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革迅速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中,中小微企業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的關鍵引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加大財稅政策、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創業興業、服務體系建設等支持力度。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整體創新競爭力不強。
從《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來看,在過去十多年間,規模較小的企業創新投入增長較快,但波動較大,獲得的政府資金增長率低于大型企業。短期內,企業創新活動的產出體現在新開發項目、申請專利上,最終體現在新產品的銷售收入上。比較來看,大型企業申請專利數增速較快,而中型企業新開發項目數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增速較快。大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從2011年的15.91萬項,增長至2019年的35.54萬項,增長了近1.23倍,中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相對增長較為緩慢,增長了1.05倍。在新開發項目數方面,2011—2019年間,大型企業僅從9.84萬項,增長至10.11萬項,而中型企業則從7.77萬項,增長至15.20萬項。對比更加明顯的是新產品銷售收入:2011—2019年,中型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增長了1.75倍,大型企業僅增長了0.66倍。除此之外,規模越大的企業產品或工藝創新實現比例越高,微型企業面臨的失敗率越高:2016—2019年間,開展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微型企業年均10 904家,最終實現產品或工藝創新的微型企業年均8 576家,產品或工藝創新實現率為78.64%,而對應的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的產品或工藝創新實現率分別為82.81%、86.22%和88.96%。可以看出,我國中小微企業確實是技術創新的關鍵引擎,在過去十多年間實現了突破性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制約因素:開發新產品新工藝的失敗率更高,導致中小微企業創新投入波動大;較大型企業相比,政策扶持力度也比較低。基于此,本文從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政府采購三個方面梳理我國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的一系列政策,并對比借鑒美國激勵小企業創新的政策,對我國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的財稅制度做出總體評價并提出完善建議。
技術創新產品一般具有公共產品的外部性,其成果會產生部分溢出效應
而形成社會收益。因此,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支持,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目前,為激勵中小微企業創新所普遍采用的公共政策工具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直接資助)和政府采購(間接補貼)。
稅收優惠主要通過稅收遞延、稅收抵免及稅前扣除等方式間接影響企業的研發活動從而促進企業創新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為鼓勵企業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涉及增值稅、營業稅、關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多個稅種,涵蓋企業創新準備、研發及產業化等各個環節。
1.創新準備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偏重投資方,直接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較少
在創新準備環節,中小微企業需持續投入大量資金,但相對于大企業,中小微企業的信息更不透明,并缺乏可資抵押的資產,因而融資也更為困難
。對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信用擔保機構、創業投資企業、個人股東等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主要對象是投資方而非中小微企業。這種間接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惠及中小微企業需進一步考量。而且,我國金融體系中“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的二元結構直接造成了金融資源分配機會和占用成本的嚴重失衡與不公,產生了對中小微企業等弱勢群體的金融排斥。當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來源仍以自有投入為主,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通,融資比例低、核準周期長
。給予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沒有直接針對創新,屬于普惠性政策;另一方面,除了增值稅免稅政策之外,針對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要求企業有正稅基為前提,這取決于納稅年度結束后企業的盈利情況,具有滯后性,無法給中小微企業帶來及時的資金支持,只在預期上進行激勵。
2.研發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未對企業規模進行區分,大中小微企業同等享受
如表1所示,研發環節鼓勵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政策主要有三類:一是加計扣除政策,允許企業將研發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一定比例加計扣除
