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華 趙 彤
(日照市中醫醫院 山東 日照 276800)
近些年來,我國剖宮產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而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率也隨著增加,因此,其分娩方式也得到了產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而再次剖宮產,不僅操作難度大,而且還可能導致產婦膀胱等臟器的損傷,大大增加了產婦產后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鑒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臨床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與效果,并隨機選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日照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6例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日照市中醫醫院于2019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6例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產婦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經過B超檢查提示為足月妊娠,滿足陰道試產適應癥;產婦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采取數字隨機法將產婦分成甲乙兩組,每組各有53例產婦,甲組,年齡均在20-3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9±3.2)歲;產次均在1-3次間,平均產次(2.1±0.03)次;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為2-6年,平均時間為(4.1±2.2)年;乙組,年齡均在21-3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3±3.4)歲;產次均在2-4次間,平均產次(2.2±0.05)次;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為2-7年,平均時間為(4.2±2.1)年。兩組產婦在一般資料上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組被給予常規護理,即產前健康宣教,做好產前監測與檢查工作,及時糾正產婦不正確認知,做好產時護理工作,產后動態觀察產婦情況,給予飲食與母乳喂養指導等;
乙組則在此基礎上被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即:
(1)產前宣教。熱情接待孕婦及其家屬,簡要告知其醫院婦產科相關情況,并詳細告知產婦此次分娩知識、自然陰道分娩的優缺點以及再次剖宮產的風險,對產婦當前妊娠情況加以評估,具體結合產婦情況,向其客觀分析、對比剖宮產與自然陰道分娩的預后情況,引導產婦克服心理障礙配合自然分娩,并認識到分娩失敗可能隨時轉剖宮產;
(2)產時護理。①產程過程中動態觀察產婦子宮收縮與疤痕壓痛、胎心音等情況,間隔0.5h記錄1次胎心,間隔2h記錄1次血壓,并根據宮縮與胎次情況間隔2-4h行陰道檢查1次,注重產婦主訴,動態監測產婦生命體征變化,以判斷產程進展情況,盡早發現子宮先兆破裂現象,及時手術;②飲食指導,護士可鼓勵產婦進食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待分娩來臨之前,也可給予其果汁或功能飲料等以幫助其補充熱量,指導產婦進食一些巧克力,同時叮囑其多飲水,并及時排尿,以更好排空膀胱,便于胎頭下降,實現自然分娩;③體位指導。一般在待產時產婦體位與運動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但若產婦羊水未破,也可鼓勵其下床活動,聽聽音樂,看看電視,以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護士還可幫助產婦轉換體位,能糾正胎位不正或血壓異常等問題,從而進一步加快產程;④子宮按摩。為最大限度避免切口裂開增加產婦出血風險,護士需動態關注產婦神志、腹部不適與面色等情況,若發現產婦出現收縮肌力不足情況,可給予其子宮按摩處理,間隔30min按摩1次;⑤待產婦宮口全開之后,最大限度縮短第二產程時間,可采取會陰側切形式來相對加快分娩,同時盡量避免借助加腹壓等外力,以免造成子宮破裂,待胎盤娩出之后,需常規探查產婦宮腔,及時檢查子宮頸與宮腔的完整度,察看宮腔內是否殘留胎盤;
(3)產后護理。產后2h,產婦繼續帶在待產室,護士動態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陰道流血與子宮收縮、側切傷口等情況,并鼓勵產婦多飲水、進食,待2h后及時小便,以便于子宮更好收縮,2h后若無異常,則送至病房繼續觀察;出院前,給予產婦及其家屬出院宣教,告知出產婦及其家屬產褥期為產婦產后身體恢復的最關鍵時期,一般需6-8周時間,且此時期產婦身體抵抗力普遍較弱,一旦護理不當,將可能造嚴重的生產后遺癥,以引起產婦及其家屬注意;回家后,盡量保持家庭環境的清潔、溫濕度適宜與空氣對流,飲食上攝入足夠高蛋白、熱量與纖維素、維生素、水分,適當補充脂肪與礦物質;時刻保持會陰清潔,注意休息,適當運動,產后42d內嚴禁性生活,于產后42d返院進行產后健康檢查。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產婦陰道試產率與陰道試產成功率,前者指(同意陰道試產者+陰道試產失敗轉剖宮產人數)/總人數×100%,后者為陰道試產成功人數/總陰道試產人數×100%。同時對比分析兩組產婦母嬰結局,包括產后出血、胎兒窘迫與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2.1兩組產婦陰道試產率與陰道試產成功率比較分析
甲組陰道試產率與陰道試產成功率分別為33.96%、22.22%,均顯著低于乙組的84.91%、51.1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產婦陰道試產率與陰道試產成功率比較分析[n/(%)]
2.2兩組產婦母嬰結局比較分析
甲組產婦產后大出血、陰道助產與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顯著高于乙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產婦母嬰結局比較分析[n/(%)]
眾所周知,分娩對于女性來說,雖然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就產婦本身而言,確是一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與精力的運動,是一場痛苦的身心考驗,而且超過95%的產婦因對分娩知識的缺乏,而對分娩過程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從而更是造成了延長產程、胎兒窘迫與新生兒窒息等不良母嬰結局的出現[1]。同時,分娩對于那些“有過剖宮產史而無陰道分娩經歷”的特殊人群來說,更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從而使之對陰道分娩充滿恐懼,時常擔心陰道試產過程中會產出現子宮破裂大出血等情況,由此拒絕陰道試產,要求剖宮產,但是,對于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產婦而言,再次行剖宮產,更是加大了產婦產后出現排尿排便異常、異常子宮出血與子宮(不完全)破裂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嚴重威脅到母嬰健康。為此,針對臨床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產婦,相關醫護人員必須做好臨床護理工作,科學評估產婦是否滿足陰道分娩,對于滿足陰道分娩者,給予產婦必要的健康宣教,積極鼓勵產婦陰道試產[2]。
本次研究中,乙組產婦均被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如積極展開產前健康宣教,特別是詳細告知產婦及其家屬分娩相關知識、剖宮產與陰道分娩的優缺點,大大提高了多數產婦及其家屬對分娩的認知度,走出認知誤區——從心理上接受陰道試產,相信即便是剖宮產后再次分娩,也是可實現陰道分娩的;同時通過健康宣教,可讓產婦及其家屬更相信助產士與醫院醫生,從而積極配合陰道試產,并做好一旦陰道試產失敗同意中途轉剖宮產的準備,從而有效改善預后[3]。為此,給予“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這一特殊產婦人群而言,積極展開產前健康宣教,意義重大,不僅可大大化解產婦產前焦慮緊張心態,提高其陰道試產率與試產成功率,還能大大降低臨床剖宮產率,減少分娩并發癥的發生。而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乙組產婦陰道試產率高達84.91%,且陰道試產成功率也達51.11%,均顯著高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甲組的33.96%與22.22%,同時乙組產婦出現產后大出血、陰道助產率以及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甲組,母嬰結局更好。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剖宮產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產婦,需在科學評估產婦陰道分娩條件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其陰道試產,以最大限度減少產后各類并發癥的發生,更好的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