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麗
[摘要]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結合出題在中考中是常考題型,該類考題較綜合,常成為學生獲得高分的“攔路虎”.文章探析了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策略,并對該類題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提出了三點建議,以期對中考生的學習和一線教師的教學帶來一點啟示.
[關鍵詞]二次函數;三角形;解題策略
問題的提出
初中數學知識涉及150多個知識點,其中二次函數與幾何圖形所涉及的知識點約有47個,占比約31.3%.在當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考具有很強的選拔性,且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其中以二次函數為背景,結合幾何圖形進行考查的題型成為中考必考題型,分值為8~16分.可見,如果一個初中生沒有很好地掌握二次函數和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他或許會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因此,研究二次函數壓軸題很有必要.
筆者分析昆明市近六年中考數學二次函數壓軸題,發現其均以二次函數為背景,再結合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三角形相似及三角形的面積(周長)來考查學生的能力.這類題注重基礎性、綜合性和創新性,關注數學的本質和通性通法,既重能力考查,又重素養考查.對于此類問題,學生需具有抓住題眼抽象出圖像的能力,并結合幾何圖形性質及其特點,利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方程等數學思想方法完成解題.但很多學生不能根據題眼抽象出圖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所以探析二次函數與幾何圖形的綜合題的解題策略變得尤為重要.
典例呈現
(一)特殊三角形存在性問題與面積最大值問題
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的綜合題是代數與幾何知識的融合,難度較高,要求學生熟悉二次函數和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結,形成知識鏈,并有意識地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方程與函數等數學思想方法,提升自身數學素養.下面以2016年昆明市中考數學第23題為例,探析特殊三角形存在性問題與面積最大值問題的解題策略.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P為第一象限內拋物線上一點,設四邊形COBP的面積為S,求S的最大值.
(3)若M是線段BC上一動點,在x軸上是否存在一點Q,使△MQC為等腰三角形且△MOB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第(1)問通過待定系數法易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2x2+2x+4.第(2)問主要考查圖形的分割以及常見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該類題需要學生根據題眼先將幾何圖形抽象出來,再將不規則圖形分割成規則圖形,利用規則圖形的面積公式求解,最后求面積之和.第(3)問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同時存在性問題,非常綜合,需要學生根據題眼和分類討論思想先抽象出幾何圖形,再根據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特點及性質,利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或銳角三角函數等知識進行求解.
1.第(2)問的解法探析
解法3過點P作y軸的垂線,垂足為E,將四邊形COBP分割成△CEP和直角梯形EOBP(如圖4所示).設出點P的坐標,再根據S=S△CEP+S直角梯形EOBP求出S的最大值.
評析第(2)問是面積最大值問題,滲透割補和數形結合思想,難度適中.要解決此類題,需要學生明晰如下解題過程:“題眼”→抽象出圖形→分割不規則圖形→設動點坐標(根據拋物線方程)→求規則圖形的面積→求面積之和→配方.由上述三種解法不難看出一個共性,那就是,一般來說,動點的橫、縱坐標分別為分割后各規則圖形的高.
2.第(3)問的解法探析
假設存在點Q,使△MQC為等腰三角形且△MQB為直角三角形.由題意易知只能∠BQM=90°或∠BMQ=90°.
當∠BQM=90°時,可抓住“題眼”抽象出圖形(如圖5所示).易知只能CM=MQ.可求出直線BC的方程,再設出點M的坐標,并表示出MQ,OQ,BQ,BC的長度.此情況主要有以下三種解法.
解法1(勾股定理)在Rt△BQM中求出BM,MQ的長,再根據CM=MQ即可求出點Q的坐標.
進而求得點Q的坐標.
評析第(3)問表面上是考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問題,實質是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銳角三角函數等多個知識點的綜合考查,難度較大.解決該類題需要用分類討論、數形結合、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對該題型多種解法的探討可歸納出解決此類題的一般思路:假設點存在一以動化靜,借助分類討論思想,并根據題意抽象出圖形→先從直角三角形入手→分析并確定等腰三角形的兩腰(不能確定的,進行分類討論)→設點的坐標→利用假設得到的結論、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銳角三角函數等知識來求解.
(二)三角形相似與周長最小值問題
三角形相似問題的本質是動點存在性問題,核心是數形結合.數形結合的精髓是函數,函數的核心是運動變化,點在函數圖像上運動使得三角形的對應邊發生變化,有策略地對相似比進行分類討論是解題的關鍵.下面分析例2,探析其解題策略.
例2已知二次函數的圖像經過O(0,0),A(8,4)兩點,與x軸交于另一點B,且對稱軸為直線x=3.
(1)求該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2)M是拋物線對稱軸上一點,當△ABM的周長最小時,求出點M的坐標;
(3)P是x軸上的點,過點P作PQ⊥x軸,與拋物線交于點Q,過點A作AC⊥x軸,垂足為C,當以O,P,Q為頂點的三角形與以O,A,C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時,求點P的坐標.
評析第(3)問考查得比較直接,但是題目沒有給出圖形,需要學生先根據“題眼”和二次函數知識抽象出草圖.對于以二次函數為背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試題,一般來說學生需經歷如下解題過程:抽象出圖形一設點的坐標并求線段的長(長度需加絕對值)一找特殊條件(垂直)一利用相似結論分類討論相似比一代值求解(注意含絕對值等式的求解方法).總之,做此類題時要注意找特殊條件,進而確定對應邊可能的情況,求出的線段長度加絕對值可減少討論的次數.
反思與建議
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綜合是代數與幾何相結合命題的一種重要形式,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素養,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數學抽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題型一直以來是考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攔路虎”,原因是二次函數壓軸題考查的知識點多、條件較隱蔽、計算量大且抽象,考生往往會出現知識點混用、題意理解不透、條件挖掘不完整、計算失誤、分類討論不全面等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提高教學靈活度,真切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提幾點建議.
首先,教師應注重直觀教學.二次函數對于初中生來說比較抽象,而抽象源于具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入豐富的教學手段或進行試驗模擬,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進而發現規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如例1的第(2)問,教師在講解時可借助幾何畫板利用面積函數演示點P運動時,S何時有最大值,讓學生直觀感知,調動學生解題探究的興趣.
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基礎.該題型注重考查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相關的基礎知識,只是綜合性較強,教學中部分教師可能出現過度重視解題技巧訓練的誤區.因此,教師在二次函數壓軸題的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注重學生相關知識點的聯結,并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鏈.
最后,教師應重視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在該題型的教學中,教師要側重學生基本數學思想的培養,要讓學生經歷“審題→明確題意→思路探討→解題→總結解題策略”的過程,掌握常見題型中易出現的基礎知識、常涉及的基本技能和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