;二是當用于研發的機器和設備超過一定價值,允許企業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實行加速折舊;三是企業投資建設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內外資項目,其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以及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和配套件、備件,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就這些政策而言,除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加計扣除比例從2017年1月1日開始由50%提高到75%,其他企業從2018年1月1日開始。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將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這一政策針對的是制造業行業,未對企業規模進行區分。在研發后期的成果轉化環節,針對納稅人的技術轉讓所得,我國出臺了對應的優惠政策,一是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居民企業轉讓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財稅〔2015〕116號);二是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免征增值稅(財稅〔2016〕36號)。這兩個政策亦是針對所有規模企業,規模越大的企業,產品或工藝創新實現率越高,技術轉讓可能越多,也越容易從這兩類政策中獲益。但是,在這些稅收優惠政策中,對中小微企業并無特殊優惠。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官網。
3)資源豐富,情境真實。微課的核心就是視頻的展現和多媒體課件,里面包含專家的點評和教學反思,還有練習和測驗,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具象化的情境。微課的這一特點在國內外的微課交流平臺上都展現出來。當前微課不應只是視頻資源,還要將微課平臺發展成一個互動性教學平臺,不光有練習和測驗,還要有知識講解、學習反饋等資源,這些配套的資源能對學生自主學習發揮重要作用[4]。
產業化環節是企業創新的后期環節,接近投資的“變現”。這一環節,中小微企業可能面臨如下三類問題:第一類問題是關鍵原材料無法在國內生產或國內產品性能無法滿足需要,針對此問題,《關于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適用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合理數量范圍內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國內產品性能尚不能滿足需要的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以鼓勵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向中小企業提供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類的公共服務:第二類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創新活動可能會讓企業面臨虧損。鑒于此,《關于延長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的通知》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當年具備高新技術企業或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的企業,其具備資格年度之前5個年度發生的尚未彌補完的虧損,準予結轉以后年度彌補,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第三類問題是針對中小微企業技術人員的股權獎勵。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以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資本公積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和全國范圍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股權獎勵時,個人股東一次繳納個人所得稅確有困難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分期繳稅計劃,在不超過5個公歷年度內(含)分期繳納。總的來說,在產業化環節,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政策較多,而且涉及了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五個稅種,比較全方位地解決了中小微企業在創新產業化環節的限制問題,對于企業生產自主創新產品、提供自主創新服務有較強的引導作用。
自1999年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開始,我國出臺了各類財政補貼政策以鼓勵中小微企業創新。這些政策大都是指導性的,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比如,2021年《關于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通知》中的實施辦法,專利轉化機制的評價指標僅包含了一定時期內(每年上半年開展一次評價,總計三年)專利轉化數量、成交金額、項目數和就業人數增長幅度,并沒有考慮到專利轉化難度和挖掘潛在專利并促成成交所需要的時間長度,這可能造成評價機制不公平,忽略了真正需要資助的區域和產業,最終打擊中小微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因此,只有通過地方調研和現實考察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和評價指標,才能確保政策真正落地有效。而且,設立的各項基金資助規模不穩定、延續性較差,這無法給中小微企業形成一個穩定的預期,會給中小微企業申請這些基金資助造成負面激勵,影響財政補貼的效果。
除上述提及的政策外,還有一些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政策。比如,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了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基礎上,再減半征收;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些政策在降低中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方面作用明顯,但并非直接激勵中小微企業的創新。
該課程不像食品微生物檢驗類課程學生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微生物接種等實訓操作,因此教師大都在課堂講授,導致教學形式單一化。
與稅收優惠政策相比,財政補貼更具確定性和即時性,能夠直接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作用效果最為明顯。財政補貼能夠直觀地體現國家戰略,可以起到引導社會資本流入、引領投資方向的作用。總的來說,我國的財政補貼類政策主要分為如下四類。
(2)識別是否鉆出油氣層。進入E區后,氣測值較D區略有降幅,甲烷相對含量及3H曲線均發生了較大變化,3H曲線變化尤為明顯。進入E區后,CH曲線和BH 曲線突然交叉,CH 值增大,BH 值減小,WH 增大,形成WH>CH>BH 的格局;甲烷相對含量曲線也突然發生變化,其值突然減小。此時CH和BH 的交叉點及甲烷相對含量突變點恰好和電阻率變化的半幅點相吻合。
1. 中央政府設立的政府專項資金和基金
在貨位分配問題中,一個貨位無法同時分配給兩件貨物,假設貨物數量為D,在執行遷移操作時,需檢查待遷出是否與遷入棲息地所有SIVλ重復,若與遷入棲息地中重復,則先賦值再執行遷入操作
美國小企業
