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沉重的影響,導致我國內外部經濟環境及企業競爭越愈發嚴峻,為了提高集團經濟效益,就有必須加強財務管理,而集團財務公司作為專業從事資金管理與財務管理的企業,就需要提質增效、開源節流,從多方面入手挖掘企業潛力,提升融資能力,對財務管理辦法加以創新,從而不斷提升集團財務公司的財務水平,實現企業經營費用的有效降低,從而塑造高收益、低成本的經營模式,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文中,將對集團財務公司的提質增效對策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集團財務公司;提質增效;對策
一、集團財務公司提質增效的基本原則
在開展提質增效管理活動之前,必須要明確財務管理基本思路,結合集團的經營活動做好功能定位以及價值貢獻評價,從而結合集團實際情況制定“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管理原則,在得到集團認可之后開展具體工作,為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減費提供參考。集團財務公司提質增效的基本原則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就是提質,也就是通過優化管理方式、加強財務管理執行力等方式,提升集團財務公司的管理質量及融資能力,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二點就是降本,科學有效的降本減費措施能夠有效的控制企業經營成本,盡可能的減少財務支出,這也是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基本原則之一。之后所有的具體管理手段幾乎都是從這兩點衍生出來的,具體對策如下文。
二、集團財務公司提質增效對策
(一)提質對策
1.將實現集團整體效益最大化作為首要任務
集團財務公司主要工作就是為企業發展融集更多資金,將實現集團整體效益最大化作為經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要將控制集團融資成本及運營財務費用作為管理工作關鍵內容。例如提高集團境內資金的管理水平,以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在集團融資活動中,爭取最優惠的融資條件。在債務管理方面,通過有效的債務管理工作,將債務風險控制在最小。在保險業務中,對集團的保險內容進行梳理分析,選擇最佳的保險搭配方案,從而控制集團整體保費,并且充實保險服務。最后,還需要積極開拓新型金融業務,將企業資金發揮至最大化,建立成本控制的新途徑。
2. 實行精細化財務管理
實際上,財務管理本身就是非常嚴謹與繁瑣的工作,工作人員必須以平靜、穩定的心態開展財務工作,戒焦戒燥,為此針對財務管理工作實行精細化管理是合理的。所謂精細化管理就是加強財務工作的細節管控,從小事入手,制定標準化管理制度,保證所有工作內容都能夠找到執行依據。通過精細化財務管理手段,減少工作人員失誤率,提升工作質量,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3. 結合企業實際實行分類管理
集團經營活動一般范圍較廣,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不能一刀切,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業務內容進行分類管理。例如對于成熟期且經營正常的業務,要重視財務費用的同比降低。對于開拓期的業務,要著重管理成本費用的支付,要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經營業務;對于內部資金成本,就需要重視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外部資金的業務,則要重點提升成本效益。
4. 針對全員開展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工作要逐漸從財務部門向著全員發展,推動每位員工樹立成本管控意識,對員工開展定期培訓,向其講解財務成本控制的原因及方法,結合不同部位的工作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方法。并且在公司內部以一定的組織形式,歸口分級管理,實現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確定及分解目標成本,為每個部門及個人劃分指標,責任共分擔,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二)降本措施
1. 對風險資金計量權重進行調整,以降低資金成本占用
隨著市場風險的加劇,企業的信用風險加權資產大幅提高,集團的資本充足率越發接近監管底線,導致企業的業務增加與擴展受到限制,急需補充企業核心資本。在此背景下,企業要深入開展對其他公司資本充足率的調研,總結其他管理效果較好的企業先進經驗,應用“對公用企業債權按照50%的權重計量加權風險資產”的優秀經驗,從而有效降低了企業資金成本的占用率。
2. 加強集團內部交易籌劃,降低企業稅款額
集團財務公司通過對集團相關管理協議的簽證而需要承擔集團的股份股權委托管理工作,但是實踐中,由于匯款速度慢,導致已提供的服務卻未收入金額。經過數據測算,很多財務公司仍需繳納大額的稅費。并且同期的集團母公司仍然處于收入虧損的狀態,較高的稅負對于計算企業的整體效益有著較大影響。為此,集團財務公司可以與集團加強溝通,對于提供的部分服務簽署補充協議,約定不再計取費用,而相應在經營考核或者經營利潤分配上給予更多的認可。通過內部交易的籌劃,減少集團稅款額,保證經濟效益計量更為準確。
3. 對服務收入確認進行統籌安排以降低稅款的時間成本
一般集團每年都會遇到大額手續費入賬的情況,導致這個階段出現大額的稅款支出,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核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要充分運用風險與效益匹配原則,以及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提前干預大額交易活動的簽訂,從而使得大額收入在未來經營中分期分額的逐步入賬,從而延緩稅費的繳納。若是與集團簽署了對股票委托管理的合同,在在實現股票處置管理費業績提升的情況下,要意識到確認大額收入所同步帶來的大額稅款,充分應用權責發生制原則,設計風險匹配與經濟收益之間的配合條款,推動補充合同的簽訂,使得收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分步確認,有效延緩稅款的繳納,根據現金流折算方法,降低當前所繳納的稅款。
參考文獻:
[1]馬宏.我國轉軌時期利率市場化對融資影響分析與對策[J].價格月刊,2017(1).
[2]孫續元.企業中長期財務管理的思路及方法研究[J].會計研究,2020(3).
[3]李明俠.關于強化企業成本控制若干問題的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9(7).
[4]馬雪琴.創新財會工作思路 推進企業轉型跨越發展[J].中國總會計師,2018(5)
作者簡介:馬希萌,女,1989年6月11日出生,籍貫:湖北省宜昌市、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職稱:中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