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近年來,安全事故發生數量不降反升,特別是高危行業尤為突出,許多企業都在查找原因,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作為石油企業的基層監督人員,筆者先后從事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督工作,通過多年的實踐后發現,從質量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安全問題,從安全事故的原因去提升質量管理標準,質量和安全管理“互促互融”的工作方式,能更加有效的預防安全事故、管控安全風險。
一、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深度整合,打造現代化QHSE管理模式
通過對近年來重特大安全事故分析后,我們看到:安全事故的初期都是有征兆的,如果基層管理人員和崗位操作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制度來執行,很多事故是可以在發現初期得到有效控制的。以2015年發生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為例,事故原因為瑞海公司違規儲存危險貨物,造成高溫條件下儲存物品爆燃,引燃相鄰易燃易爆物品。事故發生后,由于對儲存危化品數量、內容、方式不明,又造成后期施救人員大量傷亡。如果該公司在安全管理中,運用5S質量管理的方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對存儲的貨品進行定置分類擺放,把易燃易爆品隔離放置,也許就不會造成這么慘烈的損失。如果每一位瑞海公司的員工都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遵守規則做事,也許會在事故發生之前就能發現隱患。當然,安全事故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目前,5S管理已經擴展為6S,將“安全”融入其中,更好的體現了企業管理中安全與質量同等重要的作用。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促進二者深度融合,建議從幾方面開展工作:
1、整合質量體系和安全體系,促QHSE管理一體化。
企業安全生產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安全管理來實現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保持安全平穩生產。而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自2000年在ISO9000標準中首次提出后,經過二十年的實踐、完善,被證明是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普遍適用的質量管理理論,同樣它也完全適用于安全管理,指導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將兩個管理體系進行整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以筆者所在的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為例,該廠自2014年對兩個體系進行融合,首次建立QHSE管理體系,制定了QHSE一體化方針、目標,對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者及各級機構的管理職責、QHSE風險控制、QHSE隱患排查、QHSE培訓、QHSE記錄管理、QHSE工作持續改進都進行了統一的規定,同時又考慮到了兩項工作的特點,對特定工作做了分類要求。經過近六年的運行,不僅節約了體系運維成本,也讓全員參與和全面管理得到了更好的體現。目前,該廠2020版QHSE管理手冊已經出臺,為下步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2、整合安全、質量管理機構,促管理流程高效化。
每項管理工作的內容都涉及組織機構的建立以及人員配備和職責的確定。安全和質量工作在運行中存在很多交叉的內容,以往的“分而治之”會造成“都管都不管”,在管理中“讓誰去管,誰是第一責任人”,這種職責不清、工作界面不明的情況會讓工作運行效果大打折扣。只有統一歸口,運行起來才能更高效。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自2018年就對安全、環保、質量工作職能進行了整合,成立了QHSSE管理部和QHSSE監督中心,大幅節約了人力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運行效率。
3、整合安全、質量管理制度,促管理模式精細化。
安全和質量工作有很多共性的工作流程,例如在ISO9004:2018標準中,明確規定管理者應當“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包括考慮“安全規則和指南”。在安全管理中也對工作場地進行明確規定。對于這樣共性問題,可以進行一致化、標準化要求。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就對安全環保問題清單和質量問題清單以及工作考核制度進行了整合,形成了《QHSSE問題清單》和《QHSSE管理考核實施細則》,避免了重復考核,讓兩項工作開展更加順暢,互為支撐,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二、去異求同,實現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的“互促互進”