在二戰后獲得迅速發展。1947年,美國小企業總數不到806萬家,1985年便達到1 500萬家,到2018年,小企業數量占美國企業總數達99.9%以上
。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小企業完成的科技發展項目占全國約70%,小企業的人均創新發明是大企業的兩倍。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曾收集20世紀對美國和世界有過巨大影響的65項發明和創新,總結發現:這些發明和創新基本上都先由個人完成,取得專利后創辦自己的小企業,生產和銷售這種新產品,最后再發展成為大公司
。正因如此,也為了更有針對性地為小企業服務,1953年設立的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為小企業提供了各種類型的服務:貸款支持、創新指導和資源共通等。此外,美國制定了眾多法規政策扶持小企業創新和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工程質量管理問題探討……………………………………………………… 劉亞峰(6-234)
這些基金服務于中小企業創新的各個方面,資金規模從幾億元到幾百億元不等,涉及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給予中小企業各類補貼、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等各個方面。其中資金規模最大的是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該基金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要求,于2015年9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定位于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共同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規模,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創新創業。截至2021年5月,已設立完成四支直投子基金實體,認繳出資總規模195億元。2020年5月,為貫徹落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央財政出資150億元,與上海國盛、中國煙草等社會出資人發起成立了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母基金),主要通過投資設立子基金等方式,基金總規模達到1 000億元以上,重點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中長期股權融資問題,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較早成立的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的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財政撥款的金額波動非常大,1999—2008年,年撥款均在10億元左右,從2009年突然增長至近35億元,后逐年上升至2013年的51.21億元,2014年未公布相關數據,2015年又驟減至11.36億元。從金額變化來看,我國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基金還需更強的確定性和延續性。
2. 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
3.產業化環節稅收優惠政策針對性較強,涉及的稅種較多
2015年開始,為解決財政資金使用分散、支持政策傳遞距離長的問題,根據《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國開始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致力于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整合政策資源聚集服務要素,縮短政策流程,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機制。《關于支持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通知》規定,中央財政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示范城市獎勵支持,由示范城市統籌使用,資金用于強化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對小微企業入駐適當減免。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關于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 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充分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大企業帶動作用。從效果來看,2019年7月,財政部公布了第一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績效評價結果,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成效顯著。績效評價結果排第一的杭州市2018年小微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1 978億元,同比增長13.56%;小微企業新增授權專利30 351件,同比增長45.71%;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254.78億元,同比增長93.32%;小微企業新增就業人數137.9萬人,同比增長106.43%。
無論是作者國籍發生改變的文學作品還是海外華人作家的文學作品,都應該盡量遵從《中圖法》的規定,按照著作初版或作品發表時的作者國籍執行分類,同時應該保證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分類一致性。
3.共性技術平臺
2018年開始,在總結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經驗基礎上,財政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聯合制定了《關于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實施方案》,通過支持一批實體經濟開發區,引導開發區打造專業資本集聚型、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特色載體,推動各類載體向市場化、專業化、精準化發展。在具體做法上,一是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項目開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主題班,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二是鼓勵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資源匯集優勢,搭建行業資源與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對接機制,促進生產資源要素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高效流動;三是各地方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政策,推動省級國有企業與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建立互動機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4. 專門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政策
