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交互敘事視域下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設計

2022-07-04 03:17:02許叢瑤徐習文
包裝工程 2022年12期
關鍵詞:受眾情境設計

許叢瑤,徐習文

交互敘事視域下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設計

許叢瑤1,徐習文2

(1.南京傳媒學院,南京 210071;2.東南大學,南京 210089)

在交互敘事視域下,研究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設計實踐方法。從分析數字展示中的交互敘事構成要素及特點入手,建構交互敘事情境,明晰基于交互敘事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的流程與原則,并以春秋子仲姜盤的數字展示設計實踐為例,驗證其方法的有效性。設計者通過編碼對敘事情境中的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媒介和敘述內容中的各個要素進行符號處理,并傳達給真實受眾,使真實受眾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需求解碼信息,從而接收、理解、認同其文化遺產主題。基于交互敘事的數字展示設計能突破時空的界限,有效實現文化遺產主題的復現和傳播,使受眾獲得良好的文化體驗。

數字展示設計;文化遺產主題;交互敘事情境;春秋子仲姜盤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積淀了許多文化遺產,包括人文創作,以及自然形成的景觀、古跡、遺址、建筑和文物等,不僅具有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還反映出文化多樣性的特點,體現了不同地區和時代的人文、藝術、歷史、地理、科技等特色,為科學研究與文化傳承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來源[1]。隨著人類遷徙和社會工業化的發展,許多文化遺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迫在眉睫,如何通過科學技術對文化遺產信息進行保存和展示,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

1 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展示進程

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展示,是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對文化遺產的信息進行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展示[2]。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通過攝影、攝像等技術手段來記錄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但這些傳統媒介的信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老化失真。直到20世紀末,隨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等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文化遺產的展示途徑和方法有了質的飛躍。在智能媒體時代下,利用人工智能與數據庫等數字技術建設數字化博物館、體驗館,通過網絡技術和外接設備的升級,為文化遺產信息的保存、展示和傳播開辟了更加新穎的途徑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空間是一個增強空間,它將文化遺產的“數字內容”與“物理形式”相分離,并將提取出的信息內容轉化為數字語言,再通過藝術創作疊加到物理實體表面展現給觀眾,從而使文化遺產實體由物理世界并入數字世界[3]。

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能超越物理世界的時空局限,但展示方式若只依賴數字技術,將文化遺產的信息內容機械地疊加到實物表面,則容易導致文化遺產原真性和情境性的缺失,影響展示的故事性、知識性以及情感體驗的生成。如何讓文化遺產的信息展示更具傳播力和體驗性,是文化遺產數字展示面臨的最大問題。

2 交互敘事的構成及其特點

法國著名學者茨維坦·托多洛夫于1969年正式提出“敘事學”理論(Narratology)后,敘事學逐漸發展并延伸至多個學科領域。“交互敘事”概念由克里斯·克勞福德(Chris Crawford)提出,分為敘事設計和交互設計2個部分[4]。交互敘事理論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不斷發展,主要用于研究信息時代的新敘事現象,如讀者和文本的互動等[5],好的交互敘事可以提高觀眾的理解力和參與度,讓其在更有包容性的環境中找到認同感。

2.1 數字展示中交互敘事的必要性

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過程混合多種媒體形式,通過一系列的符號系統,將信息展示給觀眾,在展示信息的信源組織、語義編碼和對象解碼過程中,注重敘事性、體驗性,實現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傳播[6]是文化遺產信息展示的關鍵,有吸引力的敘事主題和內容,以及連貫的編碼方式和故事情節,是觀眾理解展示內容和參與互動的必要前提。用交互敘事理論來優化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是十分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2.2 數字展示交互敘事的構成要素

敘事學家西摩·查特曼曾以符號學交流為基礎,提出了敘事交流模型[7],敘事構成要素主要包括真實作者、隱性作者、媒介、故事、隱性受眾、真實受眾等,描述了作者如何通過敘事將文本意義傳達給受眾的過程,見圖1。

