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熱孜古麗·阿卜力克木
當代科技的日新月盛和人民群眾物質、精神、文化需求的與日俱增,使得網絡短視頻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的信息消費方式。調查數據也表明,網絡短視頻是最受歡迎的視頻內容形式。網絡短視頻因為其制作方式的簡便性、盈利方式的多樣性、較強的傳播性和社交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群。網絡短視頻制作呈現的方式相較于《著作權法》規定中的傳統的視聽作品有一定的差別,但也應在著作權保護范圍內,但是對其獨創性地認定學界爭議較大,沒有形成共識。因此,本文通過對網絡短視頻著作權保護的研究,分析網絡短視頻發展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保護路徑,以期完善法律制度、化解司法適用困境。
關于網絡短視頻的定義,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行業領域范圍內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根據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將其概念概括為以下內容:通過作者的表達和某種機械裝置生成,作品內容和思想在幾秒到幾分鐘不等的時間中能夠被連貫地表現,用戶可以在各平臺看到的視頻內容。
網絡短視頻因其創作門檻低,用戶包括專業和非專業的創作團隊和個人。網絡短視頻在認定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案件過程中需要以我國法律為依據對案件精準定位,來保護創作者、網絡平臺等各方合法權益。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要求有獨創性和可復制性。網絡短視頻作品具有可復制性,但是其獨創性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同時在司法實踐中目前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因此對網絡短視頻作品的獨創性進行認定是該網絡短視頻作品是否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關鍵。

根據《著作權法》第三條可以確定在法律層面受保護的作品的種類,其中的作品是在文學、藝術和科學范圍內不但有獨創性而且以某種有形的方式展現其智力成果,這是著作權客體的標準。同時還規定了文字作品、美術作品等8 種具體的作品類型,對其他可能構成作品的智力成果預留了空間。簡言之《著作權法》保護有可復制性和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成果。一般來說作品的可復制性不難判斷,同時雖然有關作品的表達形式各種各樣,但是與獨創性相比也較容易判斷,關于獨創性著作權法也沒有具體的規定,因此是否受著作權保護著重要判斷是否有獨創性。
有權威人士認為要確認作品的獨創性,首先保證該作品是由創作者獨立創作完成,其次創作者本身要對其作品花費一定的費用、功夫。因此有獨創性的作品包括兩方面:即創作者要獨立完成創作和創作者要對創作有一定的投入。法國作為作者權體系下的代表,其對獨創性標準的認定:要以作者創作的作品為背景展現作者的人格個性,作者的人格個性同作品之間密切聯系。德國也是作者權體系下的代表之一,但是相對于法國來講其對獨創性認定準則要比法國更加嚴格,要求作品同時具備獨創性和創作高度兩個要素。在我國《著作權法》明確了對于獨創性標準,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范圍內,不僅有獨創性而且根據特定方式展現其智力成果。即該作品的作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創作是一個作品具有獨創性的根本。若是作者利用剽竊和復制手段形成的作品不算是作者獨立創作,作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作品創作過程中創造、發明、發現、探索、想象和假設的一系列的技能不可或缺。
根據在法律層面上受保護的作品認定規范,網絡短視頻是一種通過借助某種裝置生成和傳播的新型傳播媒介,具備物理上的可復制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在文學、藝術、科學范圍內作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對作品創作過程進行創造、發明、發現、探索、想象和假設的。那么問題重點在于網絡短視頻是否具備獨創性?前文涉及網絡短視頻的概念指的是:通過作者的表達和某種機械裝置生成,作品內容和思想在幾秒到幾分鐘不等的時間中能夠被連貫地表現,用戶可以在各平臺看到的視頻內容。根據此定義,網絡短視頻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傳播的視頻內容,它能被人親眼所見、讓人賞心悅目,并且該視頻組合成的畫面靠技術手段可以固定在移動媒介網絡服務器中,因此,網絡短視頻符合著作權法中可復制性的,并且是文學、藝術、科學領域的表達。作品是否是由創作者憑借自身的努力完成判斷起來不難,側重點在于要判斷是否有獨創性。一般影響網絡短視頻獨創性認定的因素如下:視頻時長較短、包含元素較少、制作方式簡便、傳播速度較快、社交屬性較強等。但是網絡短視頻的創造性不亞于那些時長有幾十分鐘展現同樣的表達與主體的視頻,這些元素與傳統的影視作品給人帶來的視覺體驗有其自身的優勢,如果采用嚴格的與傳統的影視作品的判定方式,判斷其是否符合著作權的要求是相對不合理的,即判斷網絡短視頻的獨創性不應采用過高的標準,因此網絡短視頻可以達到著作權客體的獨創性標準。網絡短視頻創作者的作品符合獨創性標準的,能夠歸為視聽作品,理應受到著作權的保護,而那些獨創性太低的網絡短視頻不能作為著作權的客體來保護。
綜上所述,由于網絡短視頻是新興的一種視聽作品形式,在侵權行為發生時沒有相關法律依據進行判斷,因此在《著作權法》以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釋工作上需要對其加以說明提供相關法律依據,給予人民群眾在短視頻網絡更多的創造表達空間,有利于文化藝術創新、有利于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
