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虎強
在學生的初中學習階段中,數學學科極其重要,學生需要掌握相關的概念與公式,要有抽象的思維能力才能滿足學習要求。在初中階段,若想對數學知識內容了如指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則需要在日常學習時運用抽象性思維去理解數學知識。在學習中,學生需要重視對知識點記憶方法的學習。
(一)將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相關聯
在學生開始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內涵與原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有著極大的運用價值,但是學生在教材中所學習的數學概念往往表現得較為抽象,無法很好地進行理解。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需要積極跟隨老師的引導,將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相關聯,替換成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案例。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逐漸弱化數學知識點的復雜程度,并將自己帶入到轉化成生活案例的數學學習場景中,這樣能夠快速便捷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學生在七年級上冊學習到的“正負數”這一部分的知識,就可以將其轉換成生活中的日常事物,用事物的數量或數值來進行代替,又例如可以將不同長短的物體來進行比較,用相應的文具來進行比較,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與理解。要保障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能夠充分匹配上,為學生在后續的進階學習提供有力的幫助。
(二)將知識點與歷史發展相結合
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數學學科也有著極為豐富的發展內涵,經過漫長的歷史推演,現如今已經形成了完善且成熟的數學學習思維與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也需要將歷史中的數學發展思想融入其中,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了解在歷史中數學學科發展時所發生的事件。例如,在數學歷史書籍的《九章算術》中,就已經提到了方程式,通過學生將其中的內容逐漸轉化成白話文,慢慢地就能夠了解其中的趣味與內涵,這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在數學歷史中,有著幾大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著較為明顯的變化與發展。首個階段是開始形成數學思想時,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已經慢慢具備了數學思想,用繩子系結來表現數學的變化,并記錄某件特殊的事情,基本上能夠表現出加法與減法。發展至下一個階段時,人們的數學思想慢慢趨于成熟,能夠通過算數、畫幾何圖形等形式來進行計算。而到了公元17世紀,數學領域有了巨大的發展,在這個階段中,微積分、極限等在數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至今已經到了第四個發展階段,數學不同領域的分支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跟隨老師去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去了解當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在歷史中有著哪些淵源與內涵,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
(三)將知識點與舊知識進行關聯
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將學習到的新知識點與舊的知識點相結合,分析其中有哪些關聯性,通過這種方式來逐漸引申出更多的適用對象。在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這種新舊知識關聯性的規律,形成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數學學習方法。比如學習解方程時,九年級上冊會學習到一元二次方程,而這時學生就可以聯想在七年級上冊所學習到的一元一次方程,通過兩者進行關聯,來提升自己的掌握程度,這是一個良性的學習過程。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抽象思維,學會從數學角度去探索問題。
(四)高效掌握知識點的關鍵內容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中,往往具有較為復雜的數學概念與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容,有多種多樣的數學符號與詞匯,學生在生活中也會常常接觸到。因此,在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充分深入理解,將不同知識內容進行互相融合,這樣能夠進一步加強自己的理解能力。但需要學生明確的一點是,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有相當一部分數學名詞是具有一定記憶難度與運用難度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吃力,這是因為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有差距,即便學習同一內容,也會出現差異。例如,大部分學生對于方程等較為常見的數學名詞能理解,但是一旦遇到函數等有深度的名詞時,往往就會很難理解。而在教材中,對數學名詞的定義解釋也基本不會在初中階段的具體學習中有所設計,只是單純地在解釋數學名詞定義。但是有一些同學在學習并掌握這個數學名詞定義時,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覺得含義晦澀難懂,久而久之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在未來的學習中,學生應該直接從數學問題中去找到解決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內涵。
又例如,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得不夠準確,至于做題步驟基本上是不會出現什么問題的。因此學生一開始在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時,就需要理順數學知識點,例如可以將知識點的內涵進行分析,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制作思維導圖,用這種方式來掌握其中的知識點。
(一)結合學習情境發揮聯想能力
在學生日常的生活中,對數學應用的場景極為豐富,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學生若想學好數學這門學科,就必須要結合當前的實際學習情況,將數學思維方式與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在初中階段,數學知識往往表現得較為抽象,年級越高數學知識越抽象。在實際應用數學知識時,也需要結合實際生活經驗,例如學生在七年級上冊所學習到的軸對稱圖形,除了學生要對教材中的圖形進行了解,學生還需要結合日常生活中類似的圖形進行深入理解。
(二)分析不同知識點的聯系情況
有相當一部分數學知識具有較為密切的關聯性,在學生對所掌握的各類知識點進行分析時,就能夠發現將這些知識點進行關聯與結合是極為必要的。譬如初中生在深入學習時接觸到了函數相關的知識,種類也是較為豐富的,那該怎樣去區分這些不同類型的函數,就需要學生充分地去理解,學生在掌握這些不同種類的函數時,還需要對函數中的相同內涵進行對比分析,這樣能夠更好地讓自己理解函數內涵,能夠掌握函數在數學問題中的應用方式與應用方法,這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最后,學生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數學學習素養,而且還需要明確形成數學素養實質上就是學會使用數學思維,具備數學素養,學生就可將學習到的理論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提高使用效率。學生在分析數學問題時,需要對其中的定義與概念進行理解,把握住其中存在的關系,從細節分析整體的情況,在學習較為復雜的數學內容時,也應該與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結合,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學生日常的數學知識學習中,往往需要掌握多種類型的知識內容,只關注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點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將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充分結合,探索它的利用情形,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