圖1 《故事與話語》一書中的敘事構成

與傳統敘事的單向性結構不同,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本質是一個充斥著信息的空間,也是混合著多種媒體形式的增強空間,見圖2。觀眾在數字展示中面對著物質實體和數字信息2種對象,數字展示空間將敘事置入一個交互的情境空間中,不再局限于相互獨立的、線性的結構。數字展示這種超文本敘事的特點具有交互性,受眾可以參與敘事,并成為隱性作者的一部分,從而實現共同創作。

圖2 數字展示交互空間

要想實現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構成,需要調整真實受眾、敘事文本和隱性作者等要素的關系,重構其敘事模型。交互情境中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敘事要素主要包括:設計者、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媒介、敘述內容、受眾需求和真實受眾,見圖3。不同于西摩·查特曼《故事與話語》一書中的敘事構成,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空間中的真實作者是設計者,包括體驗設計師、交互設計師和策劃團隊等;隱性作者是真實受眾觀看的文化遺產主題;敘述者是展示空間中的數字化媒介;受述者是接受媒介敘述內容的對象;隱性受眾是設計者創作時面對的受眾需求;真實受眾即數字展示空間中的真實觀眾。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媒介、敘述內容和受眾需求構成了數字展示空間中的敘事情境。

圖3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構成

2.3 數字展示交互敘事的主要特點

文化遺產數字交互展示結合了數字化媒介技術和敘事化理念,能使受眾獲得更好的體驗,從而讓數字化展示成為文化遺產主題信息與觀眾之間有效的溝通橋梁。通過分析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構成要素,總結出其敘事的主要特點如下。

2.3.1 跨媒介多樣性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是設計者通過敘事表達向真實受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不同的文化遺產主題需要不同的數字媒介進行支持,同一文化遺產主題在很多時候也需要多種媒體形式進行信息內容的傳遞。受眾需求具有多樣性的特征,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主題的信息傳遞中,需要借助多種媒體形式,整合形態、顏色、質感、音效等呈現方式,帶給受眾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多重感官體驗。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升級,敘事內容可以通過更生動、多元的形式傳達給受眾,例如數字沙盤、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和體感交互等,為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數字展示交互敘事特點見圖4。

圖4 數字展示交互敘事特點

2.3.2 內容關聯性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研究,是對設計者、真實受眾、文化遺產主題三者間關系的表達,如何通過敘事情境來表達真實受眾對文化遺產主題的體驗需求是其核心。三者相互影響,互相關聯,主題表現單一、敘述內容不恰當、敘事不清晰都會破壞真實受眾的體驗感,因此,需要通過對敘事情境的媒介、載體內容及場景進行充分有效的設計,才能使真實受眾擁有更好的體驗,從而更加清晰地獲取文化遺產主題信息,實現其文化價值傳播的意義。

2.3.3 雙重互動性

在展覽過程中,為了讓真實受眾更好地接收主題信息,往往通過有趣的互動方式,使用戶主動觀看、接觸、選擇、探索敘事內容,并相互交流。互動性是數字展示區別于傳統陳列最顯著的特征,結合圖3—4可知,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具有雙重互動性。一方面,由于受眾需求的多樣性,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受眾會根據不同的界面內容進行互動,并且把相關的信息通過點觸、語音、手勢、動作等形式予以反饋,從而產生了有參與感的沉浸式體驗,由此,也產生了受眾需求與數字媒介之間的第1重互動關系。另一方面,因為真實受眾的個體具有多樣化的特征,所以其對各種文化遺產主題會有不同的選擇,同時真實受眾對同一文化遺產主題的理解和感受也會不同,他們不僅可以反饋相關的信息內容,甚至可以通過主題角色的扮演和情節的探索,直接參與到主題內容的選擇、組織和創作管理中去,從而實現了敘事內容生成的自我操控,由此,也產生了真實受眾與文化遺產主題之間的第2重互動。

南京博物院數字館的互動體驗區(見圖5)根據不同的藏品設置了不同的互動游戲,現場除了有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明洪武釉里紅帶蓋梅瓶和盱眙東陽漢墓神獸等藏品的視頻講解之外,還根據文物不同的特點提取其圖案、紋理、色彩等細節設計了互動游戲。通過音頻、視頻和觸控游戲等方式,滿足了參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需求。觀眾除了可以聽音頻、看視頻講解外,還能通過點觸、手勢等互動方式,選取不同的主題進一步了解展品的細節,這屬于第1層互動。體驗的內容圍繞瓷瓶和神獸展開,觀眾能在互動游戲中根據不同的關卡填涂自己的配色方案,或者通過畫筆工具重新創作。除了深入理解展品之外,還能把二次創作的文物通過小程序進行網絡傳播,這屬于第2層互動。

