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平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7)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高職院校“示范性”院校和“雙高”建設高校,學校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于2008年開始招生,2010年被確定為浙江省非奧項目發展培訓基地、浙江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2011年專業團隊編寫全國高職院校《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并于2012年12月經教育部審核通過向全國頒布實施,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與美國東北州立大學合作辦學,2016年被立項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建設項目,同年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優秀教學團隊,2018年被立為浙江省高水平專業。
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致力于全面提升社會體育健身專門人才培養質量,通過與體育企業、單項運動協會的深度合作,對傳統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重構,構建并實踐了“學-賽-訓-證”一體化的師徒式實踐教學模式。“學-賽-訓-證”教學使崗位實踐貫穿于專業學習全過程,重點解決了大賽優秀人才培養與全體學生培養難兼顧、社會體育健身專門人才培養體系與體育企業對人才要求的脫離以及傳統實踐教學體系中見習與實習層級跨度過大三個主要的教學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體育健身指導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該模式以實踐取向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學生實踐性知識、技能發展為主線,通過“學-賽-訓-證”活動中的“計劃制定、技能訓練、技能比賽、實踐操作、教學探討和反思共享”,將學生在學校理論和技能學習與崗位實訓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它的構建基于四個維度:

圖1 實踐教學模式時間軸
一是從時間維度上,構建貫穿于三年專業學習始終的實訓體系。在一年級教育見習和三年級教育實習之間,增加了一~二年級每周三天的師傅帶徒弟式的單項性理論與運動技能學習環節,將專業課程學習與專項的理論與運動技能學習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還增加一些不定期的專項集訓與比賽,從而形成“見習+單項實訓——課程實訓+單項實訓——跟班實習——頂崗實習”一專多能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時間軸。
二是從教學內容維度上,建設一批具有“賽證結合”的項目化課程。“學-賽-訓-證”實踐教學模式要求進一步加強“賽證結合”課程教學模塊建設,建設一批基于社會體育健身行業崗位真實任務、融合課程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工作任務”型的學習項目,將專業核心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融入專業課程的學習。
三是從教學條件上,為“學-賽-訓-證”實踐教學模式順利實施提供保障。聯合體育企業建設一個可供“學-賽-訓-證”實踐教學實施的校內實訓基地;聯合體育單項協會、省市體育局建設一個可供“學-賽-訓-證”實踐教學實施的體育聯盟;組建一支以“產、學、研”一體化為特征的指導團隊;制定與“學-賽-訓-證”實踐教學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營造“學-賽-訓-證”實踐教學文化,最終為“學-賽-訓-證”實踐教學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是從教學環境上,創設真實的、民主的、開放的環境。通過“學-賽-訓-證”教學,學生學習放到完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通過真實的崗位工作,富有實踐經驗的體育企業與單項運動協會工作人員指導,還有民主、開放的教學探討和反思共享,使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員的角色轉變。
“學-賽-訓-證”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師徒制課程教學,通過將基本理論與運動技能的“學”和在校內外基地的“訓”,結合不定期的“賽”,三種學習交互進行,實現“校內外的學與訓和比賽各實踐環節之間有效銜接,從而有效地消除了校內學習與職業崗位之間的跨越。“學-賽-訓-證”實踐教學,教學形式增加師傅帶徒弟式環節,由專業教師與體育企業和單項體育協會教練共同參與的教學、訓練、參賽、考證,教學內容緊跟體育企業用人需要的步伐,同時將更多新的體育健身理念帶到企業。進而形成多元開放的教學文化,使“學-賽-訓-證”教學成為師生的專業自覺。
以多年技能大賽為基礎不斷探索完善大賽全員參與機制,立足全體學生,將大賽內容、標準全域覆蓋教學過程,針對學生個性特點與學習狀況進行分年級、分層次、分等級競賽并細化項目,確保人人練習、個個參與,形成“年年有比賽,生生有項目,層層有選拔”的大賽機制,既培養并加強了全體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從中選拔出參賽尖子,解決了“大賽優秀人才培養與全體學生培養難兼顧”的問題。
借助大賽平臺引進行業專家,針對行業崗位要求,開發覆蓋實訓、大賽及證書的全部要求并全線貫穿指導教學各環節和檢驗效果的專業能力標準,對接能力標準和證書設置實訓模塊課程。證書模塊課程直接與崗位能力對接,賽項模塊課程在滿足學生個性與能力發展的同時又精細化地滿足了行業需求,“賽證結合”系統解決了“社會體育健身專門人才培養體系與體育企業對人才要求的脫離”的問題(見表1)。

