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依林
2019 年,首次提出“智能+”的經濟發展模式之后,企業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構建起“智慧+共享”的運營模式,并將其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之中。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智慧+共享”的物流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因此對于該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不僅可以提升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而且還能夠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企業健康發展。
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行業中廣泛引入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先進的現代化技術,來實現物流作業體系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等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的模式。在智慧物流模式下,系統能夠同時為體系當中的供貨方以及購買方提供精準的物流配送方面的信息,并能夠大幅度降低物流運輸的成本,同時避免因雙方之間存在信息差而產生的各種問題,因而有效提升物流體系的作業質量和效率。
共享物流目前并無官方定義,通常我們會將其認為是利用對物流資源的共享、對物流運作標準的統一來實現對物流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提升物流體系的作業效率,并同時降低物流企業運營成本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在傳統的物流作業體系當中,存在著不能夠有效對資源進行共享,物流產業鏈信息流通不暢等諸多問題,而共享物流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物流的上述缺點,實現對物流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從而降低整個物流行業的作業成本。
智慧物流采用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在物流體系中存在的各種難題,以便為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鋪平道路;共享物流則利用信息共享來科學、合理配置物流行業的各種資源,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解決物流行業內部適應所遇到的障礙。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通過耦合作用,可極大促進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兩者之間具體的物流關系如下圖1 所示。

“智慧+共享”的物流模式中,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主要體現在運輸環節、儲存環節、裝卸搬運環節、包裝和流通加工環節、信息服務環節以及配送環節六個方面,通過相互之間的耦合作用最終實現物流作業效率的提升和物流作業成本的降低。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耦合機制如下圖2 所示。

圖2 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耦合機制
在對“智慧+共享”物流模式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緊緊圍繞著智慧化建設水平、共享化建設水平、耦合環境、耦合機制、耦合能力、耦合意愿以及企業特質七方面的內容對物流企業“智慧+共享”模式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將上述七方面的影響因素提煉歸納為內驅因素、外驅因素、調節因素以及中介因素四大部分,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物流企業“智慧+共享”耦合作用的運行水平。其中內驅因素主要包括智慧化建設水平、共享化建設水平,外驅因素包括耦合環境和耦合機制,中介因素指的是耦合能力,調節因素包括耦合意愿和企業特質,具體的“智慧+共享”耦合制約因素理論模型如下圖3 所示。

圖3 物流企業“智慧+共享”耦合制約因素理論模型框架
其具體的驅動流程為:內驅因素(智慧化建設水平、共享化建設水平)→中介因素(耦合能力)→物流企業的“智慧+共享”模式進行耦合。這是一種在物流企業智慧化建設水平和共享化建設水平共同作用下而實現物流企業“智慧+共享”的模式。一方面,伴隨著我國物流企業硬件基礎、數據信息、安防體系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工作的日益完善,我國物流行業整體的智慧化建設水準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為發展共享物流提供了硬件、軟件方面的條件支撐,從而為物流企業“智慧+共享”耦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國物流企業在配送流程、數據信息以及資源協調等方面共享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也反過來推動了物流行業智慧化水平的發展,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協調發展,進而促進了物流企業“智慧+共享”耦合運作能力的提升。
其具體的驅動流程為:外驅因素(耦合機制、耦合環境)→中介因素(耦合能力)→物流企業的“智慧+共享”模式實現耦合。這是一種在以耦合機制、耦合環境為主的外驅因素共同作用下來推動物流企業運營能力提升的模式,最終實現了企業“智慧+共享”模式的發展。一方面,物流企業的耦合機制作為確保企業能夠正常運作的具體策略,主要包含保障機制、運營機制等內容,這些機制的運營為物流企業實現“智慧+共享”的耦合提供了所需的外部推力;另一方面,我國物流行業的市場環境和氛圍、政府的物流政策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等外部環境都為物理企業實現“智慧+共享”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其具體的驅動流程為:中介因素(耦合能力)→物流企業的“智慧+共享”耦合能力實現。作為物流企業實現“智慧+共享”模式中的中介因素,耦合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實施“智慧+共享”耦合能力的實現水平和作用效果。首先,在現代物流產業當中,創新能力對于任何一家物流企業來講都是一種十分寶貴的資源。而在物流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以及模式創新等方面,創新能力不僅是推動物流企業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源動力,同時也是企業開展“智慧+共享”耦合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其次,柔性服務能力也是現代化的物理企業所需要具備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備了柔性服務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對物流作業流程、供應鏈系統開展柔性化管理,獲得對物流企業進行“智慧+共享”模式的推動力。最后,物流企業的協調運營能力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企業將智慧物流、共享物流的優勢協調融合至物流體系當中的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物流企業開展產業優化、資源協調、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的作業效率。總的來講,物流企業的創新能力、柔性服務能力以及協調運行能力共同推動了企業“智慧+共享”耦合能力的發展。
其具體的驅動流程為:調節因素(耦合意愿、企業特質)→中介因素(耦合能力)→對物流企業的“智慧+共享”耦合關系進行調節。耦合意愿和企業特質作為物流企業開展“智慧+共享”耦合模式的主要調節因素,它們對于物流企業耦合關系的具體作用效應是存在著差異的。具體來講,耦合意愿主要是對物流企業的耦合運營能力以及耦合作用效果產生影響,在企業的耦合意愿約為強烈的情況下,物流企業開展“智慧+共享”耦合運作就會越容易實現;企業特質主要體現在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文化內涵以及領導層特質等方面,不同企業之間的特質是一樣的,這就造成了他們選擇的物流模式也是不同的,因此也會對物流企業開展耦合運營能力的效應產生不同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當今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高的發達的環境中,物流企業實施“智慧+共享”的模式使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通過對物流企業“智慧+共享”模式的耦合機制以及理論模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加深我們對于該模式的了解和認知,從而有助于物流企業“智慧+共享”模式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