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希
《集字練習》是北師大版《書法練習指導》中每冊都有的內容,三年級每冊1課,四、五、六年級每冊有兩課,教材編寫的目的是在書法基本技法學習基礎上,提高學生書法學習運用能力和作品創作能力。集字練習以簡單內容和基本形式入手,往后逐漸增加字數、豐富作品形式,主要讓學生掌握集字作品書寫的方法,感受書法創作的樂趣。本課的設計帶領學生多分析例字和作品范例,讓學生嘗試書寫、修正書寫、創作書寫,從中得到方法的學習和書寫水平的提高。設計中,圍繞《新技術支持下書法圖像讀的研究》,通過小動畫、視頻演示、線性圖式等,幫助學生在視覺認識和記憶上提升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書寫技能。
1.復習歐體的結體規律和用筆方法,指導學生準確臨摹“求是”二字。通過集字創作方法分析,了解橫式、豎式等書法作品傳統幅式的布局特點及書寫要領,并嘗試創作。
2.通過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增強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書寫表現技能。在作品書寫中學習書法作品的集字創作方法,獨立完成書法豎幅作品的練習。
3.了解成語“實事求是”的出處、內涵、釋義等。通過學習書法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掌握歐體“求是”二字的書寫要領,了解兩個字作品的表現形式和集字方法。
運用豎幅形式,表現正文、落款和鈐印完整、大方、和諧的作品。
例字示范視頻錄制、歐體楷書板貼、PPT、文房用具若干、紅筆、古代書法家介紹視頻。
(師課前播放《王羲之和蘭亭序》視頻。)
師:你們知道視頻里的是哪位書法家嗎?
生:王羲之。
師:是的。他就是“書圣”王羲之,他最有名的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他還有一幅很有名的作品《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師:《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唐朝的懷仁和尚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把這些字一個個找出來匯集而成。他花了25年的時間才完成,為中國書法做出了巨大貢獻。懷仁的這種方法在書法中就叫集字(板貼:集字)。今天我們要來集的兩個字是“求是”。(板貼:求是)(見圖1)
(圖1)
設計意圖:先從視頻王羲之《蘭亭序》開始,再引出《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最后讓學生認識、了解集字的由來。拓寬學生的書法文化背景知識,激發其學習興趣。
師:這兩個字通常出現在成語“實事求是”中,意思是學習和做事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對待和處理問題。
設計意圖: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讓學生了解相關成語的內涵,滲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師(出示歐體楷書“求是”):這兩個字又是哪位書法家寫的呢?(見圖2)它們是從唐朝大書法家歐陽詢寫的《九成宮醴泉銘》集過來的。你們看,他的字結構上下勻稱,用筆剛勁穩重,體現出瘦硬、秀麗、溫潤的風格。請同學們用你的“火眼金睛”,看誰先找到“求是”二字?(請一位學生上前,在屏幕上點出。)
圖2 《九成宮醴泉銘》
設計意圖:《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經典代表作。通過教師對節選范本的解讀,讓學生感知歐體楷書的風格,有助于學生理解名家字體風格。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字的多數筆畫集中在字的左邊,形成了左收的特點(板貼:左收)。右邊呢,有一個筆畫特別突出,那就是捺畫,形成了右放的特點。(板貼:右放)(見圖3)
(圖3)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寫這兩個不同的捺畫的。
(教師在投影展臺下示范書寫兩個不同的捺畫。邊寫邊講解用筆方法。)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挑選一位學生作品點評。)
師:這個同學寫的反捺由細到粗,過渡自然,長短也比較合適。如果在行筆時保持直的路線不變,這個反捺會寫得更到位。
設計意圖:本環節為第一個習字環節。第一步教師現場示范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和規范性,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變抽象為具體。第二步學生結合書寫要點多遍練習,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筆畫的用筆方法。第三步展評與交流,肯定學生書寫的優點,點評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加強學生對筆畫用筆方法和字形特征的理解。
師:寫好這兩個字,除了要寫好捺畫,有些筆畫還要連貫地寫。那么,“求”字中哪些筆畫要連貫寫呢?(見圖4)
師:老師已經用紅色把這些筆畫圈出來了。誰來說說從哪個筆畫開始到哪個筆畫結束要連貫地寫呢?
