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湘,王美凡
(衡東縣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湖南衡陽 421400)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量最多的國家[1]。近年來,隨著農產品產業的不斷發展,病蟲害對農作物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因此農藥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適量的農藥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但許多地區沒有按照國家標準規范農藥的用量,或附著在農作物上的農藥沒有被分解掉,導致市面上部分農作物存在農藥殘留問題。農藥殘留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農作物表面長期殘留有毒、有害物質,不僅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安全,消費者長期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食品,也會誘發中毒或者導致多種疾病的產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巨大危害。因此,對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以及風險控制十分有必要。為了解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和安全程度,分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變化規律,本文研究了衡東縣2012—2021年的蔬菜農藥殘留監測數據,以期找出其分布和變化規律,為衡東縣蔬菜農藥殘留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產品能否在市場上流通取決于其農藥殘留是否達標。目前,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許多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都過度依賴于農藥等外來物質,導致許多流通中的農作物表面農藥殘留量依然很高。農藥殘留不僅影響食用口感,還會對消費者健康產生威脅,過多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物會導致消費者生病甚至中毒。世界各國都高度關注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因此農藥殘留將會影響農產品的貿易發展,隨著國際上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制定標準的越來越高,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建立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機制并對農產品農藥殘留進行檢測至關重要[2]。
衡東縣蔬菜基地眾多,小面積家庭式種植十分普遍,為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人們對農藥的使用量較大。農藥噴灑一定時間后,農作物在經歷風吹日曬、各種環境變化以及作物本身代謝的作用下,農藥可能會分解并減少,但要使流通的農產品表面完全沒有農藥殘留幾乎是不可能的。長期接觸或者食用有農藥殘留的農作物,將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農藥種類繁多,有些農藥物質殘留在土壤中需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真正被分解掉,這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影響[3]。
人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部分水果和蔬菜是農藥殘留最嚴重的食品。對衡東縣蔬菜和水果的種植方式進行研究對比發現,近些來衡東縣對蔬菜和水果采取的種植方式有了很大進步,耕作面積大幅度提升,采取溫室和大棚的種植方式也越來越普遍。隨著種植方式和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許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越來越短,這使得農作物的病蟲害威脅越來越嚴重。衡東縣許多村鎮主要采用小面積家庭式種植方式,因此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和技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此同時大部分農民缺乏種植知識素養和環境保護意識,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不按照標準超量使用農藥,這使得農藥殘留現象更為嚴重。
農藥殘留對人、動物、環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長期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食物會導致慢性中毒現象,長此以往會增加致癌的概率。農藥中有害的化學物質難以分解,殘留在土壤和水中會嚴重破壞土壤成分及水資源,長此循環不僅會嚴重阻礙農作物的種植生長,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進而阻礙衡東縣的農業發展[4]。
依據《農藥殘留分析樣本的采樣方法》 (NY/T 789—2004)以及隨機抽樣原則,對衡東縣蔬菜種植基地、農貿銷售市場以及各類大型超市中的葉菜類、豆菜類、茄果類和瓜菜類4大類蔬菜類品種進行抽樣檢測。
主要采用膽堿酯酶法對樣品進行處理,并通過農藥殘留速測儀對蔬菜中常用的有機磷以及氨基甲酸酯類的農藥進行檢測。
檢測結果用超標率(%)表示,結果<70%的抽樣樣品為合格,≥70%的抽樣樣品為不合格,為超標樣品。農藥殘留超標率=農藥殘留超標樣品/抽檢樣品×100%,匯總數據并分析[5]。
通過對衡東縣2012—2021年這10年的蔬菜抽樣樣品的農藥殘留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衡東縣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從2013年的3.67%下降到2021年的0.82%,下降了2.85%,并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表1 不同年份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
根據《衡東縣農藥檢測安全管理制度》中對葉菜類、豆菜類、茄菜類和瓜菜類4大類蔬菜的農藥殘留標準,對4大類蔬菜進行了抽樣檢測,結果見表2。農藥殘留以豆菜類最高,農藥超標率在3.16%~13.30%;茄菜類次之,農藥殘留超標率在3.26%~10.42%;葉菜類第三,農藥殘留超標率在2.35%~11.03%;瓜菜類最低,農藥殘留超標率在0.81%~7.69%。

表2 不同年份下不同種類蔬菜的農藥殘留超標率(單位:%)
農民是農作物生產者,也是農藥的直接使用者,因此預防農藥殘留的主要源頭應該從農民開始。對衡東縣農村農民做好對農藥知識的宣傳并推廣普及防控意識,如可以利用電視報紙、宣傳講座、培訓會議等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對農民進行農藥專業知識培訓,使農民能夠意識到農藥殘留帶來的種種危害,并提高農民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意識,從源頭控制好農作物的農藥殘留問題,從整體上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和安全,鼓勵農民進行有機種植,減少對農藥的使用,增加對有機農產品的種植和生產。
農作物受到的病蟲害種類很多,再加上各種農藥種類繁多,因此要準確掌握農作物發生病蟲害的規律及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農藥產品,實現真正的防治。與此同時在噴灑農藥時要嚴格掌握用藥量并適時用藥,許多病蟲在不同發育階段對農藥的抗藥性有所不同,因此要充分考慮到有害生物的生長規律并依據農藥特性適時用藥。此外,農藥的用量要根據國家控制農藥量的標準進行,使用過低則會影響防治效果,使用過高則會造成浪費并且污染環境,嚴重情況下將會導致農作物死亡、水源污染、土壤變質,甚至使土地不適合再種植農作物。因此,在使用農藥時,一定要按照規定的計量標準進行施用,同時充分考慮天氣狀況等客觀因素,如在晴天和無風的情況下施用農藥的效果最佳,在施藥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好防護設備以確保自身安全。
建立農產品質量風險預警系統,對農產品生產過程做到專業化管理和監測,對衡東縣所有涉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綜合考評,嚴格把控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推進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以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和安全。與此同時,還應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監管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的完善,如完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并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對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進行研究和控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構建。
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從監管環節控制受到污染的農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威脅。①相關部門要對農業生產進行宏觀控制,根據農產品農藥殘留程度對其質量安全進行劃分,并向消費者公開。還可通過制定不同價格來區分農產品質量,能夠使農民正確認識到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能提高廣大消費者辨別農產品質量。②政府部門要加強工作監管力度,按照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監管規章制度,確保流通的農產品達到生產過關、銷售過關、質量過關的標準。③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監測水平,研發出有利于農產品生產的檢測農藥殘留的技術,提高技術人員的檢測水平并完善食品的檢測監測體系,使檢測技術人員能夠針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進行科學有效地檢測,從而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政府部門應對農產品的種植環節、檢測環節以及上市流通環節做到全程監管,并加大相關資金的投入,以研發出更加先進的檢測技術。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現代科技平臺,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進行公開展示,使生產環節做到清晰透明,從而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
通過對衡東縣部分農作物農藥殘留的相關數據分析,能夠看出在農作物生長種植環節中,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如果使用不當將會使農藥殘留在農作物上,這不僅會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還會影響整個農業行業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藥殘留的監管力度和檢測水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及應對措施,從而保證人們身體健康,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農業的生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