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提升國家零售支付系統的運行效率,應對數字經濟的局限性和貨幣金融體系發展中的挑戰,中央銀行針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提出了發行策略。在未來,央行數字貨幣要與傳統的貨幣協調存在,對金融體系以及貨幣政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研究中主要從金融宏觀角度來進行,發現央行數字貨幣對金融效益的關鍵影響,對數字貨幣政策進行精準的把握。
關鍵詞:央行數字貨幣宏觀經濟;金融效應;研究
引言: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科技水平也隨之得到了提高,這也為數字貨幣的政策提供了技術支持,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影響著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的提供,推動了產品研發效率和數字貨幣的出現。數字貨幣分為私人數字貨幣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不同于電子貨幣,具有加密性和分散性的特點。
一、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影響與金融效應
(一)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1.央行和商行的雙層運營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央行的數字貨幣投放模式為:按照100%的比例資金來兌換數字貨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去與公眾聯系。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業務主要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央行和商行,負責數字貨幣的發行、取款和轉賬;第二部分為個人,在個人的數字貨幣組合中進行流通;第三個部分是個人之間的貨幣流通。
以這種方式運營可以改變現階段的運行框架,逐漸取締傳統的法定貨幣,提高資金有效利用率,將資金進行有利分配。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體系和設備要更全面一些,并且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此外,雙層運作模式可以防止金融脫離,如果中央銀行直接發行數字貨幣,中央銀行就可以跨國商行,根據央行收集來的個人信息和商業信息,獨立進行運營,嚴重影響整個市場的平衡競爭。構建雙層操作模式是中央銀行在發行貨幣前的首要任務。
2.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影響
首先,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可以保護我國貨幣的權力和地位。根據現在的貨幣發展形勢來看,紙幣的特性遠不足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可以滿足人們的資金隱私的需求。個人數字貨幣的存在讓國家對貨幣的權力和地位進行重視,個人數字貨幣成為大眾進行貨幣交流的關鍵形式,在將來有可能成為信用貨幣,這將會影響到人民幣在世界的流通性,所以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主要保證我國的貨幣權力和地位不被撼動。
其次,數字貨幣的發行能夠降低傳統紙幣的發行成本,并且降低對貨幣清算的工作量。央行在2020年發行傳統貨幣為7.2萬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5.3%,同時紙幣印制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各種環節提升了發行成本。數字貨幣在保證貨幣價值時,也提高了貨幣的安全性,豐富和完善支付體系,便于人們日常貨幣交易,讓支付變得更有彈性。
最后,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可以能夠提高對貨幣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在供應和流通兩個方面,避免過量的發行造成通貨膨脹或者流失過快導致發展緩慢,避免對市場經濟造成不良影響。目前,大多數的貨幣流通都是隱蔽性的,中央銀行無法了解貨幣交易的實際情況,而數字貨幣可以讓央行的交易情況進行全方面的監察,能夠詳細的了解貨幣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保證貨幣政策的準確性。
(二)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金融效應
通過對宏觀經濟影響研究得知,數字貨幣的發行并不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大幅度的影響。但是數字貨幣的數顯增加了金融的不穩定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后會刺激消費、投資等行為,對宏觀經濟造成小幅度的積極影響,但是需要調整好家庭資產結構來穩定貨幣的不穩定性,尤其是銀行存款轉為數字貨幣,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技術要求則會增加。
第二,如果央行對數字貨幣根據貨幣政策來設定利率,數字或變成為了新的工具來應用與調整宏觀經濟,通過利率與借貸之間形成關系,建立利率走廊機制,將存款利率進行限制,來減少貨幣利率對宏觀經濟的刺激。
第三,在利率走廊機制影響之下,商業銀行的存款也發生了變化,在反向生產技術的影響下逐漸減少,數字貨幣的發行讓貨幣的生產、流通以及通脹率回到正常狀態。
第四,數字貨幣的發行一定程度刺激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多人為了保護貨幣的私密性,將數字貨幣變為了主要支付方式,其所需要的技術支撐對數字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央行根據需要確定合理的技術路線,保證數字經濟的智能化,同時也對數字經濟進行創新生機。數字經濟的發展中所需要的基礎設施需要獲得數據的支撐,數字經濟的關鍵就是各項信息數據,也是數字經濟的發展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二、數字貨幣發行政策的改進建議
(一)強化技術,構建合理的政策體系
技術是數字貨幣的發展核心內容,其發展和流通都依賴于技術支撐,在易懂支付、貨幣算法等方面技術,都是數字貨幣發行所需要應用的。央行數字貨幣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地完善,在央行、商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都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我國應該建立和完善央行數字貨幣的整車體系,建設完整的基礎設施,以政策為導向為下一步數字貨幣發展提供幫助。
(二)完善數字貨幣法律法規
從法律的角度出發,數字貨幣與傳統貨幣存在很多的不同點,目前來看,我國數字貨幣發行依然參考傳統貨幣的法律法規為標準。因此,我國應該建立完善的數字貨幣復綠體系,來規范數字貨幣發展行為,建立數字貨幣從發行、流通、交易、結算一體化的監管法律體系。
(三)豐富支付渠道,完善支付體系
央行在進行數字貨幣發行之前應該設置出不同的支付渠道,通過不同的支付方式將數字貨幣進行匯總,以央行的支付框架為主要方式來發展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所存在的金融性,與國家金融有很大關系,有數字貨幣的特殊性,需要建立有力的支付體系來作為指導,將不同的主體帶動到數字貨幣的發展中。貨幣不再以紙幣為主要貨幣形式,通過與互聯網企業進行聯系,互聯網客戶和技術優勢對央行的數字貨幣發展有著關鍵作用。將多元化的主體進行融合來優化央行數字貨幣的建設,從而發揮央行數字貨幣的經濟效益。
三、總結
綜上所述,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有利于數字貨品的穩定發展,有宏觀經濟有著積極影響,可以降低貨幣的生產成本,從而提升貨幣的有效利用率,提高貨幣流通性。央行數字貨幣的下一步發展中需要更有利和準確的政策為指導,法律法規進行保護以及豐富支付渠道讓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更穩定。
參考文獻:
[1]呂江林,郭珺瑩,張斕弘.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與金融效應研究[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0,3501:3-19.
[2]趙賀南.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與金融效應分析[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09:69-70.
[3]常慧.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經濟效應[D].南開大學,2020.
作者簡介:張玉潔 女 苗族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 2000年4月 本科,職稱:初級會計職稱 漢口學院(湖北武漢)(430200) 研究方向:經濟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