安全工作和質量工作方式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以現場監督為例,安全監督側重的是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隱患,注重結果多于過程。而質量監督更加側重過程管控,注重的是“慢工出細活”。如何相互借鑒工作方法,建議可以從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工作思路相互借鑒,實現安全、質量工作齊頭并進。
安全與質量從來不是矛盾的兩方面,它們是互相支撐的統一體。許多安全問題究其根源就是質量問題,發現早了可能只是造成經濟損失,若沒有發現就很可能造成有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以2017年西安奧凱地鐵電纜事件為例,在地鐵施工過程中,5份送檢電纜樣品均為不合格產品。如果這些問題電纜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安全隱患。因此,查找質量隱患對于安全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質量與安全“爭第一”的情況。筆者認為,質量與數量相對,安全與生產相對,當強調產量、效益等可以計量的數值時,往往是“質量第一”,也就是“保質保量”。當強調生產、經營等過程型活動時,一般是“安全第一”,比如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這樣一來,就不存在“爭第一”,而是都重要。
為了避免“面和心不和”,應該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有意識的將安全和質量進行融合,把安全和質量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當涉及安全隱患時,可以追根溯源找一找有沒有質量管理的原因。當存在質量風險時,推敲一下有沒有發生安全事故的風險。只有把安全風險和質量風險統一對待,才能形成二者都兼顧的管理思路。工作中可以借鑒“雙重預防體系”的管理方法,將“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常態化。二者在風險管控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例如安全、質量風險都是按照識別、衡量、控制、評價的流程進行管控的,但安全風險分為重大、較大、一般和低風險四種,質量風險分級定義則較為模糊。可以根據生產實際對安全風險和質量風險進行定義,方便工作開展。例如現河采油廠就根據上級下達的安全和質量制度,結合采油廠生產,將安全、質量問題統一劃分為禁止類、嚴重類和一般類,執行相同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既方便了基層執行,也方便了采油廠管理。
2、工作方法取長補短,實現安全、質量工作水平持續提升。
安全和質量工作的依據都是各級制度、標準。違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僅可能產生質量問題,還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對兩個工作都需要“法制”,都要嚴格按照制度開展工作,規范員工行為,轉圜的余地都不大,沒有靈活性。而且安全和質量工作都需要運用現場檢查監督來推動工作目標的實現。在石油企業中,相較于質量監督,現場安全監督已經有了成形的制度和經驗,質量監督完全可以“拿來主義”。而在管理體系審核中,質量管理的方法又較為成熟,安全檢查也可以借鑒追根溯源的審核方法,發現蛛絲馬跡。古人云“擇其善者而從之”,安全和質量管理互相學習所長,更加利于自身的發展。當然這對安全質量管理和監督人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既要掌握安全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也要學會質量管理的方法。
以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為例,該廠下屬的QHSSE監督中心自成立以后,整合了安全、環保、質量、作業、鉆井、節能、消防等職能,形成一體化監督模式。由于專業不同,監督方式各有所長,尤其是安全和質量的監督方法更是各有側重。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工作節奏,“不在一個頻道上”是他們整合初期面臨的問題。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支綜合監督隊伍,提升監督水平,他們加強了內部交流互動,每周例會上以組為單位,對查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在匯報的過程中,監督員們不僅談問題,也談查問題的思路。同時組內不同專業人員搭檔監督,互相觀察,取長補短。通過近兩年的磨合,監督員們迅速成長,基本掌握了安全和質量的工作方法,逐漸變得“同頻共振”,一體化監督水平也在持續提高。
三、加強過程管控,實現安全、質量風險受控
在石油生產過程中,涉及很多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工作質量,這些都是安全工作最基礎的要求,但它產生的危害性往往不容易被發現,發展也較為緩慢,一旦發現,就會造成局部失控。比如腳手架搭建不規范造成的風險,表面上是屬于安全風險,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施工單位管理不到位、用料不合格、不按標準搭建、驗收方未按標準制度驗收等工作質量不高造成的。這些問題都能通過過程管控發現并糾正,而安全管理和質量管理都強調的是“過程管控”,在實際應用中建議從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安全與質量互相“借力”,打好“組合拳”。
