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璟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明確全面推行林長制,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主,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惠民,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林長的森林草原保護發展責任。濟南市林長制改革啟動以來,積極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截至目前,全市林長制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全面建成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明確各級林長10338名,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掛帥、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園林和林業綠化發展新格局。
濟南市依托林長制改革,多措并舉持續加強鳥類等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通過完善保護體系、優化聯動體系、筑牢宣教體系等5個體系建設,推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完善保護體系。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林長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將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納入林長制工作績效評價范圍,壓緊壓實各級林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責任,強化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管理和瀕危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持續完善管護職責體系。各級林長按照職責要求,強化對責任區野生動物保護巡護,切實履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職責。各區縣生態護林員在護林巡護中,對發現的亂捕濫獵野生動物行為及時阻止并予以上報,全市野生動物管護體系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容救護紅隼、天鵝、夜鷺等野生動物80余只,救護成功率達80%以上。
優化聯動體系。各級林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部門協作、全面監管、打防結合、突出重點、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則,不斷強化部門職責意識,推動建立全市野生動物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協調配合、信息共享、問題收集、線索移交、聯合督導等工作機制,搭建起齊抓共管的野生動物保護長效協同機制。組織林業、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清風行動”,全面清查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企業、集貿市場、野生動物棲息地、餐館飯店、原料集散地等易發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重點區域,堅決依法取締非法獵捕、馴養、交易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行為。聯合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對電商平臺進行排查,嚴厲打擊非法網絡交易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今年以來,共開展野生動物保護行政執法檢查3次、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監督檢查2次,未發現非法獵捕、采集、人工繁育、經營利用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情況。
筑牢宣教體系。各級林長把科普宣教當作一項基礎性、日常性工作來抓,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作用,通過線上和線下多路徑宣傳,用好“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宣傳品牌,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愛護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良好氛圍。“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活動期間,在公園景區、集貿市場和人流密集區域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懸掛橫幅標語5條,設置宣傳展板20余塊,現場解答群眾咨詢問題300余次。
健全監測體系。依托市、區、鎮、村四級林長管理體系,通過強化監測路線、疫源疫病監測站建設,不斷健全野生動物監測防控體系。目前,5處省級監測站在國家直報系統已完成日報70余次、監測巡護150余次。圍繞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結構、分布以及棲息地面積、生態狀況等內容,組織開展全市鳥類等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全面完成秋冬季候鳥調查,加快推進春季遷徙期鳥類調查。目前,全市陸生野生動物共192種,其中鳥類15目39科164種,獸類4目7科18種,兩棲爬行類3目4科10種,其中,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各29種。
強化管理體系。結合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將全市33處自然保護地納入林長管理區域,加強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管理,對各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及活動場所開展常態化保護巡查。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實施,組織開展沿黃濕地公園保護提升行動。2020~2021年累計栽植喬灌木11.2萬株、水生植物16萬株,完成河道清淤10萬立方米、垃圾清運3.2萬立方米、生態補水750萬立方米、生態駁岸修復1.1萬平方米、道路提升改造(航道修復)34公里,構建動物棲息地2處,生態系統質量顯著提升,黃河沿岸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其中鳥類由130種增加至141種。
(作者單位系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E80EE231-FD80-4D69-9167-C2B066251B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