(生回答。)
師:是的。從豎的鉤開始到左邊的點、提再到右邊的撇、捺、點要連貫地寫。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筆畫字形的特點,在起筆和收筆的地方是不是都露了尖?感覺是相銜接的。再來看“是”字,“日”字中的橫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變?
生1:“日”字中的橫變成了點,它的方向是向右下斜的,為了和下面的橫相連。
師:右下方的橫又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變?
(圖4)
生2:橫變成了撇,它是朝著左邊的,為了和左邊的撇相連,左邊的撇結束后又和捺的起筆相連。
師(小結):所以,這些筆畫在書寫的時候,動作上要連貫,讓筆畫有呼應。(板貼:連貫呼應)
師:書寫的時候怎樣用筆才能讓筆畫露尖,動作上要怎么來連貫呢?看老師是如何處理的。(見圖5)
(圖5)
(師PPT 播放“求是”兩字中有呼應關系的筆畫書寫。)
(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此環節為第二個習字練習,由四部分組成。首先是理解“連貫”的含義,通過動畫的演示,字形的分析,讓學生弄明白“連貫”是怎么回事;其次看教師書寫的視頻,聽教師關于書寫節奏的講解;再次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在練習中感悟,強化“連貫”的概念,體會行筆動作空中相連的感覺;最后在練筆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連貫書寫的認識。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捺畫和筆畫的連貫書寫,想把這兩個字寫得美觀,還要注意筆畫的方向、長短、粗細、距離遠近、位置安排。在具體書寫時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點呢?請看老師的示范。(見圖6)
(圖6)
(師播放“求是”兩字完整的書寫視頻。)
設計意圖:此環節為習字練習的第三次練習。通過前面兩次習字的練習,學生學習了由單個筆畫過渡到多個筆畫,此環節在之前的學習基礎上,過渡到完整筆畫的書寫,層層遞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重難點的突破到完整筆畫的書寫,讓學生學得通透,學得扎實。
師:剛才我們寫的“求是”是作品的正文部分,一幅完整的作品,還包括落款和蓋章。落款在作品左側偏上的位置,寫上自己的名字,一般比正文的字號要小;蓋章是在名字下方蓋上自己的姓名印,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請看一幅完整的“求是”作品是怎樣完成的。
(師PPT 播放“求是”豎幅完整作品的書寫。)(見圖7)
(圖7)
設計意圖:教師以豎幅集字作品為例,用圖式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指明作品的構成部分和相關布局要求,把抽象的概念落實到直觀的圖示,學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視頻演示書寫豎幅集字作品的完整過程,配上古琴曲和教師對書寫要點的提示、強調,放慢了課堂的節奏,讓學生細細品味集字的書寫之美。
師:看了老師的書寫,同學們肯定很想自己來試試。請你們用豎幅形式完成一幅“求是”作品。要求:上下兩字的豎畫要相對,距離要適當;落款的字與蓋章要豎直相對,距離勻稱。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作品書寫、蓋章和作品有序張貼。)
師(PPT示圖):我們剛剛用了豎幅形式書寫了集字作品,其實也可以用橫幅、扇面等形式,你們的視覺美感是不是又發生了變化?(見圖8)
設計意圖:從前面字法、章法的學習,到綜合技法的書寫,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書寫技能,另一方面也給了學生集字創作完整作品的體驗,在思考、書寫與調整中提高學生的臨摹和創作能力。教師用多種形式的“求是”集字作品,為學生打開了知識的窗口。
在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欣賞《王羲之和蘭亭序》的視頻,引出王羲之,解釋了集字的歷史由來,解決了教學的第一個難點。學生在筆者設置的歷史穿越中,理解了什么是集字。緊接著,筆者又設置“找一找”環節,從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把要集的兩個字“求是”找出來,學生興趣高漲,體驗了用眼睛來“集字”。
教學的重點學習環節由三大塊組成,分別是重點筆畫“捺”畫的學習;連貫筆畫書寫的學習;完整筆畫書寫的學習。教學思路是先分析字例,讀懂字例后教師示范書寫,學生按照要求練習,展評練習作業加深理解。再由正文部分過渡到完整作品的書寫,不同形式作品的呈現,“求是”相關文化背景的拓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中多個微視頻詳細、規范、清晰地演示書寫過程,是這節課順利開展的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