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自2018年開始,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在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產品基礎上,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獎勵力度進一步加大。《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涉及的獎補資金則達到了100億元以上。這類政策效果顯著:截至2021年2月,全國范圍內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 832家。
從各地文件看,地方層面也積極響應中央政策,發展目標和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如2021年3月廣東省提出,“力爭未來五年推動3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登陸滬深交易所主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等資本市場,助力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2月陜西省提出,積極開展陜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及掛牌培育,積極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集中入庫,推薦優秀“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省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同月,深圳市啟動“2022年民營及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扶持計劃”,重點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并為其提供融資擔保。
作為一種需求導向的政策手段,政府采購已經成為國際上通行的激勵企業創新的做法。2011年,《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規定,負有編制部門預算職責的各部門在滿足機構自身運轉和提供公共服務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應當預留本部門年度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其中預留給小型和微型企業的比例不低于60%。2020年,《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了面向中小微企業采購的比例。然而,這些政策雖然目標是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但僅規定一個最低采購比例,無法最大程度刺激企業的創新行為。《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給出了“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但只是說中小企業優先采購,并未形成硬約束。目前各省公布的中小微企業政府采購數據只有總金額,其中企業創新占多大比例尚沒有公開數據。
我國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政策豐富而全面,涵蓋中小微企業創新的各個環節,稅收減免力度持續增加。但是,這些政策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繁多冗雜的政策法規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有可能是壓力而不是便利,因為中小微企業的組織機構相對簡單,其中不乏家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偏低,對政策的接受度和操作性相對較差,會對政策的實施效果產生一定影響;二是對于中小微企業創新的前端環節、也是關鍵環節——創新準備環節而言,支持政策的針對性較弱,稅收優惠政策要么是針對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要么是投資者,這些優惠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傳導至中小微企業的創新行動,需要進一步衡量;三是中小微企業創新的終端環節——研發環節,中小微企業并沒有比大型企業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在最后產業化環節的優惠政策大都是時間性的優惠,如虧損彌補和個人所得稅的延期繳納,政策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另外,分稅種來看,我國鼓勵中小微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主要針對兩個大稅種: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就企業所得稅而言,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到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高新技術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就增值稅而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試行即征即退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費的研發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服務、設計服務等,適用增值稅零稅率。
財政補貼又可以細分為中央直接補貼和中央轉移支付通過地方政府補貼。通常來講,享受中央直接補貼有較高的準入標準,資金偏向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的投入周期長、前景十分不確定、變現能力差,這是中小微企業創新方面的較大挑戰,能夠享受這種激勵的中小微企業可謂鳳毛麟角。而轉移支付通過地方政府專項資金補貼又要考慮在地方政府負債率較高的情況下資金是否能發揮其設立初衷的問題,同時我國設立了幫扶中小微企業創新的基金,但針對基金的投資對象首先要符合一定的遴選標準。此外,能夠有資格參加國家科研計劃的中小微企業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從具體的實施效果上,我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財政補貼激勵作用較為有限。