3 基于交互敘事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

結合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空間中交互敘事的構成、特點可以看出,設計師如何通過設計敘事情境滿足真實受眾對文化遺產主題的體驗需求,是數字展示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對敘事情境進行解構分析,并總結其設計流程和原則。

圖5 南京博物院數字館互動體驗區

3.1 建構交互敘事情境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空間,即交互敘事設計的載體,情境建構是一種敘事方法,數字展示空間中的敘事情境由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媒介、敘述內容和受眾需求構成,見圖3。真實受眾能否通過設計者的敘事情境設計,接收到文化遺產主題所要傳達的敘事內容,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設計者將敘事情境中的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媒介,以及敘述內容中的各個要素進行符號處理后傳達給真實受眾的過程屬于編碼過程。真實受眾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需求接收、理解、認同、傳播、回憶設計者所編碼的信息屬于解碼過程。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情境構成見圖6。

敘事要素間的交互過程構成了文化遺產主題的敘事情境,受眾的體驗也由此產生。這種體驗過程的延續性和連貫性決定了其設計方法:需要提煉體驗過程的要素,并依據主題,在設計時注重其認知性、游戲性、情感性和互動性[8]。例如,南京六朝博物館展出的青瓷蓮花尊(見圖7),現場有常規的南京麒麟門外靈山出土的蓮花尊原件和相關青瓷碎片的展示,還有關于青瓷燒制工藝的講解視頻、展品語音講解的小程序,以及蓮花尊圖案、紋理、色彩等細節的互動屏游戲。設計者解構了青瓷蓮花尊的形態、顏色和質感,通過音頻、視頻和觸控游戲等方式,滿足了參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需求。觀眾除了可以聽音頻、看視頻講解外,還能通過點觸、手勢等互動方式,進一步了解蓮花尊展品的細節,這些體驗的內容都是圍繞青瓷和蓮花尊展開的,能讓真實受眾更好地理解展品,并加深其印象。

圖6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情境構成

圖7 六朝博物館青瓷蓮花尊展陳

基于交互敘事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需要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對敘事情境進行設計建構,分析其對真實受眾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需求等過程的影響,整個體驗過程具有連續性和整體性。設計者需要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對真實受眾在敘事情境體驗歷程中的觸點進行分析[9]。真實受眾在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觀前的觸點,分為接收訊息、抵達展廳入口、咨詢;參觀時的體驗觸點,分為進入展廳、觀看及互動、到達展廳出口;參觀后的體驗觸點,即離開時的現場評論留言和離開后的網絡社交平臺分享。設計者可以通過對真實受眾的每個行為觸點進行優化設計,從而滿足其體驗需求,見表1。

3.2 設計流程

通過交互敘事情境的建構,結合真實受眾在數字展示體驗中的觸點解析,基于交互敘事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流程如下:

1)設計者對文化遺產主題的背景和現狀進行調研分析,通過對人文背景、地域特征、歷史定位、藝術價值、環境特征等要素的調查分析,確定文化遺產主題信息,并進行初步展示的設計定位。

2)建構文化遺產敘事情境模型,通過真實受眾的體驗需求,分析其在文化遺產數字展示中的體驗觸點,得出用戶需求的痛點與設計的機會點。

3)對真實受眾的體驗需求深度挖掘,分析其在參觀過程中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多感官層次的需求,并對文化遺產主題的敘事內容進行編碼[10]。

4)依據真實受眾的體驗需求,結合文化遺產敘事內容對數字媒介的形態、顏色、質感和音效內容進行編碼。

5)根據真實受眾的體驗需求,基于文化遺產主題、數字媒介和敘事內容的分析結果,進行具體的交互敘事情境設計。

6)在交互敘事情境建構完成后,通過可視化設計手法將敘事情境進行效果表達,提供整體性、互動性的體驗原型。

表1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體驗觸點

Tab.1 Experience contact table of digital display of cultural heritage

7)結合實地進行交互敘事情境原型的預展示,根據受眾需求反饋進行調整匹配,為最終的設計實施提供可靠的設計原型。

3.3 設計原則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空間的敘事構成,具有跨媒介多樣性、內容關聯性和雙重互動性3個特點,通過交互敘事情境的建構,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應遵從以下幾個原則。

