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娟 田鵬艷 杜少華
(山東省樂陵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樂陵 253600)
子宮肌瘤屬于臨床常見婦科良性腫瘤,在育齡期女性中比較高發,常見癥狀有白帶增多、子宮出血等,可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針對這一疾病臨床多采用手術方式予以治療,以子宮肌瘤切除術為主,可以取得良好效果[1]。但子宮肌瘤切除術屬于有創性治療方式,術后易疼痛感強烈,且有并發癥發生風險,可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為使手術效果得到提升,強化手術室護理非常重要,可以改善疾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避免并發癥發生,對患者早期康復有利[2]。相比手術室常規護理,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具有效果顯著、針對性強等優勢,能盡量規避患者術后康復不利因素。對患者病情的恢復具有確切價值。鑒于此,筆者以50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為樣本(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分別予以手術室常規護理、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效果。詳細報告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從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擇取50例子宮肌瘤切除患者,以手術時間為依據隨機分組,每組2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最大39歲,最小29歲,均值(33.22±2.32)歲;腫瘤直徑最大8cm,最小2cm,均值(4.12±0.23)cm。全切除手術10(40.00%)例,部分切除手術15(60.00%)例。研究組年齡最大40歲,最小30歲,均值(33.18±2.42)歲;腫瘤直徑最大8cm,最小2cm,均值(4.12±0.23)cm。全切除手術9(36.00%)例,部分切除手術16(66.00%)例。兩組組間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B超示:子宮肌瘤;(2)符合《子宮肌瘤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3]診斷標準;(3)子宮肌瘤切除術指征;(4)腫瘤直徑2-10cm;(5)自愿參與,有知情權。排除標準:(1)妊娠期哺乳期;(2)嚴重心腦血管疾病;(3)凝血功能障礙;(4)精神障礙等。本組研究經醫學倫理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術前準備手術所需醫用物品及器械,并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協助做好術前生命體征檢查;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精準配合醫師操作;術后加強病房巡視,合理安排飲食,并做好用藥指導。
研究組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①術前對手術室環境、手術預期、手術風險等向患者進行詳細解釋,交代術前相關注意事項(如:術前相關檢查、常規禁食、禁飲等),強化其對手術過程的了解,減輕其緊張感和恐懼感,對患者不良情緒予以疏導和安撫,對其病史、過敏史等進行了解。②術中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調節,保持良好手術室環境。術中協助患者呈仰臥位體位,幫助患者在腰部、雙側膝關節下方墊軟枕,增加其舒適度。并調整手術床,使患者呈頭底腳高位。術中注意對靜脈滴注質量的控制,同時在不影響操作的情況下適當按摩,避免血腫。另外術中注意保暖,對各項生命體征予以密切監測,警惕意外事件的出現。③術后護送患者回病房,做好床前記錄,并要求家屬監督患者體征變化,若有異常,實施通知醫生處理。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指導其開展恢復性鍛煉,加速血液循環。通常情況下,術后4h,協助更換體位,首次下床需護理人員全程陪伴,主要為床邊運動,隨后根據身體耐受性,運動量逐漸增加。并以實際情況為準,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以高蛋白、高營養食物為主,使機體免疫力提高,禁食豆漿、牛奶等易產氣食品。另外強化疼痛護理,告知術后疼痛的誘因,并用VAS量表評定疼痛程度,0-3分者:用音樂療法、呼吸訓練、注意力轉移等方式,轉移疼痛注意力;4分以上者:遵醫囑予以藥物鎮痛,并配合疼痛周圍冰敷處理。 此外,在患者出院時,應對其健康宣教,告知日常自我護理方式,并強調合理運動、飲食的重要性。同時,每隔1周進行隨訪1次,注意了解患者身體恢復情況。
1.3觀察指標
康復進程相關指標: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
情緒狀態:通過焦慮(SAS)自評量表評估焦慮情緒,并通過抑郁(SDS)自評量表評估抑郁情緒,評分均與不良情緒成正比。
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血腫、大出血,三項和為總發生率。
護理滿意度:自擬量表評定,由患者填寫,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不滿意(0-59分),前兩項和為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數據信息均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予以分析,其中包括兩種資料信息,一種是計量,另一種為計數,前者按照(`x±s)方式展示,并利用t值檢驗,后者則按照(n/%)方式展示,檢驗方式為X2,以檢驗結果是否 <0.05為準判定是否有意義,若<0.05則有意義(P<0.05),反之則無意義(P>0.05)。
2.1兩組患者康復進程相關指標的對比
研究組康復進程相關指標(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進程相關指標的對比(`x±s)
2.2兩組患者情緒狀態的對比
護理前,組間對比(P>0.05);護理后,SAS、SDS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情緒狀態的對比(`x±s,分)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率的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8.00%vs32.00%)(X2=4.500,P=0.034),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率的對比[n(%)]
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6.00%vs76.00%)(X2=4.153,P=0.042),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
子宮肌瘤屬于婦科疾病,發病率較高,且患病人群日趨年輕化。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的一種,通常是因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而引起,臨床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不規則出血等,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為防止病變向惡性發展,因此需要早期實施手術治療,將病變部位切除,可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能改善患者健康狀況[5]。但在臨床中,雖然子宮肌瘤切除術應用廣泛,對患者年齡、生育需求以及病變部位予以充分考慮,但部分患者面臨子宮缺失情況,且缺乏對疾病認識,所以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不利于術后恢復。對于此則需要輔助應用有效手術室護理措施[6]。
本組研究顯示:研究組康復進程相關指標、情緒狀態評分、并發癥率、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用于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具有確切的護理效果。其原因為:常規護理為臨床常用護理模式,主要注重疾病、術后恢復的護理,雖有一定的護理效果,但護理模式簡單、護理措施片面,無法患者具體需求,已經無法與當前護理需求相適應,護理效果不佳,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7]。近年來,伴隨護理醫學的進一步發展,臨床護理理念的更新迭代,加上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提高,導致醫療護理服務呈現多樣化發展。當前,優質護理模式在臨床應用愈加廣泛,其作為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強調針對性和個體性,能以疾病為基礎,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優質護理模式的護理流程中,始終貫穿“人文關懷”理念,護理人員通過真誠的護理態度,不斷縮短護患間的距離感,可以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逐漸提升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有助于手術以及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8]。在優質護理模式中,通過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對手術過程中的不良情緒進行預防,能夠改善患者情緒狀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使其以良好心理狀態面對手術治療,確保了手術安全性,促進患者術后恢復[9]。并且術后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式,如:恢復性鍛煉、飲食規劃等,使其盡早下床活動,縮短臥床及住院時間,對疾病轉歸有利[10]。
對于子宮肌瘤切除患者而言,手術室優質護理模式的實施可以促進術后恢復,使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得到有效改善,另外還可以有效預防并發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具備顯著臨床價值,推薦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