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師是高職教育的關鍵,雙師素質是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雙師素質培養中存在一定的困難,而教職平臺是提高雙師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的雙師素質的培養需要在實踐中進行。以校企合作的平臺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通過教學實踐鍛煉教師雙師素質,通過資源共享提高雙師素質,通過獎勵機制刺激教師雙師素質的養成。
關鍵詞:雙師教育;培養;職教集團;途徑;措施:
高職培養教師是高職教育的關鍵,如何培養高職教師的雙師素質就成了高職教學改革的關鍵,怎樣提高教師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是目前我們所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教師的主要內涵就是雙師教育。
既能教理論又能教實踐的教師叫做具備雙師素質,雙師素質是以后教育體系發展而對高職教師的基本要求,以前那種只知道讀書,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究類已經不適合現在對高職教師的要求,所以把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就被提上了日程。教師既要有教書育人的本事和能力,就是要求教師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要非常扎實,又要有又要有專業職業技能,是指教師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就是要求不僅要會還要會干。雙師素質既要求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又要求教師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只有高尚的教師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高職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但需要具備基本的教學素質,還要具備職業能力。
二.雙師素質的培養困難重重。
教師的理論知識一般都很扎實,如何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就成了關鍵,提高實踐能力就需要去企業去實習,由于教師動手能力不是很強,企業可能會有顧慮,不太愿意接收教師的實習。而去企業參觀,又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所以企業也會很抵觸。同時企業也不愿意增加企業成本去培訓教師,因為教師不會在企業工作很長時間。而教師普遍不太喜歡勞動,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屑于做勞動類的工作,所以雙師素質教育存在著一定困難。有的企業還會擔心有意外的發生,害怕教師由于不熟練,動手能力差,而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那樣企業就負有賠償責任,所以也不愿意接收教師實習頂崗。鑒于以上幾種原因導致教師頂崗實踐困難重重。
三.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要依靠職教平臺。
學校和企業聯合,成立職教集團,可以形成產教一體化,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有效的整合資源,學校為企業提供教育資源,和一些技術上的支持,企業為學校提供一些實踐和工作的機會,已達到雙方的共贏。
1. 教師的雙師素質要在實踐中培養,可以使用學徒制。
職教平臺可以有效的為雙師素質提供實踐的機會,建立校企的學徒制,讓教師到企業去當學徒,并且采取輪換制度,使所有教師都得到鍛煉。
首先,在學校選擇一部分教師,以年輕教師和新分配的教師為主,到企業去給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當學徒,跟著老師傅干活,了解生產流程,豐富自己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其次,教師到企業去當學徒,通過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了解和學習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學習企業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能力與特長,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技術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案。同時可以了解每個崗位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回到學校后,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和對專業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教學,從而使學生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企業工作。
2.鍛煉教師的專業雙師素質,離不開校企平臺。
專業知識的教學是高職學校的主要任務,教師通過在企業的實踐,了解企業的需求,
根據企業需要提升和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教學中理論和實踐并重,同時對企業的技術難題進行研究解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在一些校企共建項目中,讓教師擔任一些技術類的工種,發揮專業特長,為企業作出一些技術上的貢獻。
3.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需要教育資源共享。
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的根本目標,職業能力培養離不開實踐,要想高質量的完成教學就必須理論聯系實踐,學校可以通過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為目的和企業合建實驗室,然后讓教師和學生參加試驗研究,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建立一些課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和教師在業余時間進行實習,讓學生也提前體驗工作氛圍,有利于學生畢業后能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也可以邀請企業的工程師,技術骨干等,到學校來給學生上課,和教師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教學質量。
4.激勵機制是培養教師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
高職院校應該制定獎勵機制,在教師輪換在企業工作的時候,如果作出貢獻或者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同時也可以把雙師素質的成果做為教師評優晉級的重要指標。同時也要把教師的實踐能力作為考核指標之一。
只有依托職教平臺才能更好的培養教師的雙師素質,從而打造一支高素質且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師隊伍,進而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高職生。
結束語: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教職平臺克服重重困難,實現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是教育創新和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探索。
參考文獻
[1]劉見. "三師素質+雙師結構"搭建成長平臺-海南省工業學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 高中生:職教創客,2016,0(4):38-39.
[2]吳楊偉.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雙師”隊伍建設的定位、問題與路徑研究[J]. 職教論壇,2020,36(8):99-103.
[3]秦芬. 高職“雙師雙能”師資建設體系的跨界協同與路徑選擇[J]. 職教論壇,2017(23):9-12,39.
[4]楊巧玉,梁鈞,朱婧瑋,等. 創新“三延伸一整合”教學模式,發展中職教學特色——蘭州理工中等專業學校示范校建設典型案例[J].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1):49-53.
作者簡介:竺琳,女,1986年3月,本科/學士,助教,工作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本文系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一般項目《高職院校教師基本素養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關系研究》(GZY201918-YB)研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