3.3.1 注重數字信息的動態編譯,對真實受眾開放一定的權限

根據文化遺產數字展示體驗觸點圖可以看出,展示的數字信息隨著受眾所在的空間位置和參觀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具有動態編譯的特征[11]。在設計過程中要基于受眾所處的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進行不同信息的推送與選擇,同時為真實受眾開放一定的編輯權限,讓其更有效地搜尋、選擇、獲取、傳播相關的主題信息。

3.3.2 數字展示內容與真實受眾行為認知相匹配

文化遺產數字展示中的敘事內容和展示線索,應該要符合真實受眾的行為習慣和認知特點。例如,人們的文字閱讀習慣是自上而下、從左往右,會先看明亮的地方[12],因此,在主題數字展示設計中,需注意內容敘述和視覺呈現要與受眾行為認知相匹配。

3.3.3 數字展示內容可采用多種維度的敘事結構

敘事結構是將主題內容的故事或敘事情境進行敘事連接的方式,文化遺產主題的數字展示空間是混合了多種媒體形式的增強空間,其敘事結構可采用多種維度相組合的方式。例如,展示某一文化遺產主題的縱向歷史變化時,常用線性敘事結構以單向時間順序展開;展示某一復雜空間體的文化遺產時,可采用“主題—并置”的敘事結構,讓受眾可以借助數字導覽界面自主選擇參觀路線和順序;展示文化事件或現象時可采取“分形”的敘事結構[13],讓受眾選擇不同的角色,從而多通道地感受主題事件[14]。整個敘事結構的時間性和因果關聯需要在尊重歷史本身的基礎上,進行多種維度的組合。

一個具有良好互動體驗的文化遺產數字展,需注重以上3條設計原則,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例如,在2021年美侖美術館梵高藝術互動展中觀眾與作品的互動,展覽通過開放一定的權限,讓觀眾選擇不同的參觀路線與作品進行互動,并通過網絡平臺話題進行打卡、拍照和話題傳播,見圖8。觀眾對梵高不同作品的認知和聯想與其參觀時的視覺習慣和互動行為是相匹配的,整個展覽的設計在尊重作品的同時進行了交互體驗的敘事設計,不僅滿足了觀眾的基本游覽需求,加深了其對梵高作品的印象,還通過互動體驗和現場的二次創作,實現了網絡營銷與品牌宣傳。

圖8 2021梵高藝術互動展

4 設計實踐

4.1 設計背景

春秋子仲姜盤是春秋早期的青銅器,出土于山西,現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盤高18 cm,口徑45 cm,質量12.4 kg,盤內裝飾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種水生生物,包括魚、龜、蛙、水鳥,每個圓雕動物均能進行360°的平面旋轉。內壁鑄有銘文6行32字:“隹六月初吉辛亥,大師作子中姜沫盤,孔碩且好,用祈眉壽,子子孫孫永用為寶”[15]。由此可知,春秋時期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師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祈福之盤,體現了春秋早期極高的制作工藝水平,盤中的小動物和盤底的浮雕相映成趣,構成了靜態與動態、立體與平面的設計美,這在以前出土的任何一件青銅盤上都沒有出現過,是一件世所罕見的文化遺產,見圖9。