讓質量工作打前站,為安全生產鋪路。在生產中,容易出現為了趕進度、節約成本,違規操作的情況,忽視對材料、設備的檢驗,忽視對生產工藝變更的管理,忽視對節點流程的協調和把關。這種情況下,質量管理就可以發揮所長,對有管理缺陷風險的問題進行檢查,先從源頭進行把控,安全管理隨后進行現場監督,從而對工作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管控。
讓安全工作沖鋒在前,為質量工作理清道路。相較于安全風險,質量風險的危害性更加隱蔽,不容易被發現。安全風險的直觀性會讓各級管理者更加重視、風險管控更加到位、投入資源也更加豐富,質量管理工作可以借勢而為,將質量風險管控融入其中,從而達到“一處發力、兩處受益”的目的。
2、強化安全與質量意識培養,提升培訓實效性。
意識的培養最終落腳點就是培訓。安全質量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人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相對于提高設備設施安全標準和強制性安全制度規程來講,安全質量文化建設是事故預防的 “軟”力量,是一種人性化管理手段。在這種氛圍里,利用文化的約束功能,引導員工遵守安全規章制度,工作中相互提醒、發現不安全因素和質量風險,這些都需要培訓來傳遞。抓好培訓工作的效果落地,會讓過程管控更加高效、順暢。
在現河采油廠,各類專業培訓中融入QHSE內容的培訓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培訓對象主要有兩個群體,一個是內部員工、一個是外部承包商。在面向內部員工時,他們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是采取事故原因分析的方法開展培訓。對本行業及企業安全質量事故案例、未遂事件進行分析,記錄問題原因,對比自身做法,查找類似問題,制定糾正預防措施。二是利用班組例會,讓培訓重心下沉到基層,用最簡單、最通俗易懂、最貼近崗位實際的語言,向員工進行文件宣貫或技能培訓。三是請員工講述自身經歷和體會,引發員工深入思考、共同探討。在面向外部承包商時,他們針對其從業人員多為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流動性大的特點,多采取安全案例警示的方法,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到血的教訓。同時運用“同理心”,從關愛受訓對象生命安全的角度來組織培訓語言,這種“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的方式會讓從業人員觸動更大,培訓效果也更加明顯。
3、加強日常監督,實現安全質量問題的閉環管理。
隨著原油生產形勢的日益緊迫,生產成本大幅壓縮,減員增效也成了近幾年石油企業的另一項主要工作。人員優化,在保證工作量不降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安全生產、高質量發展,這也成了每一個石油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安全環保一票否決制也讓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如履薄冰。而近幾年對質量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勝利油田自2013年“原油有機氯污染事件”后,對過程質量管控和考核也愈發嚴格,從集團公司到分公司再到各采油廠都出臺了《質量事故管理規定》、《質量事故領導干部處分辦法》,將質量工作考核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層級上,這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日常監督在這種形勢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制度落實、標準執行、培訓落地、隱患排查情況都需要監督檢查去發現問題。通過監督也能督促崗位員工改變習慣性做法,將規范行為固化,從而提升操作水平,避免因不安全行為造成的風險。
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QHSSE監督工作自2018年整合開展以來,已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問題閉環管理工作流程。從問題發現上傳監督平臺到周典型問題推送再到問題整改反饋,一項問題從發現到閉環處置最多不超過15天周期。同時加強對數據的分析統計,定期對數據匯總通報,為靶向性監督提供可的依據。針對問題頻發區域,他們還會進行大數據分析,對問題種類、發生區域、發現數量及原因進行分析,給各管理區提供可行性提升建議。自2018年至今,QHSSE監督中心通過日常督查、視頻檢查共發現問題18566項,整改率達到96.3%。
安全質量工作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級管理人員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而兩者深度融合是達成安全質量管理水平提升的捷徑,只有把質量隱患和安全隱患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安全和質量工作才能互相促進,更好的在企業管理中發揮各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石元會等.略談石油企業質量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0(9):74-76.
[2] 郝夕軍等.石油企業質量管理的探索[J].科學管理,2010(07):53-66.
作者簡介:孫宇鵬 1971.3 男 漢, 山東博興,研究方向: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