表1 “賽證結合”專業技能模塊課程
以“模塊化呈現、精細化教學、多樣化適應”的理念,與大賽的行業專家、名師巧匠共同系統開發集教案課件、實訓與競賽方案、錄像動畫為一體的教學資源庫;競賽與研發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優化課程、開發教材,建成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以賽強技,構建實訓有評析、競賽有項目、鑒定有證書的“訓、賽、證”三維度專業能力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專業的信心和目標,提高了專業的教學實效性。大賽機制全線貫穿、指導、檢驗教學改革各環節并有力提升專業教學實效,解決了“傳統實踐教學體系中見習與實習層級跨度過大”的問題。
以和諧發展、揚長教育的多元人才觀實施學生培養。以技能賽項為抓手因材施教,開展實效教學,指導學生完成從技能學習入門、獨立完成賽項、通過資格鑒定、參加頂崗實習、承擔崗位工作全過程。以賽促訓,以賽強技,切實讓學生因技能展示才華、自信自立。
校企合作,制定專業能力標準,對接能力標準設置實訓模塊課程。實訓模塊內容涵蓋證書模塊課程、賽項模塊課程。證書模塊課程直接與崗位能力相對接,賽項模塊課程精細化滿足行業需求,“賽證結合”課程體系全程貫穿專業學習。
實訓有評析、競賽有項目、鑒定有證書,“訓、賽、證”全面覆蓋學生過程、階段、終結評價。學生每一節實訓課都要實作過手,都有當堂教師進行現場評分評點,以便學生及時掌握技術要領、夯實基本功。學生入學即學習競賽規則以指導日常練習,以賽促技;要求學生全員參賽,又通過細化競賽項目讓學生能突出所長,既建立其專業學習信心又有利他們在綜合提高技能的同時規劃未來職業具體崗位;學生實習前完成職業資格鑒定,持證上崗,符合行業規范,達到技能培養目標。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運營與管理專業目前在校生229人,已有畢業生630人。畢業生就業范圍覆蓋面廣,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廣州、山東、甘肅、云南和浙江,80%的畢業生在浙江省內就業,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喜愛(見表2)。

表2 2008~2021年招生情況統計表
第2011屆畢業生是專業第一批畢業生,就業率低于全省和本校水平,可能由于市場上對新專業缺乏一定的了解造成的,但該屆學生畢業后一年的就業率就達100%。2016屆畢業當年就業率低是由于該屆學生是第一批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有一部分學生在辦理出國留學手續并在等待錄取結果之中,因而造成畢業當年就業率偏低的情況。除去2011屆和2016屆這二屆較為特殊的情況,專業就業率高于全省就業水平,四年低于全校就業率平均值,四年高于全校就業率平均值,總體而言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水平良好。我們對畢業生一年后就業調查發現,就業率皆為100%,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認可程度。
從統計數據可見:專業創辦初期還沒有形成這種教學模式時,學生對實踐教學效果滿意度明顯低于實施后的情況,開始實施這種新模式的實踐教學后,學生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說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的效果是好的。
從統計數據發現:用人單位滿意度對專業在前三年畢業生波動較大,這也符合一個新專業辦學的基本規律,一個新專業經過三年的與社會磨合與調整,人才培養質量也會趨于一個穩定的狀態,總體上用人單位還是處于較為滿意的一個狀態,整體水平高于全省和本校水平,2020屆數據有所下滑與新冠疫情有一定的關聯,由于新冠疫情造成體育健身企業暫停營業,對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從而對學生在崗位適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近些年來國家對體育職業資格證書做出了較大的調整,也使該實踐模式這些年來不斷地調整與變化,特別是課程與賽證結合過程中,要根據職業資格證書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重編相關教材,從而會造成教學內和所使用的教材缺少一種延續性的問題。
高職體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目前還沒有一個較為穩定的賽事,且比賽項目與要求每年都有調整,這也造成我們在實施這一實踐模式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各項賽事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實踐實訓內容與要求。但往往收到競賽通知時距比賽時間又會比較短,就會造成準備不足,倉促應戰的情況發生,也影響到這一模式的成效,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家、省取消了許多相關比賽,也對該模式的效果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教育部于2019年開始實施職業教育“1+X證書” 制度,目前在體育職業技能領域尚處空白,這也使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處于摸索階段,缺乏權威認證。
目前國家體育職業資格證涉及項目較少,且職業資格鑒定機構的認定由體育局職業資格鑒定中心來完成,教育系統主管部門不參與職業資格鑒定機構的認定工作。體育局鑒定的職業資格與教育部所實施的“1+X證書”還有待融合與接軌。
該專業自2013年與美國東北州立大學聯合辦學以來,我們多方面爭取引進美國健身職業資格證考證、鑒定體系,但都由于機制上的問題而沒有成功。但可在引進相關培訓課程上做一些努力,這可能較為容易實現。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來說,引進課程的本土化是尤為重要的,要對引進課程進行篩查,做到“洋為中用”,要逐步形成我們自己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