概覽我國的政府采購政策,一部分政策只從定性角度鼓勵地方政府和大企業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創新成果的采購力度,并沒有做出定量的規定和引導,政策的可行性較差;另一部分政策雖有規定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采購比例,但對采購方向、評價方法方面的說明非常模糊。比如,2020年《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中提出“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2011年《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提出“在滿足機構自身運轉和提供公共服務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這些表述為政策的落實制造了灰色地帶。
知識服務平臺的核心是將數字資源轉化成語義資源,為數字資源知識化提供通用解決方案,并對外提供服務。構建時、地、人、事等基本知識庫,并基于這些基本知識庫,構建上層知識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檢索、導航、可視化及API服務;同時,通過用戶貢獻知識眾包服務對基本知識庫進行優化,以提供更全面、準確的知識。
在最新出臺的《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中小企業采購的物品份額占政府總采購量的比例,但文件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這一標準界定模糊。此外,我國目前沒有完善的政府采購機制,政府采購由代理機構唯一代理,缺乏監督和管理。因此,在利用政府采購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方面,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從法律依據、政策制定和采購機制等進行完善。
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政策實施六年以來,效果顯著,極大地促進了小微企業提高營業收入、吸收就業人數、專利發明和技術合同轉讓等創新行為,實現了創業、就業、創新“三個高增長”。分析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能夠利用其信息優勢,解決部分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這種以獎代補的政策,能夠極大地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經濟開發區的特色載體建設。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政策的評價體系建設是關鍵,需注意評價結果的細化。比如,第一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績效評價只考核“雙創示范”相關指標的增速或比值,對于一些本身體量較大的城市來說,這種單一的指標設計是否合理尚需討論。其他推動各類資源整合的政策,如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的政策剛開始起步,目前尚未有公開數據公布其效果。
政府專項資金或基金以貸款貼息、無償資助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創新項目。表2統計了我國目前成立的六支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專項資金或基金情況。
高新技術企業從創辦到成熟大體可以分為:播種期、創建期、成長期和成熟期。投資強度逐級遞增,而投資風險卻呈逐級下降的態勢。美國在播種期和創建期,稅收優惠側重于事前扶持;而在成長期和成熟期,稅收優惠的重點則更傾向事后鼓勵
。
1.對向小企業的投資給予稅收減免
在美國,私有企業的投資2/3以上來自私人投資者。美國鼓勵向小企業投資,降低投資所得稅率。對投入符合一定條件的小企業,股本所獲得資本收益實行為期至少5年的5%稅收豁免。對收入不足500萬美元的最小企業實行長期投資稅減免。對投資500萬美元以下的小企業永久性減免投資稅。對跨國的研究開發型小企業,在稅制上采取優惠措施。美國2001年《減稅法案》規定逐步提高遺產稅的免稅額,降低稅率,2010年完全取消遺產稅,這有利于減輕小企業繼承人的稅收負擔。另外,對風險投資收益的60%免稅
。
2.加速折舊和虧損彌補
美國的加速折舊政策主要有兩個:第179條款(Section 179)和加速折舊(Bonus Depreciation)政策。這兩類加速折扣政策針對不同類別的公司。其中,第179條款主要針對投資較少的小公司,對應的是小公司購買的有形動產、某些計算機軟件等固定資產支出,允許企業在應稅收入中扣除一定限額的固定資產折舊,這屬于法定的長期實施政策。加速折舊政策稍有區別,針對的是除上述固定資產之外的其他類型的固定資產,屬于短期政策,實施期間是2017年9月27日至2023年1月1日。在該政策下,企業可以在一年內扣除資產的所有成本。另外,按照美國的新稅改政策,企業的虧損結轉由稅改前的20年變為可無限期結轉
。這些事前扶持政策,都體現了政府與企業共擔風險,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小企業創新的風險,為小企業創新營造友好的環境和氛圍。
3.小企業免予征收可替代最低稅
美國對于企業的創新行為采取了稅收抵免的制度。但是,為防止取得重大經濟收益的企業利用稅前扣除、不予征稅和稅收優惠來大幅降低或免除納稅義務,美國對超過40 000美元免稅款額的可替代最低應稅所得(AMTI)征收20%的可替代最低稅(AMT),小企業則可以免予征收。這樣就保證了符合條件的小企業能夠不因可替代最低稅負制的實行而難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2015年12月18日,奧巴馬政府簽署《防止稅收過快增長法案》,規定總收入低于5 000萬美元、獲得研發稅收優惠的企業免予征收可替代最低稅,由此通過提高小企業標準進一步擴大了受惠小企業的范圍
。這種事后鼓勵的政策體現了政府對企業所得的分割與讓渡。
(2)清靜養神法:護理人員應保持初產婦病房環境的清潔和安靜,并適時告知初產婦,分娩是女性必經的生理過程,應以清凈、安定地心態看待分娩;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詳細為其講解疼痛的原因,并盡可能滿足產婦的合理訴求,以緩解產婦的焦慮感。
1.初創環節的財政補貼
宣紙上用水彩作畫,館藏作品中尚有5幅作品。但明顯墨線的運用更為突出,而這5幅作品均已按國畫的方式裝裱成了掛軸或橫披,在賬本中歸類為“國畫”一類(圖8)。
共塔線路極導線的閃絡包含反擊和繞擊兩種情況。共塔線路接地極線的閃絡包含反擊、雷電直接繞擊和雷電繞擊極導線引起接地極線感應閃絡三種情況。由上文分析可知,僅在單極運行時,接地極線閃絡才可能引起雙極閉鎖,故對接地極線路僅研究單極運行時的雷擊閃絡。共塔架設線路和獨立架設線路的雷擊閃絡率如表1所示。