《著作權法》作為重要的法律依據卻沒有對獨創性進行一個確定、統一的說明,只是指明了大概方向。在2018 年,北京高級人民法院頒布的《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分別明確了“獨”“創”的內涵,“獨”是指作者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的,“創”則是指對于作品表達方式要體現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判斷等因素。但是這指南也同樣只是大概方向,該指南不具有約束力,不能直接在司法實踐中作為法律依據使用,只能起指導作用。由于法條沒有具體規定,使獨創性成為一個抽象概念。網絡短視頻因其自身的特有的因素不能等同于傳統影視作品的實踐和理論,這使網絡短視頻獨創性的判定有了新的挑戰。
由于網絡短視頻制作門檻低,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網絡短視頻的創作、傳播,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形成熱點帶來巨大的流量受益。有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在觀看影視、音樂等與著作權相關的網絡短視頻用戶中,大部分用戶會關注網絡短視頻的著作權來源與侵權與否,說明當前用戶對于版權意識有所提升。但是因為網絡短視頻著作權侵權的隱藏性和廣泛性,只有部分用戶對侵權現象有所耳聞,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才會選擇找平臺方投訴舉報侵權網絡短視頻,還有一些人不知道該如何采取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綜上所述,網絡短視頻創作者權利義務意識薄弱導致眾多網絡短視頻著作權侵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網絡短視頻用戶數量和投資者的關注度不斷增長,使網絡短視頻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因此網絡短視頻平臺抓住商機,實現了大量流量變現。網絡短視頻平臺面對眼前巨大的利潤開始只顧短期利益,對長期規劃不足,監管不到位,版權保護空缺,大量低俗內容和創意抄襲席卷而來。當網絡侵權行為發生,網絡服務提供者被問責時,我國采取的是特定情況下免責的措施。導致網絡短視頻平臺利用“避風港”規則逃避法律責任十分常見。既然平臺直接獲得了經濟利益,則相對應的在注意義務上的要求也應有所注明,應當建議設有監控網絡義務和事前審查義務。
首先用精準的法律概念、嚴謹的法律體系來定義作品并將其分類,在以后的司法實踐中依據完備的法律法規。目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創作者通過自己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精神產品、思想表達。網絡短視頻因其特征也是創作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作品創作過程中創造、發明、發現、探索、想象和假設、是視聽作品的表達方式之一,綜上網絡短視頻是應該受到著作權保護的,因此在立法上應該將這種新型的表達類型規定在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內。
其次平衡網絡短視頻平臺與權利人之間的利益,適當的限制避風港規則的適應。借鑒其他網絡平臺的做法,網絡短視頻也可以設置預防性審查功能,減少利用“避風港”規則逃避法律責任愈發嚴重的情形,因此有必要調整過于寬松的免責制度。
在著作權保護教育和創作短視頻引導目前只有用戶協議這一種方式并且很多網民對待閱讀用戶協議極不認真,建議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聯合起來通過多種形式加大普法教育。與網民聯系最密切還是平臺方,擁有用戶的信息資源,因此在普法教育方面還是需要平臺要積極參與。如將用戶協議設置成問卷形式,用戶在認真做題的同時也實現普法宣傳的目的;還可以將一些普法宣傳教育的短視頻定期推送給用戶;或者以官方短信發送的形式對網民進行相關普法教育,讓用戶了解和學習網絡短視頻版權的權利義務相關問題。通過上述教育引導的方式提前預防和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凈化網絡短視頻平臺環境,保障網絡短視頻平臺穩定發展趨勢。
網絡短視頻平臺應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和監管義務,利用技術手段將網絡短視頻分層。注意義務的采用應與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平臺利用新技術措施將網絡短視頻中侵權內容進行過濾,使平臺侵權風險從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對網絡短視頻作品內容進行分析,要是網絡短視頻播放的內容屬于家喻戶曉的作品或節目,這時平臺注意義務就應該更高,這種情況下將“紅旗規則”引進進一步剖析。在這方面可以借鑒YouTube 網站的做法,利用視頻識別系統對創作者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即成立一個數據集合庫,自動識別網站儲存內容將視頻的優劣進行篩選,識別侵權視頻后刪除;在這方面搜狐視頻也有經驗,如基因對比技術,用數據庫快速搜索到未經版權所有人許可或同意復制受版權保護的作品的行為,在未來還有望使原創作者能獲得那些未經版權所有人許可或同意復制受版權保護的作品的收入。網絡短視頻平臺可以借鑒上述經驗同時不斷研發新檢測技術對侵權視頻進行有效的預防措施,不但可以提高現階段人工處理侵權的效力,而且可以節約平臺人工成本。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用戶的娛樂需求仍然會持續上升并逐漸向線上轉移,與傳統的電影、電視劇等其他視聽作品相比,網絡短視頻制作門檻低,豐富了人們碎片化的時間,迎合了高壓競爭的時代節奏。較之傳統的視聽作品,網絡短視頻多樣化的收益方式使得很多用戶不僅是觀眾也是創作者,可見將來網絡短視頻用戶規模連續呈增長趨勢。這趨勢直接推動網絡短視頻市場進一步擴大,同時另一方面近些年層出不窮的網絡短視頻著作權案件值得我們關注和分析。
目前網絡短視頻獨創性認定難、用戶權利義務意識淡薄、平臺自律意識不足是影響我國網絡短視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未來要讓我國網絡短視頻產業蓬勃發展,務必要網絡短視頻維權法律機制更加完備、利用多形式將法律知識向網民普及到位,從而加強網民版權意識、完善平臺自律規范。綜合國家立法機關、國家版權局、工信部、網絡短視頻平臺、用戶等各方力量,基于學者研究的基礎,借鑒域外經驗,同時立足于本國國情出發,探索最優舉措為網絡短視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