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金融行業的穩健前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效地金融管理能夠很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我國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欠發達地區,其金融行業的發展也較為緩慢,為了促使金融行業能夠成為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為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本文將秉承經濟與金融之間互惠互利的良性關系,分析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與金融存在的問題,探討促進縣域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的措施,為欠發達地區縣域的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緊密聯系
引言:現階段,“三農”問題已然成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問題,在經濟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大農村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而金融行業的投入正是推進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力手段,兩者可實現相互支撐、相互依托、互惠互利的正向互動關系,然而這種良性的互動關系需要在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下,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兩者進行高度融合,尤其是在面對欠發達地區縣域的經濟和金融互動時,更能直觀的體現出核心的社會價值。
一 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關系
(一) 經濟為金融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經濟是發展的基礎,任何地區的發展都必須立足于經濟發展之上,它是帶動各行各業前行的基石,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將在其帶動之下得以良性運轉。同時,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約束金融行業的發展,在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其金融行業發展的勢頭將更為廣闊;相反,經濟發展水平不足的地區,金融行業在發展上將受到眾多的限制。由此可見,經濟能夠為金融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 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帶動經濟良性發展
金融行業的發展能夠有效地支撐經濟發展,對經濟發展具有特定的帶動和促進作用,任何產業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資金支持,充足的資金是確保產業高效發展的必要前提。因此,金融對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許多產業的經濟也隨之水漲船高,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產業鏈也將獲得產業間的綜合效益,形成利益可觀的產業鏈。可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帶動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中存在的弊端
(一) 缺乏健全的金融支持服務體系
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需要依托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撐。然而,目前一些欠發達地區縣域的相關管理人員并沒有正確認識到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也缺乏對金融發展支撐經濟發展的正確理解,致使金融行業的發展面臨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局面,也無法充分實現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服務內容上滯后,范圍狹窄[1]。例如,許多農村地區將金融支持服務放在短期資本借貸平臺上,很少強調中長期金融產品的開發。此外,農村金融的時效性和種類不足也影響了金融支持體系的健全性。相比其他發達地區,欠發達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處于落后態勢,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鄉村振興,提升欠發達縣域經濟發展是最有效的策略,而優化金融服務產品,構建健全的金融服務體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缺乏政策規范
縣域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是關系到縣域經濟長遠發展和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大問題。為了促進雙方的良性互動,有必要從政策規范的角度做好引導發展的工作。然而,通過對目前現狀的分析,許多欠發達縣域并未構建出規范的經濟與金融互動發展的政策,縣域政府也并未站在宏觀層面上對經濟與金融的融合提供指導,這在實踐當中將形成難以協調的兩種力量,因此也就喪失了互動的有效性。在這種金融不可持續的高度發展背景之下,縣域經濟無法控制資金的流動,這將為縣域的經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例如,欠發達縣域的一些金融機構無法有效控制資金的流動,難以及時掌控資金,導致資金對社會生態發展的有效性不明確。
三 促進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的措施
(一) 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
為促進縣域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解決金融服務體系是首要問題,只有通過有效的方法完善原有的金融服務體系,才能更好地支撐縣域的經濟發展。
第一,支持欠發達縣域的農村信用社等銀行體制改革,促使縣域金融機構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基于農民的需求開展金融服務。同時,要持續優化金融機構為農民服務的體系,建立完善的信用服務機制。另外,還可以通過構建激烈的競爭機制促使金融機構在服務上的提升。
第二,政府應持續加強對民間金融的引導。在我國,民間金融也是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在民間金融的引導下,可以對經濟發展起到推進的作用,政府可基于欠發達縣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可操性和規范性的金融政策,使其成為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但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正規金融,民間金融在管理上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體系。因此,這就需要在政府的嚴加監管之下實施,以科學的監管手段,及時挖掘民間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減少農村金融市場運行的波動。
第三,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創新產品和優化服務。金融機構作為欠發達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應立足于當地農民的基本需求,開發和優化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達到理想的發展效果。
(二) 加強政策引導,構建科學的互動發展政策體系
政策規范是金融行業的頂層設計,只有在這種政府參與下的政策規范,才能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因此,欠發達縣域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通過合理的政策將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結合起來,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達到更好的輻射效果。例如,可以將金融經濟發展的指導措施和規范嵌入金融體系的規范中,使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經濟發展規劃中也可以納入相關的金融內容,逐步縮小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的關系,促使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并行,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經濟發展的問題[2]。此外,政府還需設專人協調和指導該縣域的金融和經濟發展,可在該縣域設立指導小組或管理小組,委派專人進行工作規劃,及時發現發展中的問題,對其進行管理和指導。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欠發達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難以直觀的展現。兩者在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目前仍存在一些弊端,具體表現在缺乏健全的金融支持服務體系,缺乏政策規范等等。要促進欠發達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科學互動的發展政策體系。
參考文獻:
[1]章臨婧 . 欠發達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江西省撫州市的調研[J]. 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3):47-54.
[2]黃鶯 . 我國北部省份欠發達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探析:以河北省欠發達地區為例[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17 (4):94-101.
作者簡介:楊紅玉 女 土家族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 1998年11月 本科 初級會計職稱 漢口學院(湖北武漢)(430200) 研究方向:經濟與金融B9C825C2-7AE3-40F1-A94B-F3875833AD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