在初創環節,小企業的最大困難在于獲得融資。基于此,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計劃和貸款項目。小企業管理局為這些貸款項目充當擔保的角色,如7(a)貸款計劃、504貸款計劃和小額貸款計劃,以此鼓勵第三方貸款機構和各企業合作,引入其資金為不同需求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7(a)貸款計劃面向無法取得信用貸款的小企業,小企業管理局會擔保貸款金額的50%—90%,根據7(a)貸款計劃內對不同貸款方向的劃分,最高貸款額度可以達到500萬美元。504貸款計劃主要為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提供服務,最高貸款金額可達550萬,貸款時長可以選擇10年、20年或25年。小額貸款計劃向為小企業提供資金、經營培訓和技術支持的第三方非營利機構提供貸款,通過與第三方貸款機構的緊密連接,以及對為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經營培訓的第三方機構的獎勵,小額貸款計劃間接培育了小企業的生存技能,降低了企業經營失敗的風險。
7(a)貸款和504貸款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女性、少數民族和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家所創立的小企業。而且,在決定是否核發貸款時,并不是根據抵押品、信用歷史或是過去企業的成功紀錄,而是根據貸款者的正直程度及創業構思的可行性
,這樣就保證了具有創新潛力但資金不足的企業能夠順利獲得貸款,有利于政策的落地。從2020年美國各類小企業貸款計劃的規模來看,規模最大的是7(a)貸款計劃,該計劃在2020年財政支出9 587.1萬美元,惠及62 500家小企業。貸款者監督審查、履約保證和科技援助的財政支出也超過了4 000萬美元。從小企業管理局對貸款者監督審查、履約保證、科技援助的財政支出額度、立法的完善性及風險管理分類全面細化等方面可以看出,小企業管理局非常重視引入第三方機構貸款計劃的有效性和透明性。
2.研發環節補貼項目
豬丹毒潛伏期平均為3~5天,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型(敗血型)、亞急性型(疹塊型)和慢性型(心內膜炎型)3種。
美國針對小企業研發環節的扶持政策主要體現在兩個項目: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和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STTR)。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就通過這兩個項目幫助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研究和技術轉移。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根據美國1982年《小企業創新發展法案》建立,主要目標群體是那些難以有效獲得研發資金,但具有商業化潛質的小企業,因而對已經能夠吸引外部投資的小企業,如風投公司、對沖基金等小企業的申請資格做出了嚴格規定,以防止公共研發資金的無效、低效使用。另外,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資助的最大特點是階段性,從可行性研究到研發、再到商業化,根據前一階段的資助效果決定下一階段的資助對象,而非“一通到底”的一攬子資助。通過合理的獎勵機制設置,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促使企業發掘自己的研發潛力,同時激勵企業將研發項目商業化。在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創立10年后,1992年,美國政府推出了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以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為藍本,旨在刺激技術創新,通過推動公私合作促進技術轉讓,推動聯邦研發創新的商業化。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要求擁有超過10億美元非本單位使用的研發預算資金的聯邦部門,為小企業和非營利機構保留一定比例的研發資金,美國國防部、能源部、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國家航空航天局、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機構都參與了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按照小企業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這兩個項目的計劃數高達30億美元,聯邦政府對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和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投資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計劃比例分別為3.2%和0.45%。
值得一提的是,李爾的適配性后座系統更是基于創新的ConfigurE+技術,重新定義了車內空間。通過超長滑軌輕松調節后排座椅方向和前后排座椅間距,且便于安裝拆卸,從而實現車內空間在商務、貨運、休閑等多種模式間的任意切換。
3.成果轉化環節的財政補貼
在成果轉化環節,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科技合作計劃(FAST)的目標是幫助小企業拓展服務、提供資金融通及技術支持等;國家貿易擴張計劃(STEP)的目標是幫助小企業出口。這些政策不僅注重培育現有的小企業,還通過各類培訓項目為小企業引進資源,培育更多的潛力企業,形成了一個面向未來、面向革新的正反饋機制。具體來說,科技合作計劃為實施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的州或地區項目提供為期一年的資助,旨在提高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的獲資助企業數、增加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每階段的資助數,以及更好地實現最終成果的商業化。另外,據聯邦統計數據,美國出口商的97%是小規模企業,占出口總額的1/3。為解決小企業獲得融資和進行出口所面臨的困難,小企業管理局聯合美國出口援助中心(USEACs)、小企業管理局區域國際貿易管理局(DITOs)、小企業發展中心(SBDCs)和小企業發展中心協會(ASBDCs)為小企業的貿易活動提供了一系列貸款,并制定了國際貿易擴張計劃(STEP),以幫助小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公平機會。按照小企業管理局公布的數據,國際貿易擴張計劃每年培訓幾千家小企業,接受幾千家企業的出口咨詢,此計劃每年的財政支出也達到了3 000萬美元左右。
我們知道安培力是通電導體或者電流在磁場中受到的力,而洛倫茲力是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且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任意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當導體置于磁場中且不通電時,電子無序運動,單個電子受洛倫茲力,但不存在對導體整體的安培力,從能量的角度來看,由于外部沒有電能輸入,對導體而言也沒有動能和勢能的增加,整個系統是能量守恒的,對電子而言,受洛倫茲力在任何時刻都與運動方向垂直,因此也處處不做功。
