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澤初
河北省近幾年發展較快,地區生產總值由2008 年的16188.61 億元增至2021 年的40391.3 億元,2021 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0.0 ∶40.5 ∶49.5,對比北京,2021 年地區生產總值為40269.6 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3 ∶18.0 ∶81.7;天津地區生產總值為15695.05 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4 ∶37.3 ∶61.3。由此看出,河北省在經濟總量上已逐漸縮小了與北京天津的差距,但在產業結構優化上還有較大進步空間。綠色金融在推動結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起積極作用。河北省綠色金融起步較晚,近幾年有所發展,但產品單一,主要由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構成。單一化產品難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融資需求,部分屬于新興產業的企業可能因規模和資質問題難以取得融資,即目前河北省綠色金融供給與產業轉型的資金需求不匹配。
梳理文獻發現,我國綠色金融的研究大體圍繞綠色金融、經濟發展、綠色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三個視角展開。在綠色金融層面,劉傳江等學者認為綠色金融是傳統金融的結構性補充;文書洋等學者認為綠色金融在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發揮作用。在經濟發展層面,史代敏等學者認為綠色金融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之間存在門限效應;周琛影等學者認為分維度上綠色金融抑制了經濟穩定發展。在綠色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層面,周韓梅等學者基于空間模型驗證了綠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空間溢出效應;李博薇等學者基于中介效應論證了綠色金融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李煒等學者基于耦合協調度模型論證了河北省綠色金融與產業結構升級耦合度逐漸增加但落后于北京天津。基于不同模型和指標,大多學者認為綠色金融促進經濟發展,但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國,涉及省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產業。因此,本文探究綠色金融對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為推動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建議。
詹新宇認為發展行動以理念作為先導,用五大發展理念來衡量經濟發展,但目前河北省經濟發展仍需依靠創新驅動、效率提升和結構再平衡。由此可見,衡量經濟發展質量要結合省域實際,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應以高效產出為基礎,以創新為推動,以產業協調為路徑,最終實現開放共享的目標。因此,本文從高效、創新、協調發展三個角度分析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綠色金融通過資本形成機制促進經濟高效發展。金融機構通過吸收社會中小額閑散資金并將其轉化為綠色信貸,為市場主體提供更雄厚的資金,綠色保險資金增加豐富了融資渠道,主要產業部門能以更低的融資成本融入更多資金進行經營,從而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促進經濟高效發展。故提出如下理論假設H1:綠色金融發展對河北省經濟高效發展有正向影響。
綠色金融通過資本導向和風險屏障機制促進經濟創新發展,綠色信貸為企業創新提供資金,綠色保險能夠防范化解風險。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往往呈現投資回報期長、風險高的特點,綠色金融為企業提供風險補償,增強企業技術投資的信心,進一步吸引社會投資,從而推動技術創新水平提高。故提出理論假設H2:綠色金融發展對河北省經濟創新發展有正向影響。
綠色金融通過資本配置與產業整合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由于資源總量和需求不匹配,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資金更多流向新興綠色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勞動力、土地等資源聚集,從而形成規模效應,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此外,綠色消費信貸以其低利率等優惠吸引消費者,從消費端推動供給升級,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故提出理論假設H3:綠色金融發展對河北省經濟協調發展有正向影響。
(1)被解釋變量
經濟高效發展水平通常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文中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為度量指標;經濟創新發展水平通常以區域科技投入衡量,文中以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為度量指標;經濟協調發展水平通常用產業結構高級化衡量,文中以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為度量指標。
(2)解釋變量
綠色信貸(gcredit),為逆向指標,以河北省六大高能耗產業利息支出與工業行業利息總支出的比為度量指標;綠色保險(ginsur),以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與財產保險業務保費總收入的比為度量指標。此外,政府綠色財政支出通過資金扶持和政策導向,從市場和意識兩方面影響技術升級,助推發展效率提升和產業結構優化,因此文中以政府綠色支出(ggov)為控制變量,以政府環境支出與一般財政支出的比為度量指標。
文中數據來自均EPS 數據庫與河北省統計年鑒。由于2018—2020 年河北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據缺失,文中使用《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測算出的該指標的同比增長率計算求出,如2018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總額為2017 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同比增長率),2019 年與2020 年同理測算。
根據前文建立的三個理論假設,分別從經濟高效、創新、協調發展三個視角建立三個線性回歸模型,各模型回歸結果見表1。在三個模型中,綠色信貸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負,即高能耗產業資金流入減少會促進經濟高效、創新、協調發展,表明綠色信貸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正向影響。一方面綠色信貸限制高能耗企業的融資額度,有利于淘汰化解過剩產能,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對技術研發資金的投入,推動技術升級并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此外,綠色信貸制資金流向會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從而推動產業轉型與經濟協調發展。綠色保險指標在經濟高效發展模型中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若不考慮顯著性,該指標為正,說明其發展有利于提高投入產出比,在經濟創新發展模型和經濟協調發展模型中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綠色保險規模擴大會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經濟創新和協調發展。

表1 各模型回歸結果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支持假設H1,H2,H3,即綠色金融對河北省經濟發展質量提高有積極影響,但綠色信貸對三個維度的影響效應不同,從大到小排序為高效發展最大,協調發展次之,創新發展最小。在高效發展模型中,綠色保險的系數不顯著,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河北省綠色保險尚未形成規模化應用,也說明綠色金融對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傳導效應有待增強。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綠色信貸監管,引導資金流向。政府方面,統一監管評估標準,建立信貸信息追蹤機制,便于投資者及時跟進項目,督促企業提高資金利用率。金融機構方面,增強綠色項目備案,為今后研究提供更多數據支撐;優先增加對創新領域的信貸支持,但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因過度打壓傳統企業造成產業失衡。
二是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豐富投融資渠道。政府方面,降低綠色金融產品市場準入門檻,為推出創新型綠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提供補貼。金融機構方面,集中整合創新資源,積極與外省機構、企業合作,在高校建立創新試點,成立專業小組負責綠色金融業務,培養金融創新人才。
三是重視消費者作用,加強綠色觀念宣傳。金融機構方面,降低綠色產品的消費貸款利率,增加該類產品的消費意愿;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出綠色金融理財,及時更新綠色項目風險評估,增加該類項目的民眾參與度。企業方面,完善售后溝通,積極收集新產品、新技術的用戶反饋,便于日后有針對性地改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