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國已經明確指出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利工程中最為基礎的一項設施為水庫大壩,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基礎,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得到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其建設時通常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特別是在施工階段。基于此,對水庫大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水庫大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評價
引言:建設水庫大壩時,如果沒有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那么會引起嚴重的環境問題,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因此水庫大壩工程施工中環境保護評價迫在眉睫,也是不能忽視的一部分。政府部門以及施工企業需要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貫徹落實各項環保措施,這樣也有助于推動工程建設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生態環境的穩定。
一、水庫大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評價分析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健全水庫大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評價體系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當前在施工的過程中更加重視防滲技術、安全評價、除險加固、風險管理等實際建設問題,而大部分的建設及施工單位忽視了施工階段的環境保護問題,且存在施工監理兼任甚至取代環境監理的情況,施工中尚未建立完善健全且具有針對性的評價體系,即使進行了環境保護工作,但是缺乏科學化的施工環境保護評價等級。目前水庫大壩工程也在不斷優化和完善,而且正在全面推廣綠色施工,因此需要完善健全環境保護評價體系,這樣也有助于提升環保工作的實效性。
(二)明確水庫大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的工作重點
水庫大壩工程實際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對壩址、淹沒區以及移民安置區等施工場地及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且涉及方面眾多,影響深遠。目前水庫閘壩施工期主要環保措施實施依據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主管部門的批復意見。但由于環保驗收為自主驗收方式,存在施工簡化環保措施,甚至不設置環保措施等行為。為加大水庫閘壩施工環保措施落實的有效性,相關部門建立完善健全的施工環境保護評價體系,并以此作為參考指標,保證環保工作的實效性。同時也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實時監測、監控,以評價體系及有關部門要求為依據,分析判斷施工過程中較為薄弱的環保環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更為細致的解決措施,明確工作重點,提升環保工作的工作質量,保證施工環境的穩定。
二、水庫大壩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水庫大壩工程的建設在供水、灌溉、防洪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水庫大壩工程施工不僅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此外,也降低了發生生態環境災難的概率。水庫大壩的施工建設可以對河流洪水的來源進行有效地控制,降低了因為防洪或者是分洪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1]。而且當前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設可以改善局部地區的小氣候以及生態環境,進而使該地區內的環境以及景觀發生一定的改變。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等均離不開水庫閘壩的建設。與此同時,良好的水庫閘壩環境也為當地漁業、農業、旅游等帶來一定機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二)不良影響
水庫大壩工程施工主要對庫區、大壩施工區以及壩下游區造成過一定的不良影響。這類影響主要體現在水文、水質、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變化等。對于上游,阻斷了天然河道,對河流態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其發生一定的改變,導致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上下游生態環境,這也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最大的影響。除此之外,水庫在蓄水之后,水面會不斷地擴大,蒸發量和水汽也隨之增加,進而造成局部水文氣象發生改變。不同地區對于與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也不同,因此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不能照搬其他地區成功經驗以及措施。
三、水庫大壩工程施工過程環境保護措施
(一)大氣污染
在建設水庫大壩的過程中,由于施工作業的影響,會產生一定的粉塵,這類粉塵會對大氣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進行施工之前,施工團隊可以對施工地區進行灑水降低粉塵對大氣的影響,在施工之后也可以采取此措施,對于灑水設備來說可以進行租借,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部分施工地區需要使用鍋爐,對于煙氣的排放必須按照國家的標準和要求。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濕鉆的施工技術,這樣搞也有利于降低粉塵對大氣造成的污染,除此之外也需要加強作業管理,對于粉體材料的運輸,盡量選擇管道運輸方式。對大氣環境進行一定保護也是當前生態保護工作的基礎內容之一,因此在是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大氣保護的重要性。
(二)水質污染
施工團隊在建設水庫大壩的過程中會產生砂石料加工廢水,而這類廢水需要進行沉淀處理,只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值之后才能進行排放,同時也可以將廢水進行二次利用,這樣也提升了廢水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對基坑廢水進行沉降處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水質進行監測,并相應的延長靜置時間。而對于混凝土類的廢水而言,可以在施工現場建設沉淀凈化池,調整廢水的PH值至中性,并且需要通過水質監測,達到相應標準之后才能進行排放。含油類廢水,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環節是除油,然后進行沉淀等工作,這類廢水最后需要排放至周邊的荒地。施工現場也需要設置生活污水處理區,并對其進行科學化處理之后排放至無為海水與或者是輸送至當地污水處理廠[2]。
(三)生態保護
水庫大壩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的最大目的是為了保護區域水生生態環境以及施工占用的陸生生態環境。陸生生態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臨時作業帶,加強宣傳教育,禁止捕殺野生動物等。水生生態的保護是水庫大壩建設的重點工作,除施工期廢水需按要求處理外,由于水庫初期蓄水時間較長,必須避免大壩下游河道出現脫水現象,隨時保證足夠的生態基流。此外,施工過程中禁止捕撈魚類,注重魚類“三場”的保護以及魚類洄游通道及增殖放流等措施的同時建設也至關重要。
(四)水土流失
施工團隊在進行水庫大壩建設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意識到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在進行設計、施工以及投入使用之后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管理工作,在進行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堆土、砂石、石料的利用率,較少固體廢物。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也需要減少對周邊環境樹木、植被的破壞,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有效地進行植樹造林和種草工作。同時需要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采取更有效地解決措施,減少對水土的破壞,加強生態保護。
結束語:
在進行水庫大壩的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和影響,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并加強對環境保護的水平評價,并制定完善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其在保護環境的過程中有參考依據和標準,推動綠色施工和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昱. 水庫大壩工程施工環境保護評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1.
[2]李光榮. 水庫工程建設施工期水環境評價分析[J]. 北方環境, 2020.
作者簡介:尹星(1988-)女,安徽界首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及相關環保咨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