除此之外,為了幫助小企業對接資源,美國建立了小企業發展中心(SBDC)項目、區域創新集群項目(RIC)、美國最大的志愿企業指導項目(SCORE)、女性商業中心項目(WBC)、美國原住民援助計劃、小企業導師項目(ASMPP),通過導師—學徒(Mentor-Protégé)協議等,幫助小企業和經驗豐富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據美國2021財年的數據,2020年小企業導師項目財政支出209.1萬美元,通過的協議合作數345個,小企業中標概率50%,2020年小企業發展中心財政支出14 572.2萬美元,區域創新集群項目財政支出446.6萬美元。
1.美國對采購主體、采購對象的金額和比例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1953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了《小企業法》,授權小企業管理局服務小企業的合法性。美國設立了小企業合同計劃,來保證小企業在政府采購的競爭中能獲得“公平的份額”。具體來說,該計劃要求聯邦各部門在一定情形下,將金額價值在1萬美元—25萬美元之間的合同留給小企業;如果某些合同只適合小企業,則需給與小企業單一來源采購權
。另外,法律規定聯邦部門要為特殊類型的小企業留出一定的合同份額,并對聯邦政府和各個聯邦部門的采購比例都做出了詳細明確的規定。比如,要為滿足小型弱勢企業(SDBs)、歷史性未充分利用的商業區小企業(HUBZone)、女性擁有的小企業(WOSBs)、傷殘退伍軍人開辦的小企業(SDVOSBs)分別留出至少5%、3%、5%、3%的合同份額,小企業總采購份額不低于23%,同時要求小企業管理局和其他聯邦部門及時審查和修改提出的采購法案以最大化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機會。
2.機構和人員設置較為完善
一方面,每個聯邦機構都設有小企業和弱勢企業辦公室,主要任務是促進聯邦政府與小企業簽訂合同,審查監督各聯邦采購官員的工作,包括采購中心代表、商業市場代表、商業機會專家,以增加小企業的簽約機會,將小企業的采購份額最大化。另一方面,小企業管理局有權在任何一個采購管理辦公室設立一個或多個采購中心代表,采購中心代表的任務主要是監督采購人員的活動和采購信息的公布。2021年,小企業管理局在六個區域辦公室共設立了47個采購中心代表
。除此之外,在機構人員層面,采購部門主管(高級采購主管)負責在其機構內實施小企業項目,采購部門員工(小企業專家)與小企業和弱勢企業辦公室主管協調機構的小企業項目,采購主任負責協調機構業務的采購工作,包括監測和評估機構的采購活動、充分利用公開競爭的方式來實現部門對小企業的采購目標
。
3.以“主包項目—分包項目—其他援助”為主體的政府采購體系
小企業管理局設立了一系列扶持小企業獲得和執行聯邦政府采購計劃合同的項目,包括主包項目、分包項目和其他援助。其中,主包項目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預留機制,允許小企業只和相同類型的而不是更大的或更有經驗的企業競爭采購合同;二是在單一來源采購權的基礎上,采購合同無其他來源時只從特定的小企業采購,免于競爭。
主包項目主要包括四類:8(a)項目、面向經濟弱勢地區的HUBZone項目、面向退伍軍人的SDVOSB項目和面向女性的WOSB項目。8(a)計劃內的企業還有機會接受小企業管理局提供的技術援助和培訓,企業參與計劃的時期規定不超過9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企業管理局為在2020年9月9日前參與項目的小企業提供了延長一年參與期的選擇。HUBZone項目要求企業35%以上的雇員必須居住在HUB地區。SDVOSB項目為殘疾退伍軍人建立的企業提供幫扶。WOSB項目的幫助對象是女性創立的小企業,聯邦政府通過預留政府購買份額或指定單一來源對該企業進行采購。表4對部分主包項目的財政支出情況進行了統計,從8(a)、7(j)、HUBZone項目幫助的小企業合計數變化可以看出,美國政府采購政策的實施越來越有效,目標制定也逐年提高,政府采購已經強勁地推動小企業發展。為提高小企業獲得政府采購項目的機會,聯邦部門還會將金額較大的項目拆分為分包項目。分包項目主要由小企業管理局下設的機構采購中心代表協助承包人完成,采購中心代表有責任向小企業管理局定期及時匯報分包項目的一切情況,小企業管理局的商業市場代表將負責幫助承包人尋找合適的小企業并與之建立連接,最大化小企業獲得采購分包項目的機會并推動采購合同的執行,商業市場代表必須定期進行回訪并與采購中心代表密切對接,承包人(聯邦政府)將會以分配更多分包項目的形式對合格的小企業進行獎勵。除上述項目外,美國還有一些其他的政府采購項目,如7(j)項目和小企業采購目標計劃。7(j)項目也稱為管理和技術支援項目,目標是為符合條件的處于劣勢地位的小企業提供培訓、高管教育、一對一咨詢等服務,可以應用在市場營銷、會計、商業機會開發、合同管理、合作和財務分析等領域,8(a)項目、SDB項目和部分HUBZone項目的合格企業都有機會參與7(j)計劃
。2019年,共有8 032個小企業通過7(j)項目獲得援助。每個聯邦政府機構都要在每個財年結束時,向小企業管理局匯報采購目標的完成情況。從公布的2019年政策執行效果來看,聯邦政府采購目標的完成較為有效,除了針對高貧困地區小企業的采購比例沒有達到目標3%,其余采購目標均能實現。其中,對小型弱勢企業的實際采購比例超過目標的200%,對退役傷殘軍人設立企業的采購比例也實現接近目標的150%。

資料來源:根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公布的年度報告整理。
第一,稅收優惠政策適當前移。在創新準備環節和研發環節增加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促進中小微企業創新的大部分稅收優惠都是針對擔保機構或投資者,直接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有限。特別是,缺乏在研發環節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美國的事前扶持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引導企業進行創新,從而更具針對性。建議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也適當前移,在研發環節和成果轉化環節,將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區別開來,給予中小微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比如,對中小微企業制定更高的加計扣除比例,更長的虧損結轉年限等。在事后的產業化環節,則以鼓勵性政策為主。另外,要增強企業的獲得感,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可參考美國經驗,不是以抵押品的價值作為中小微企業創新類貸款的審核標準,而是注重創新項目的可行性。
第二,擴大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財政補貼規模,全面細化財政補貼制度。雖然我國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財政補貼總額巨大,但相對于我國總體財政支出水平和中小微企業數量的占比,以及其較多的稅收貢獻和費用繳納貢獻而言,“僧多粥少”的現象仍然嚴重。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創新的財政補貼力度,相關制度需全面細化。可借鑒美國經驗,對企業分階段分環節進行補貼。其中,初創環節應投入力度最大,政策制定者的主要工作是挑選出最具有創新前景和商業潛力的中小微企業,而且應注重公共資金的有效性,避免將資金投給已經獲得其他渠道支持的企業。財政補貼應該分階段,而不是“一通到底”,基于每一階段的表現再決定下一階段的資助規模。除此之外,還要注重企業創新環境的營造,以培育出更多未來具有創新潛力的中小微企業。可參考美國的各類志愿者項目和導師項目,將大企業資源和中小微企業資金進行對接。最后,應強化監督審查,對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全面細化控制,確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透明性。