4.2 設計研究

依據提出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方法和流程,對春秋子仲姜盤的數字展示進行設計實踐。首先,設計者分別對春秋子仲姜盤及真實受眾的參觀行為進行了現場調研,查閱了春秋子仲姜盤的相關研究資料,并整理成文檔。然后,對展示現場進行實地調研,向現場的受眾發放問卷,通過人物畫像獲取了相關問卷記錄34份、考察記錄4份、展覽相關政策文件3份,并拍攝制作了現場調研的視頻素材1份、圖片102張。其次,通過前期調研和資料整理分析,設計繪制了用戶體驗旅程圖1份(見圖10),通過觸點分析得出用戶需求痛點與設計的機會點。設計的數字展示情境能讓普通受眾對春秋子仲姜盤的文化主題進行多感官的互動體驗,同時為視力障礙的人群提供了一個可以通過聽覺和觸覺來感受的數字展,這種具有人文關懷的展覽方式,能讓真實受眾的覆蓋面更廣,也能讓其獲得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更加全面的體驗。最后,展覽以用戶旅程為依據,提煉了4個版塊:第1個版塊是四格故事的形式,用可觸摸的版畫和語音互動來敘述子仲姜盤的人文背景及主題;第2個板塊通過體感交互及虛擬現實技術,用數字投影來展示水注入盤內動物旋轉的畫面與參觀者洗手動作之間的交互,以敘述使用子仲姜盤時的場景;第3個版塊以3D打印模型為基礎,還原了盤內動物的形態和質感,讓真實受眾通過觸摸的方式猜測里面是什么動物,體現了展品的生動趣味性,加深了受眾的印象,使其感受到了當時精妙的青銅器制造水平;第4個板塊以體感交互拍攝的方式,讓用戶記錄此次旅程,并可生成視力障礙人群能觸摸到的數字點陣照片。這4個主要模塊構成了整個數字展示系統,見圖11。

圖9 春秋子仲姜盤

圖10 參觀子仲姜盤展的用戶體驗觸點

圖11 子仲姜盤數字展示設計系統

4.3 設計效果展示及總結

依據以上設計研究和分析,對春秋子仲姜盤的數字展示空間進行原型設計,展板采用有機玻璃亞克力板,營造出一種觀眾“入畫”的效果,展館外的游客能透過面板看到展廳內景,參觀者的流動構成了展示的動態過程,與春秋子仲姜盤中的動態立雕在語意上相通,見圖12。

圖12 子仲姜盤數字展示空間效果

提煉的4個敘事情境設計版塊分別體現在4個展區中,真實受眾通過觸覺、聽覺、視覺及體感交互過程,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春秋子仲姜盤的歷史人文背景、青銅鑄造工藝、使用功能及藝術價值,見圖13。綜上所述,基于交互敘事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的意義在于:能突破時空界限,復現古人的文化經驗;通過數字媒介等手段,使受眾加深對文化遺產展示主題的印象,獲得良好的文化體驗;在此基礎上,受眾愿意及時記錄和分享其感受體驗,利用數字媒體平臺進一步傳播文化遺產主題,擴大其影響力。

圖13 子仲姜盤數字展區效果

5 結語

在智能媒體時代,數字展示的形式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愛,對文化遺產主題的敘述和傳播具有推動作用。此次研究將交互敘事理論融入文化遺產的數字展示設計實踐中,從數字展示的交互敘事構成要素及特點入手,建構了交互敘事情境,結合國內外文化遺產的交互敘事實例進行了分析,明晰了基于交互敘事的文化遺產數字展示設計流程與原則,以春秋子仲姜盤的數字展示設計為例驗證了其方法的有效性。此次研究的側重點,是分析文化遺產數字展示的敘事結構和設計方法,設計實踐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多感官、智能化、交互式的數字展示形式是文化遺產主題在未來的推廣和傳播趨勢,后續的研究可以在交互敘事理論下探討不同文化遺產主題的數字展示方式,并進行全面的設計實踐。

[1] 陳勝男. 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展示與虛擬體驗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11.

CHEN Sheng-nan. Research on Digital Display and Virtual Experience of Cultural Heritage[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11.

[2] 沈冠東. 敘事設計的方法論思考[J].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16, 36(3): 86-89.

SHEN Guan-dong. Methodology of Narration Design[J].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2016, 36(3): 86-89.

[3] 魯曉波, 劉月林, 關惔. 混合媒介與增強空間——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展陳中的交互敘事研究[C]// 第三屆交互設計國際會議論文集. 北京: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3.

LU Xiao-bo, LIU Yue-lin, GUAN Dan. Mixed Media and Enhanced Space: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Narrative in Digital Exhibition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C]//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Design. Beijing: Jiangsu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3.

[4] 艾小群, 吳振東, 過偉敏. 體驗經濟下的產品交互設計思維模式研究[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29(4): 11-14.

