險機構開展反洗錢培訓4次;對新開業的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兩當縣支公司開展了反洗錢業務培訓,并對該保險公司需定期向人行報送的反洗錢資料、時間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此次培訓為新設立保險公司合規經營、規范開展反洗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聯合監管,提高反洗錢質量。一是開展考核評級。通過查看內控制度、日常監管檔案、年度報告和實地調查等方式,對4家銀行機構和5家保險機構進行考核評級工作。二是開展信息共享。建立反洗錢協調機制,按季走訪公檢法部門,深化四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配合,暢通了反洗錢信息共享渠道,建立部門之間線索移交和反饋機制,各部門協作配合,集中力量,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反洗錢入罪,目前檢察院、法院、公安部門人員對洗錢案件的敏感度和重視程度比以前有了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反洗錢內控制度不完善。通過對轄內銀行和保險機構開展反洗錢考核評級和現象檢查工作發現:一是部分銀行和保險機構反洗錢內控制度照搬照抄現象嚴重,未能結合自身業務及行業特點制定相應的規章流程。二是部分銀行和保險機構存在反洗錢內控制度不完善和修訂不及時現象,其內控制度中未包含反洗錢保密、反洗錢內部審計及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操作流程等相關制度,部分銀行機構未及時修訂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辦法。
(二)客戶身份識別資料不齊全,盡職調查不到位。一是部分銀行和保險機構對客戶所填報的實際居住地、職務、聯絡方法以及緊急聯系人等信息填寫不齊全。二是個別客戶不配合身份真實性驗證服務。工作人員在開展顧客盡職調查時,部分顧客怕泄露自身隱私,從而導致一些顧客反感,不配合工作人員的情形時有發生。
(三)反洗錢技術水平落后。貧窮落后地區受經濟和科技等因素影響,反洗錢監測技術落后。目前,全轄銀行和保險機構沒有一套反洗錢監測核心系統,對于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的報送完全依賴人工方式來甄別,所以存在信息紕漏的可能性。另外,部分銀行機構的支付數據監測系統技術落后,加大了銀行機構對大額資金的監測難度。
(四)反洗錢工作人員數量不夠能力不足。部分保險機構的反洗錢工作人員是兼職,這與當前保險機構業務量快速增長的現象不相匹配,并且這種矛盾在與日俱增。同時,部分銀行和保險機構存在工作人員未經崗前培訓,對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相關要求未能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辦理相關業務,繼而在客戶風險等級評定、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分析等方面很難達到反洗錢工作的相應要求。
(五)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銀行和保險機構反洗錢意識不強,對開展反洗錢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是認為洗錢行為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才會有,洗錢分子不可能到貧困落后地區來洗錢,更別說我們這種“小地方”。二是為了多爭取客戶并提高客戶占有率,擔心失去客戶市場而降低收益,不愿開展反洗錢,只有在應付檢查時才開展反洗錢活動。三是存在懼怕心理。懼怕一旦發現洗錢行為,并被公安機關立案,日后洗錢分子打擊報復。
三、相關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律。一是針對貧困落后地區互聯網金融洗錢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打擊不法分子在貧困落后地區利用互聯網金融洗錢的行為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二是積極完善監管合作制度。建立“人行+公安+法院+檢察院”的聯合監管制度,部門之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全方位多層次監管互聯網金融領域中的洗錢行為,讓洗錢分子無空可鉆、無機可乘。
(二)加大反洗錢業務培訓。建立人行主導,銀行和保險機構抓落實的反洗錢業務培訓制度。一是通過線下培訓、線上培訓、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強反洗錢專業知識培訓,提升銀行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的反洗錢意識和能力,特別是加強對一線柜臺工作人員反洗錢意識和異常交易識別能力的培訓。二是加大對轄內銀行和保險機構反洗錢日常工作的檢查力度和頻率,對銀行和保險機構出現的洗錢風險進行堅決處置。三是銀行和保險機構自己制定與自身業務相符的培訓制度。銀行和保險機構應建立培訓長效機制,做到定期培訓、定期考核,切實提高各級員工對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而提高反洗錢工作能力。
(三)加強反洗錢系統建設。洗錢分子為了躲避系統監測,不斷提高了洗錢技術,但貧困落后地區受當地經濟和科技因素制約,在反洗錢工作中所使用的監測技術比較落后,這就給了洗錢分子可乘之機。因此。國家和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貧困落后地區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加強對反洗錢監測系統的研究,積極提高反洗錢監測技術。這樣對大額交易與可疑交易就可以做到時時監測,一旦發現反常就可以及時報給相關部門,從而制止洗錢行為。
(四)采取不同的反洗錢監管策略。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有著眾多平臺的大產業,而各個平臺都按照各自的特點有不同的洗錢模式,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于不同的互聯網平臺進行不同的監管策略,針對不同的平臺實行個性化監管。PC客戶端與移動客戶端之間的監管方法是不同的,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之間的監管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采用同樣的反洗錢監管方法,其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平臺、機構采取不同的監管策略,以提升反洗錢監管效率。
(五)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一是搭建同行信息共享平臺。如銀行間反洗錢信息共享平臺,保險間反洗錢信息共享平臺。銀行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在辦理業務時,發現可疑客戶或可疑行為之后,這些客戶有可能會轉向其他銀行和保險機構,所以搭建同行信息共享平臺對預防、攔截洗錢行為,提高反洗錢效率有著重要作用。二是搭建監管部門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強化人民銀行、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各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實行反洗錢相關信息共享制度。同時,監管部門一旦監測到洗錢預警信息應及時提示轄內金融機構。
(六)建立健全反洗錢激勵約束機制。監管部門定期舉行反洗錢業務培訓,可以提高從事互聯網金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使他們有能力判斷資金的來源與流向并分析洗錢風險。負有反洗錢義務主體的相關部門學習互聯網反洗錢專業知識,努力提高反洗錢監測能力和分析能力,積極積累反洗錢經驗可以有效打擊洗錢行為。但想在貧困落后地區杜絕互聯網金融中的洗錢行為,僅靠監管部門和負有反洗錢義務主體相關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他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共同努力。因此,國家可以建立健全反洗錢激勵約束制度,激發全社會各行各業參與反洗錢活動的積極性。一是建立和完善“一傳手”“一把手”制度。對于應當發現但沒有發現可疑交易的接柜人員,部門應追究該接柜人員,即“一傳手”的責任;對于存在可疑交易卻不上報或是虛報數量的機構,國家應追究該機構主要負責人,即“一把手”的責任。二是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在進行互聯網金融反洗錢活動的過程中,對于提供了有效線索和證據的人員或機構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負有反洗錢義務的人員或機構在反洗錢活動過程中,若存在不積極履行責任、逃避責任的行為則給予相應的懲罰。三是建立反洗錢信息發布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將各負有反洗錢義務主體責任的機構,在每月、每季度、每年所發現的可疑交易具體數量通過網絡公布出來,這樣既可以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還可以給予缺乏反洗錢積極性的機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