第三,以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政策需落到實處。雖然我國已經設立了若干面向中小微企業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也規定了部分采購額度和標準,但政策較為粗略。一方面,需要在已有政策基礎上對中小微企業的采購份額做出更加清晰的限定。另一方面,要完善政府部門的內部監督機制,為符合資格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公平的采購機會。與此同時,優化、簡化申報流程,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指導,提高中小微企業獲得政府訂單的可能性。此外,還需提高中小微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對此,可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中小微企業進行定期培訓、提供商業輔導等。
第四,打造共性技術平臺,促進大中小微企業資源對接。目前,我國的中小微企業和大型企業之間相對割裂,2018年開始實施的《關于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實施方案》在引導產業融通、大中小企業之間融通走出了關鍵一步,但具體實施都在地方層面,如各省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中央層面的具體政策較少。地方政府在解決信息不對稱方面較中央政府有優勢,但在統籌產業鏈發展、企業間合作方面,需要中央層面出臺更能夠統籌全行業、更具約束力的相關政策。可參考美國的各類對接項目,如小企業發展中心項目、志愿企業指導項目、小企業導師項目等,通過簽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導師—學徒協議,將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之間的融通常規化,以形成各類規模企業之間的深度良性互動機制,充分發揮大中小微企業比較優勢,最終實現大中小微企業的融通創新。
[1] Bruque, S.,Moyano, J.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SMEs:The Case of Family and Cooperative Firms[J].Technovation, 2007, 27(5):241-253.
[2] Romer,P.M.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1-103.
[3] 戴晨,劉怡.稅收優惠與財政補貼對企業R&D影響的比較分析[J].經濟科學,2008,(3):58-71.
[4] 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5,(7):35-44.
[5] 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6] 李峰.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研究[R].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報告,2016.
[7] 郭可為,胡捷.美國小企業管理局支持小企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R].https://v.icbc.com.cn/userfiles/Resources/ICBC/fengmao/download/2019/mgxqy20191012.pdf,2019-10-12.
[8] Hui,D.,Zhu,X. Research on America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and Reference to China[R].Suzhou-Silicon Valley-Beiji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nference, 2013.
[9] 孟慶啟.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及對我國的啟示[EB/OL].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292/335/2006/8/sh3272165839128600228448-0.htm,2006-08-21.
[10] 中國人大網.國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EB/OL].http://www.npc.gov.cn/zgrdw/npc/zxft/gyjyzjy/2009-12/22/content_1531307.htm,2009-12-22.
[11] 李旭紅.美國新稅改中折舊政策的變化[N].第一財經日報,2018-01-25.
[12] 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稅收政策前沿問題研究(第9輯)[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18.395.
[13] 威廉·尼克爾斯,吉姆·麥克修,蘇珊·麥克修.認識商業(第10版)[M]. 陳智凱,黃啟瑞,黃延峰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172.
[14] Dilger,R.J. An Overview of Small Business Contracting[EB/OL].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R/R45576,2021-08-02.
[15] SBA. Procurement Center Representative Directory[EB/OL]. https://www.sba.gov/federal-contracting/counseling-help/procurement-center-representative-directory,2021-02-05.
[16] GAO.Small Business Contracting: Actions Needed to Demonstrate and Better Review Compliance With Select Requirements for Small Business Advocates[EB/OL]. https://www.gao.gov/assets/690/686766.pdf, 2017-08-25.
[17] SBA. FY2021 Congressional Budget Justification and FY2019 Annual Performance Report[EB/OL]. https://www.sba.gov/document/report—congressional-budget-justification-annual-performance-report,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