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揚 林 歡 梁灃業 李 想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廣西 南寧 530022
某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7.74萬 m2,地上建筑面積13.06萬 m2,包含7棟5.09 m層高LOFT帶夾層公寓,剪力墻結構體系。LOFT公寓走廊公共區域FL+3.10 m標高設計夾層樓板,外立面FL+2.59 m標高設計夾層梁、飄窗板、空調板。模板工程采用傳統木模板,模板支撐體系采用輪扣支撐架體。
根據夾層結構位置,分為公共區域夾層結構、外立面夾層結構。公共區域夾層結構在FL+3.10 m標高設計有夾層梁板,結構工程量大;外立面夾層結構在FL+2.59 m處設置有夾層飄板、空調板,造型復雜。在實際施工中會存在以下施工難點:
1)公共區域夾層結構梁板位于FL+3.10 m標高位置,模板及混凝土工程量較大,施工的難點在于確定施工方法,具體有2種做法:
① 公共區域夾層結構采用二次結構施工,先施工樓層內大面主體結構,后施工公區夾層區域結構。這種施工方式的難點在于混凝土澆筑、鋼筋預留困難,且增加鑿毛工程量。
② 與樓層內大面主體結構形成穿插,不占用樓層內大面主體結構的施工時間。此方法的施工難點在于澆筑方式的選擇、穿插時間的控制、模板支撐架體的特殊加固、由高到低澆筑夾層時混凝土損耗量的控制等。
2)外立面夾層結構飄窗板、空調板、夾層梁等位于FL+2.59 m標高處,結構復雜,下掛梁板較多,模板工程施工困難。結構外邊緣距離外腳手架內立桿100~200 mm,布料機管沒有合適的澆筑空間,無法進行澆筑。外立面施工處于外架腳手架拆除的關鍵線路上,對外腳手架租賃時間影響較大。
針對上述工程重難點,采取以下方法解決:
1)經成本測算與技術復核,公共區域夾層結構梁板隨大面主體結構一同施工為最優的施工方法。施工時模板支撐體系分2段進行搭設,下部模板支撐體系立桿加密,樓層板面留置澆筑孔洞,在布料機軟管上制作可伸縮的泵管,保證泵管可以進入夾層空間內,減少混凝土高處落下的濺射損耗量。
2)外立面飄板、空調板、夾層梁等結構復雜無法澆筑的部位,采用二次結構的方法進行施工。在樓層大面二次結構施工時,分班組提前插入外立面夾層梁板、空調板、飄窗板二次結構施工,與樓層內隔墻二次結構施工形成小范圍流水施工。混凝土澆筑時利用每戶的煙道預留洞口安裝澆筑漏斗,保證澆筑完成,提高施工效率,最后達到縮短外立面施工工期的目的,從而使外架、施工電梯、塔吊可以提前拆除。利用外架、施工電梯、塔吊減少的租賃費用來抵消二次結構施工時植筋的費用,達到降本增效目的[1-4]。
公共區域夾層隨主體結構一體化施工,關鍵在于夾層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施工穿插時間的控制和人力資源的科學分配,保證夾層與樓層主體施工同步穿插進行,不占用主體結構的關鍵線路時間。
3.1.1 施工流程
樓層內測量放線→FL處飄板、線條鋼筋、模板安裝→澆筑FL處飄板、線條板混凝土→樓層大面、夾層模板架體搭設→樓層大面、夾層模板安裝→夾層內鋼筋綁扎→樓層大面鋼筋綁扎→墻柱模板加固→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
3.1.2 施工方法
在施工層樓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且強度達到1.2 MPa后,由測量工程師進行定位放線,并同步進行施工層飄窗、空調板及線條的模板、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飄窗及線條混凝土澆筑完成且強度達到1.2 MPa后,進行樓層及夾層內架搭設。樓層立桿采用2.4 m+1.8 m+0.3 m輪扣立桿組合,間距為900 mm×1 200 mm;公共區域夾層范圍內FL標高上搭設的立桿間距需進行加密,驗算時,夾層板、樓層板、FL+3.10 m以上的支撐架體、模板等需進行荷載累加驗算,立桿采用2.4 m+0.3 m輪扣立桿組合,立桿間距為900 mm×900 mm[2]。
樓層模板支撐架體搭設的工序在關鍵線路上,需保證在3 d時間內完成,確保夾層模板工程施工不影響關鍵線路。在夾層內架搭設完成后進行夾層模板安裝,保證夾層下一項施工內容能與樓層施工同步[3],如圖1所示。