AI Xiao-qun, WU Zhen-dong, GUO Wei-min. Research on Thinking Mode of Product Interaction Design Under Experience Economy[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3, 29(4): 11-14.

[5] 劉文, 劉淵, 張文莉. 基于交互敘事理論的焦山碑刻數字文化傳播設計[J]. 包裝工程, 2020, 41(16): 188- 192.

ZHANG Wen, LIU Yuan, ZHANG Wen-li. Digit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Design of Jiaoshan Inscription Based on Interactive Narrative Theo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6): 188-192.

[6] 劉杰, 王生進. 基于邊界擴展的圖像顯著區域檢測[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57(1): 72-78.

LIU Jie, WANG Sheng-jin. Salient Region Detection Based on Boundary Expansion[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7, 57(1): 72- 78.

[7] CHATMAN S B.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8] 許叢瑤, 張凌浩. 體驗視角下南京老地名的O2O產品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9, 40(2): 177-183.

XU Cong-yao, ZHANG ling-hao. O2O Product Design of the Old Place Name of Nan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2): 177-183.

[9] CHEN F, CHIEN R K, KUO Y L. Data-driven Innovation to Capture User-experience Product Design: An Empirical Study for Notebook Visual Aesthetics Design[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6, 7(6): 116

[10] XU Cong-yao, XU Xi-wen. Research on Rural Village Tourism O2O Product Design from the We-media Age[C]//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2019G: HCII 2019,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9.

[11] 羅仕鑒, 董燁楠. 面向創意設計的器物知識分類研究[J].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7, 51(1): 113-123.

LUO Shi-jian, DONG Ye-nan. Classifying Cultural Artifacts Knowledge for Creative Design[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17, 51(1): 113-123.

[12] 梁穎. 概念模型與心智模型在交互設計里的應用[J]. 現代信息科技, 2019, 3(12): 5-8.

LIANG Ying.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odel and Mental Model in Interaction Design[J].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9, 3(12): 5-8.

[13] 龍迪勇. 空間敘事研究[M].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

LONG Di-yong. Research on Spatial Narrative [M]. Beijing: Life, Reading and New Knowledge Sanlian- Bookstore, 2014.

[14] 辛向陽. 交互設計: 從物理邏輯到行為邏輯[J]. 裝飾, 2015(1): 58-62.

XIN Xiang-yang. Interactive Design: from Logic of Thing to Behavioral Logic[J]. Zhuangshi, 2015(1): 58-62.

[15] 郭艷艷. 不幸而幸妙趣橫生——春秋子仲姜盤傳奇[J]. 收藏, 2010, 36(12): 34-36.

GUO Yan-yan. Fortunately, the Legend of Zi Zhong- jiang Plat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J]. Collection, 2010, 36(12): 34-36.

Digital Display Design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Narrative

XU Cong-yao1, XU Xi-wen2

(1.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jing 210071, China; 2.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89,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practical method of digital display design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narrativ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narrative in digital displa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teractive narrative context, clarifie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principles of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display based on interactive narrative, and takes the digital display design of Pan of Zi Zhong Jiang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method.Through coding, the designers convey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eme, digital media and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narrative content to the real audience after symbolic processing, so that the real audience can decode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ir sensory needs of vision, touch, hearing, smell and taste, and then receive, understand and identify with its cultural heritage theme. The digital display design based on interactive narrative can break through the time and space boundary,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re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me, and enable the audience to bask in the great cultural experience.

digital display design; cultural heritage theme; interactive narrative situation; Pan of Zi Zhong Jiang

TB472

A

1001-3563(2022)12-0241-09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2.028

2022–01–29

江蘇省教育廳高哲項目(2019SJA2109);江蘇省科技廳重點項目(BE2020689)

許叢瑤(1983—),女,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交互展示、文化遺產數字藝術。

徐習文(1971—)男,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學理論、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責任編輯:馬夢遙

猜你喜歡
受眾情境設計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瞞天過海——仿生設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a|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视频你懂得| 丝袜国产一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99久久精彩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91福利在线看|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啪啪|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综合久久五月天|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国产在线专区| 日韩久草视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久草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她的性爱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黄色爱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99久久99视频| 国产精品xxx|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日韩午夜伦|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婷婷亚洲天堂|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