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首次明確了鄉村建設行動的任務書和路線圖。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延續和拓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為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進鄉村建設,要牢記“農”字。堅持為民而建,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農民始終是行動的主體。鞋子合不合腳,穿的人才知道;鄉村建得好不好,農民最有發言權。《方案》明確,“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堅持為農民而建,尊重農民意愿”。要充分發揮農民才智,了解農民愿望,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廣大農民最需要什么,什么更有利于農民的生活勞作,就重點建什么,把精力財力花在刀刃上。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要鼓勵農民廣泛參與,全程監督,推行政務公開,暢通互動渠道,最大限度激發大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推進鄉村建設,要把握“穩”字。《方案》指出,“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鄉村建設,不是要推倒重來,千篇一律地建成和城市一樣的高樓大廈,而是要在保存中國特色田園鄉村基礎上提檔升級,避免“有鄉村沒鄉愁,有新房沒靈魂”。要傳承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盡可能保留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
推進鄉村建設,要做到“實”字。農村在我國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農村地區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94%以上,2021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鄉村居住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36.11%。此次,中央下發《方案》,就是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因此,要在目標上,做到從實際出發,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在財力可持續、農民可承受的范圍內,重點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建設,不搞“一刀切”、齊步走。路徑上,做到扎實推進,各地各部門要細化措施,強化政策協調銜接,抓好評估考核,切實形成鄉村建設的合力。效果上,做到抓實長效。創新農民自管、城鄉一體化管護等方式,確保鄉村基礎設施建管結合,長效運行。
《方案》要求,到2025年,鄉村建設要取得實質性進展。任務艱巨,時不我待。我們既要抓緊干起來,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又要扎實穩妥推進,堅持進度服從實效。我們相信,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定會在我國的多彩大地漸次呈現。E2102FF1-1306-4CB4-B36C-8455CEF4F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