圖1 公共區域夾層隨主體結構一體化施工的網絡圖
夾層梁板鋼筋綁扎施工完畢后,提前對公共區域的夾層架體進行排桿,在FL+3.10 m以上搭設的架體立桿下墊設混凝土預制塊。預制塊需提前進行定位,保證預制塊的位置與第1段架體立桿在一條軸線上。FL+3.10 m處立桿用鋼管扣件與大面架體進行連接,保證架體的整體安全性,如圖2所示。

圖2 公共區域的夾層架體排桿
走道區域凈寬2 100 mm,模板采用1 830 mm×915 mm尺寸,模板長邊平行于走道縱向,中間位置設置寬270 mm模板條,作為夾層混凝土澆筑孔,夾層澆筑完成后恢復,再進行樓層混凝土澆筑,如圖3所示。

圖3 走道區域的模板支架搭設
樓層內大面二次結構工程施工時,安排專業隊提前插入外立面砌筑,砌體砌筑至外立面夾層梁底位置,再施工夾層梁、夾層空調板、圈梁等二次結構,減少二次結構模板支撐體系施工,利用上一樓層煙道預留孔洞安裝特制混凝土澆筑漏斗,采用重力自流方式澆筑二次結構混凝土。
3.2.1 施工流程
外立面夾層梁、圈梁、構造柱植筋→外立面砌筑至夾層梁梁底→夾層梁、圈梁、構造柱鋼筋綁扎→夾層梁、空調板、圈梁、構造柱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側模拆除→砌筑夾層梁以上的砌體
3.2.2 施工方法
1)由植筋隊伍進行外立面夾層梁、圈梁、構造柱植筋,并進行構造柱鋼筋綁扎。
2)砌筑隊伍提前插入二次結構施工,砌筑至外立面夾層、圈梁梁底標高后,轉至其他內隔墻工作面。
3)外墻立面首段墻體砌至夾層梁、圈梁梁底后,進行圈梁、夾層梁鋼筋綁扎,隱蔽驗收完成后,再進行下步工序。
4)外圈夾層梁、圈梁、飄板以墻體為支撐體系,模板工程施工時只施工側模即可,隱蔽驗收完成后,進行模板加固。
5)在每一戶上一層安裝混凝土澆筑漏斗,二次結構混凝土運至上一層對應煙道口位置,將混凝土傾倒于澆筑漏斗內,利用澆筑漏斗波紋管倒流的方式流入二次結構模板內,減少混凝土在樓層內由人工上下傳遞的澆筑時間。在澆筑過程中,適當加大混凝土坍落度,保證混凝土流動性。當流動緩慢時,可以用振搗棒對澆筑漏斗內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加快流動速度,如圖4所示。

圖4 二次結構混凝土澆筑
6)二次結構混凝土側模拆除完成后,即可砌筑夾層梁、圈梁以上部分砌體工程。
本項目LOFT公寓帶夾層、外立面結構復雜、層高較高,內部夾層結構工程量大,為盡可能少地增加二次結構施工內容,采用一體化施工,通過對模板支撐體系進行專項驗算復核、加固,優化澆筑方式,從而不占用關鍵線路上的工期。
針對外立面夾層結構復雜、工程量較少的特點,可以采用二次結構施工,整體外立面施工提前插入,雖增加了植筋等施工工序,但減少了單體關鍵工序的施工時間,從而減少其他措施費用,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總而言之,針對LOFT公寓的特點,對于夾層結構工程量大的位置,采取一體化施工為最優選擇;而結構復雜的位置,采用二次結構施工配合科學的施工組織,可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